
摘 要:本文通過梳理攀枝花市的創業政策現狀,對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進行了分類。而后基于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已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其創業政策的優勢和不足。
關鍵詞:攀枝花;創業政策;成效
一、攀枝花市創業政策的現狀
根據攀枝花市就業創業服務網的政策法規欄目中公開政策的查詢,攀枝花市頒布的專門針對創業的政策可以追溯到2009年。從內容和范圍上看,筆者認為,攀枝花市的現行創業政策可以分為綱領性政策和具體政策兩個層面;根據對象的不同,綱領性政策又可以分為總體政策和重點群體政策,具體政策則包括創業服務政策、創業培訓政策和創業補貼政策等方面。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如圖1所示。
圖1 攀枝花市現行的創業政策
本文中綱領性政策和具體政策的劃分是以文件為單位,從涵蓋范圍劃分的,不是以具體的政策條款進行的劃分。即在綱領性政策的總體政策和重點群體政策中,也有對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創業補貼等方面的政策規定;在具體政策的創業服務政策、創業培訓政策和創業補貼政策中也有專門針對重點群體的對應政策的條款。此外,還有對于分散存在于其他各類政策中涉及創業的內容,也是創業政策的有機構成內容。
二、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的成效分析
2012年,攀枝花市榮獲“全國創業先進城市”稱號,標志攀枝花市創業促進工作邁上新起點,創建國家級創業型城市工作轉入創業帶動就業長效機制建設。到2015年,攀枝花市全市新增創業企業實體15,871戶,新增創業者 18,837人, 創業帶動就業達52,112人次,大學生實現創業1,140人。
為了有效檢驗創業培訓工作成效,攀枝花市就業管理局于2014和2015年連續兩年對上一年度參加了創業能力培訓的部分學員進行了滿意度測評。測評采用學員對培訓機構教學管理、師資水平、培訓預期效果等方面進行量化打分的方式進行。2015年3-6月,共發放問卷830份,收回問卷684 份,電話調查學員643人次。從調查情況看,受訪學員總體滿意度為85.7%,較2013年度提高了2.1%,特別是在校大學生學員滿意率達到了91.7%。
三、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優勢與不足
(一)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的優勢
第一,現行創業政策的覆蓋范圍廣,緊跟創業形勢。攀枝花市現行的創業政策涵蓋了包括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和創業補貼的方方面面,既有綱領性的政策,又有針對重點群體的專門政策。每一次政策更新都緊跟全國、全省的政策動態,密切結合攀枝花市的實際,不斷創新提出適應新形勢的政策。
第二,現行創業政策的操作性較強,落地效果較好。攀枝花市現行的創業政策不是只有方向性的指導意見,對創業服務、創業培訓和創業補貼的操作性政策都有明確規定。市本級和各區縣職能部門都大力宣傳創業政策,并打造了“211”就業服務信息化業務平臺(“攀枝花公共招聘網”和“攀枝花就業創業服務網”2個網站、“攀枝花市就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 1個系統、“攀枝花市協同辦公平臺”1個平臺),推動了攀枝花市的公共就業信息化現代化建設。
第三,現行創業政策責任主體清晰,實現部門合力。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中涉及具體的政策操作時都規定了明確的責任主體,在創業政策的落實中有效避免了因責任不清而可能出現的推諉現象。從市級到區縣的各級政府,主要工作由就業管理局和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牽頭,與財政局、稅務部門合作,創業政策的工作延伸到其他相關責任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將創業政策執行工作的成效納入責任主體的目標考核體系,推進了創業政策落到實處。
第四,現行創業政策校地合作緊密,學生直接受益。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體系中突出體現了對大學生創業的重視,地方高校以創業教育為起點,過程推進創業實訓乃至后期創業項目孵化方面的工作成效顯著,為地方經濟發展注入了新鮮的血液。
(二)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的不足
第一,現行創業政策的體系存在不足。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的系統性不夠,尚未形成科學的創業政策體系。從2009年至今的相關政策,雖然在重點內容上做到了有機銜接,但是在具體政策上,存在碎片化、缺乏系統性的問題。一方面,創業政策的橫向系統性不足,除了大學生等部分群體有專門的創業政策外,其他群體的創業政策分散在其他政策或者其他部門的個別規定中,政策間缺乏有效聯系和對應,作為創業者想獲得符合自己身份的全面的創業政策支持信息的時間成本較大;另一方面,創業政策的縱向系統性不足,創業政策未納入發展規劃中,創業政策有更新時,有的缺乏對于以前已頒布政策的適用性的說明,有的僅就新形勢提出了新的指導建議,但最終沒有具體的實施細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政策的成長性和前瞻性。
第二,現行創業政策的設計存在不足。首先,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的力度不足,尤其是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大,現有的創業補貼對新創企業而言是不夠的。同時,現行創業政策重初創補貼,輕后續跟蹤,基本的創業補貼都是一次性發放,對于創業后續成果僅有針對承擔后續跟蹤服務的社區的補貼,缺乏對創業企業的持續性支持。此外,現行創業政策還存在空白區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在創業用地方面的政策,比如對一些新興創業途徑的認定標準,比如攀枝花市6+2產業體系的需要鼓勵的創業政策等。
第三,現行創業政策的落實存在不足。首先,攀枝花市現行創業政策中的參與主體除了政府和地方高校外,還有大量的第三方培訓機構,除了學生外,社會上其他群體主要通過第三方培訓機構參與創業培訓。筆者在走訪調查中了解到,第三方培訓機構對參與政府創業政策支持項目的培訓的積極性不高,主要原因是他們認為作為營利性機構參與政府項目獲得的收益不夠,政府提出的“培訓一人、就業一人”的目標較難完成,導致社會第三方培訓機構的實際培訓效果差強人意,個別存在流于表面的情況。同時,現行創業政策的后續跟蹤和監督政策缺乏。以大學生創業為例,現在的創業成本比較低,成立企業不再限定最低注冊資本,在電商平臺開立網店的程序更便捷,創業者在申請創業補貼時都不需要提供業績證明,只需要有開立證明資料即可領取。現有政策未規定對于創業補貼用途的后續跟蹤和監督,導致了實際存在部分只創立無后續有效投資的情況出現,影響了創業補貼發揮應有作用。
作者簡介:鐘君,女,1986年1月生,西南財經大學財務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現任攀枝花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資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