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華



摘 要:本文以海外工程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河斜拉橋項目為實例,以項目施工中使用的承臺混凝土為研究對象,分別運用法國DREUX法和中國規范進行了配合比設計,分析其中的差異和優劣。
關鍵詞:配合比設計;對比;差異;分析
1前言
2007年是我國加入WTO后承諾開放國內建筑市場的第一年,很多國外的工程建筑企業涌入國內,參與國內的市場競爭,面對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國內建筑市場競爭壓力日益增大,越來越多的國內企業將目光投向到國外市場。其中尤以非洲市場的前景最為廣闊,每年需要大量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維護工程。中國建筑企業海外市場主要集中在非洲地區,而其中大部分在法語區,在這些地區很多采用的是法國試驗規范標準,與中國的規范標準存在差異。
拉巴特繞城高速公路為摩洛哥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全長約41km,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橋為該項目的重點控制工程,全長951.66m。在該項目中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要求采用法國DREUX法進行設計,現結合摩洛哥布里格里格河谷斜拉橋項目實例,以強度等級為C30的承臺混凝土為依據,介紹運用DREUX法進行承臺C30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的方法和過程,并與國內混凝土配合比方法得出的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2材料分析
2.1 水泥
混凝土使用的是摩洛哥最大的水泥廠拉法基生產的普通硅酸鹽水泥CPJ45,其化學成分和物理性能見表2-1和2-2。另外對水泥的運輸儲存溫度進行了規定,水泥的進場溫度不得高于70℃。水泥的各項性能指標與國內的標準有差異。
表2-1 拉法基CPJ45水泥的物理性能
表2-2 拉法基CPJ45水泥的化學成分
2.2 細骨料
根據本項目附近的資源條件,混凝土細骨料采用的是Kenitra的0-1mm沙丘砂和Bymaro的0-4mm機制砂。按質量比30%的沙丘砂和70%的機制砂混合而成的混合砂,解決了沙丘砂細度模數過小和機制砂細度模數過大的問題。兩種細骨料和混合料的試驗結果見表2-3。
表2-3 0-1mm沙丘砂和0-4mm機制砂以及混合料的試驗結果
2.3 粗骨料
表2-4 4-16mm碎石試驗結果
該斜拉橋承臺混凝土采用的是Bymaro的4-16mm的玄武巖碎石,其試驗結果見表2-4。其中扁平系數是用特定的扁平篩測定,與針片狀顆粒含量的測定方法不同。
2.4 減水劑
該承臺混凝土采用的減水劑是Sikafluid R,為深褐色液體,其推薦用量為水泥質量的0.3%-2.5%。試驗結果見表2-5。
表2-5 減水劑Sikafluid R的試驗結果
2.5 混凝土拌合用水
該項目所有的混凝土用水都是使用的拉巴特城市飲用水。
3 DREUX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
DREUX法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驗分三步進行,即配合比設計與試驗、適應性試驗和檢查試驗,與我國的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有很大區別。
根據法國規范CCTP-D中相關規定了,C30承臺混凝土必須下列要求,水泥類型CPJ45,最小水泥用量為330kg/m3,最大水灰比0.5,坍落度10-14cm。
3.1 計算灰水比
σ28′=G·σc′(-0.5) (1)
式中:σ28′- 混凝土設計強度,計算時考慮1.15的強度保證系數,MPa;
σc′- 水泥標號,MPa;
C - 水泥用量,kg/m3
E - 用水量,kg/m3
G -骨料參數,其值依據骨料粒徑和質量查表3-1確定
表3-1 骨料參數G取值表
將參數σ28′=1.15×30=34.5MPa,σc′=45MPa,取G=0.45代入式(1)中,計算得:灰水比2.20。
3.2 計算水泥和水的用量
根據計算所得的灰水比2.20和坍落度取12cm,查DREUX法水泥用量與水灰比關系圖3-1,查得水泥用量為“400+添加劑”。則用水量為E=400/2.2=182kg。
圖3-1 DREUX法水泥用量與水灰比關系圖
這個用水量是相對于粗骨料最大粒徑D=25mm 的混凝土的標準用水量,實際中使用的是D=16mm的粗骨料,為了保證混凝土相同的工作性能,用水量也應適當增加。根據表3-2調整用水量。
表3-2 DREUX法D≠25mm用水量修正表
調整后的用水量E0′=E·(1+4%)=189kg,考慮到外加劑減水率為10%,實際用水量E0=189(1-10%)=170kg。水泥用量調整為374kg。
3.3 計算粗細骨料的用量
法國標準中水泥混凝土骨料級配理論,采用的是間斷級配理論, 先將所有的粗細骨料的顆粒分析結果繪制在圖3-2中。圖3-2為DREUX法骨料粒度分析圖,橫坐標為骨料粒徑和與之相對應的篩孔模數,縱坐標為骨料通過百分率。
3.3.1 確定基準粒度成分線OAB
在這個粒度分析圖中,確定基準粒度成分線OAB。其中0點為坐標原點、B點為最大粗骨料粒徑所對應的通過率為100%的點、A 點為級配的間斷點,其坐標確定方法如下:
(1)橫坐標 Ax,當最大粒徑D ≤20mm時,Ax=D/2;當最大粒徑D>20mm時, Ax =(38+D對應的 模數)/2。混凝土采用D=16mm的碎石,故Ax=16/2=8
(2) 縱坐標Ay ,按下式(2)進行計算。
