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勇,鞏曉麗,李培習
(1. 臨沂市農業局,山東 臨沂 276001;2. 臨沭縣農業局,山東 臨沭 276700)
近年臨沂市杏鮑菇工廠化栽培迅猛發展,日產量5 t以上的就有5家,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菌糠,為此,筆者聯合山東效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行了菌糠栽培黑木耳的配方篩選試驗。
供試基質:菌糠取自公司工廠化栽培杏鮑菇菌糠,杏鮑菇栽培原料配方:雜木屑75%(質量百分數)、麩皮22%、糖1%、石灰1%、碳酸鈣1%。
供試菌種:黑木耳菌種為生產上的自留品種。
黑木耳栽培料配方設計見表1。選擇無污染、無霉變的杏鮑菇菌糠,去除殘根,粉碎曬干,然后按照表1配方將菌糠與其他原料按比例均勻拌和,按1︰1.5的比例加入水拌勻后裝袋。選擇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袋,規格17 cm×35 cm。裝袋、滅菌、接種采用常規技術。每個栽培袋濕質量約1.2 kg,干質量約0.5 kg。接種后置于20~28 ℃下避光培養菌絲,菌絲達到生理成熟時,每袋打孔150個進行催耳,出菇及采收采用常規技術管理。
每個配方栽培袋設500袋,每個處理隨機抽取100袋,3次重復。培養過程中定期仔細觀察、記錄各配方菌絲生長勢和菌絲滿袋時間,采收后統計產量及生物學轉化率,并進行經濟效益分析。

表1 供試配方成分含量 %
不同配方黑木耳菌絲袋內長勢情況見表2,各配方均有污染,但沒有明顯差異。對照處理的菌絲長勢較弱,添加菌糠的配方菌絲生長濃密、健壯。隨著配方中菌糠量的增加,菌絲長勢逐漸增強。處理1(CK)菌絲生長速度慢,配方2~5菌絲生長速度快、細密、顏色潔白,生長最快的處理5比對照菌絲提早6 d滿袋。說明加入了杏鮑菇菌糠的基質對菌絲生長有促進作用。
從表3可得出,配方中隨著菌糠含量的增加,產量逐漸降低。配方1平均單袋出耳干質量最高,為34.1 g,處理5最低,為27.6 g,較CK下降19%;處理5較CK生物轉化率下降17個百分點。充分說明了杏鮑菇菌糠經過一次杏鮑菇生產利用后,營養成分消耗較大。

表2 不同配方培養料菌絲生長比較

表3 不同配方對產量及生物轉化率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由于處理2、3、4、5添加了菌糠,單袋成本明顯降低,處理3(菌糠含量為30%)的利潤最高,比CK提高了16.5%;但隨著配方中菌糠含量增加,產量也隨之減少,處理5效益最低,比CK降低10.6%。

表4 不同配方對經濟效益的影響
通過試驗表明,將杏鮑菇菌糠以一定的比例添加到培養基質中,黑木耳菌絲生長快、長勢良好,但是生物轉化率有所降低。當菌糠添加量為30%時綜合表現良好,產量略減小2.7%,但生產成本可降低近20%,效益增加16.5%,因此利用杏鮑菇菌糠栽培黑木耳是可行的。這樣不僅使菌糠廢料得到充分利用,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又解決了黑木耳栽培原料的來源問題,節省了投資,降低了成本,可以針對當地產業優勢,推廣菌糠與食用菌再生產的有機結合,推進食用菌產業的整體發展。因此,利用菌糠廢料進行黑木耳生產對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有著重大意義,將會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