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中國農業資源環境遭受著外源性污染和內源性污染的雙重壓力,農業可持續發展遭遇瓶頸。在這一背景下,農業部表態,化肥、農藥要減量使用,農膜、秸稈要做無害化處理。張桃林還表示,我國農業已超過工業成為我國最大的面源污染產業,總體狀況不容樂觀。
為解決這一問題,農業部制定出臺了關于農業污染防治的相關意見:確保農業灌溉用水總量保持在3 720億m3,農田灌溉用水水質達標;化肥、農藥減量使用;畜禽糞污、農膜、農作物秸稈基本得到資源化、綜合循環再利用和無害化處理。“農藥使用量現在是32萬t,我們要控制在30萬t。”張桃林說,無論從理論、實踐還是國內外的經驗來看,完全可以做到化肥農藥減量而糧食不減產。通過優化施肥,通過綜合體系的運用,完全可以把化肥量減下來。另外,如果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無論對培肥土壤地力還是保護農業環境,還是穩定地提高產量以及農產品的品質,都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
對于已污染地區恢復責任問題,張桃林明確表態:“就是誰污染誰負責,誰污染誰治理。不能把這些問題和負擔轉嫁給農民,要切實保護農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