Ay =50- +K+Kp+Ks (2)
K為集料成型修正值,按表3-3內插法求得K=1 。
表3-3 K值計算表
Kp為泵送混凝土修正值,當混凝土采用泵輸送方式運輸時,Kp∈E5,10],若為泵送混凝土可取中值。非泵送取Kp=0。本項目采用泵送方式,故取Kp=7.5。
Ks為細度模數修正值,當細度模數 >2.5時,Ks=6Mf-15=6×2.66-15=0.96。
所以縱坐標Ay=50-+1+7.5+0.96=55.46
連接OA、AB,得出基準粒度成分線0AB。
3.3.2 確定粗細骨料的體積比
設計的混凝土由混合砂SM和碎石組成,在圖3-2中找到碎石通過率5%的點和混合砂SM通過率95%的點,過此兩點做直線,得到與標準曲線OAB的交點C,C點的縱坐標為即為混合砂占骨料的絕對體積比,由圖知道,C的縱坐標49.5%,所以混合砂占骨料體積49.5%,碎石占骨料體積的50.5%。
3.4 計算混凝土密實系數γ
1m3混凝土中所含的固體物質(水泥及集料)的絕對體積定義為密實系數,密實系數隨骨料最大粒徑D 、坍落度、振搗強度的變化而變化,如表3-4。
表3-4 DREUX法密實系數γ取值
注:1)表中系數為每方混凝土中集料與粉料(水泥)體積系數之和。
2)表中取密實系數時其集料為卵石,若集料不同時需調整:(1)河砂+碎石密實系數-0.01;(2)機制砂+碎石密實系數-0.03
根據表3-4,用內插法計算密實系數γ=0.810,在本配合比設計中密實系數γ取值0.810-0.02=0.790。
3.5 計算骨料各成分重量組成
水泥的用量374kg/m3,水泥密度2.98g/cm3,每方混凝土水泥體積Vc=374/2980=0.126m3。骨料的總體積V=γ-Vc=0.664m3。
混合砂質量=Vs=2700×0.495×0.664=887kg,其中沙丘砂占30%為266kg,機制砂占70%為621kg。
碎石質量=Vg=2780×0.505×0.664=932kg
水泥質量C=374kg;用水量E0=170kg,外加劑摻量按水泥摻量的1.5%為5.6kg。
3.6 混凝土的計算配合比
混凝土的計算配合比各材料用量為 :
水泥:沙丘砂: 機制砂:碎石: 水:減水劑=374:266:621:932:170:5.6
至此,運用DREUX法計算混凝土理論配合比已經完成。在施工前,還要進行各成分波動試驗,分別是1)砂率各增加和減少10%;2)水泥用量各增加和減少20kg;3)用水量各增加和減少10kg。當成分波動滿足要求后,再進行適應性試驗,以確定滿足攪拌站和現場生產施工要求。
4按國內規范進行混凝土配合比計算
4.1 計算試配強度和水灰比
試配強度fcu,0≥fcu,k+1.645σ=30+1.645×5=38.2MPa;
水灰比W/C=αa.fb/( fcu,0+αa. αbfb)=0.53×43.9/(38.2+0.53×0.2×43.9)=0.54
4.2 計算用水量和水泥用量
根據坍落度和碎石粒徑查表得用水量為235kg,考慮到添加減水劑,實際用水量為mw0=235(1-10%)=212kg,
水泥用量mc0=212/0.54=393kg,減水劑摻量為水泥用量的1.5%=5.9kg
4.3 砂率的確定
根據細度模數查表知:砂率β=37%
4.4 用體積法計算各材料的用量
++++0.01α=1 (3)
=0.37 (4)
式中ρc、ρs、ρg、ρw分別為水泥、細骨料、粗骨料和水的表觀密度,α為混凝土含氣量百分數,不摻加引氣劑或引氣型外加劑時α取1。
代入各參數計算得到:mc=393kg;mw=212kg;ms=663kg;mg=1129;mj=5.9kg
混凝土的計算配合比得到各材料用量為 :
水泥:沙丘砂: 機制砂:碎石: 水:減水劑=393:199:464:1129:212:5.9
5 中法配合比設計結果的對比表
通過中國規范和法國規范分別對C30的混凝土配合比進行計算,得出的結果存在差異,見表5-1。
表5-1 中法配合比設計結果對比
6 結論
通過兩種方法得出的結果對比和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試配強度不同,國內混凝土配合比試配強度更高,保證系數更高一些。
(2)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試驗方法不同,法國標準采用的是圓柱體試件,試件初裂后荷載立即下降,而國內的立方體試塊,初裂后荷載仍能繼續增加,存在虛荷載。圓柱體試塊更能準確反映出試塊的真實強度。
(3)法國標準中的用水量是通過圖表計算而得,從而得到水泥用量。而國內標準用水量是通過經驗數據查表而得。法國標準更嚴謹。
(4)在配合比設計過程中,法國DREUX法對骨料組成是通過分析砂和碎石的篩分曲線,用圖解的方法找出最佳的成分組成,而國內標準是通過經驗數據查表。兩種方法對比,無疑是法國標準更科學更合理。
(5)法國DREUX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對水泥的用量有很嚴格的規定,對骨料最大粒徑25mm的混凝土限制了水泥的最大用量為400kg/m3,如果用到最大用量仍無法滿足要求,就只能摻加添加劑或用更高品質的水泥。對控制混凝土的水化熱,減少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有其科學性。
(6)法國DREUX法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驗分三步進行,即配合比設計與試驗、適應性試驗和檢查試驗。提出基準配合比后,對各成分波動后進行試驗,確保最不利的因素下混凝土的質量。在投入生產前,進行適應性試驗,確保滿足生產和施工的要求。這種嚴謹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
參考文獻
[1] 喬治·德勒(法),《混凝土指南》[M],1988.
[2] 法國標準,XP P18-545《骨料》,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