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超,景煒明*,陳 堯
(1.寶雞市農業科學研究所,陜西 岐山 722400;2.太白縣咀頭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陜西 太白 721600)
松花菜又稱散花菜,因其蕾枝較長,花層較薄,花球充分膨大時形態不緊實,相對于普通花菜呈松散狀,故得此名。與一般緊實型花菜品種相比,松花菜具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耐煮性好,食味鮮美,很受消費者歡迎;二是早中熟品種耐熱性強、適應性廣,高山栽培可在夏秋上市,延長了花椰菜供應時間。近年來,陜西省秦嶺太白山區的太白和鳳縣,結合當地山區相對冷涼的氣候條件,成功發展了反季節夏秋花菜生產,形成了獨特的“高山松花菜”基地,為實現花菜周年生產探索了一條新途徑。
目前生產上應用較多的高山松花菜品種有:慶農65天、慶農85天、雪松60天、雪松90天、廈門松花80天、廈門松花100天等。
為了縮短苗齡,提高栽培效果,一般多采用營養缽、營養土塊或穴盤直播,實行精細育苗,每667 m2育苗用種10~15 g。育苗基質養分不足時,苗期應及時補肥促長,并及時防治霜霉病、黑根病、立枯病、猝倒病,培育無病壯苗。低溫期育苗,要有防寒保溫設施,苗床溫度應保持在10 ℃以上。移栽前1周要逐步撤棚煉苗,使幼苗適應大田環境。育苗過程中,如有秧苗莖葉紫紅、無頂芽、高腳苗等現象發生,應減少遮陰、增加光照、降低濕度,控制苗床水分和過高夜溫,培育壯苗。
田塊土壤應疏松肥沃,排灌方便。早春栽培由于氣溫較低,雨水稀少,應做成寬溝高畦,并覆蓋地膜栽培以保濕。重茬地應加強病蟲防治和補充微肥,海拔800 m以下的地帶種植高山松花菜,應避開高溫季節,或選用更耐熱的品種,如“慶農70天青梗松花菜”等。
根據田塊土壤肥力狀況確定基肥用量,一般每667 m2施腐熟廄肥1 000~2 000 kg、鈣鎂磷肥25 kg、硼砂0.5~1.0 kg、三元復合肥30 kg、鉀肥20 kg、生石灰50~75 kg、鉬酸銨50 g。苗畦做成深溝高畦,畦寬1.1~1.3 m,溝寬0.3 m。硼砂、生石灰、鉬酸銨必須全園撒施,其他肥料可以根據土壤肥力狀況,進行溝施或穴施,但穴施用量要少些,要注意避免穴肥傷苗。進行地膜覆蓋栽培時,亦可結合整地,將全茬用肥一次性均勻施入,總量要多一些,但生長期長的品種,后期仍需加強補肥。
秧苗帶土護根移栽,每畦栽2行,行距50~80 cm,株距45~70 cm,冬春季密植,夏秋季稀植,每667 m2早熟品種定植1 500~1 900株、中晚熟品種定植1 200~1 400株。定植穴略低于畦面,以利施肥培土,但要防止積水。定植后,澆95%敵克松可溶性粉劑600~800倍稀釋液,以利緩苗防病。早春定植花菜,要選晴暖天氣,最好覆蓋地膜增溫,以利促發新根,促進幼苗生長和抗寒。
苗期以氮肥為主,薄肥勤施,促發蓮座葉;現蕾前后以磷鉀肥為主,重施花蕾肥,隨水澆施,可延長膨蕾期,促進花球發育膨大。在高溫干旱條件下,施肥必須與供水有機結合,一般隨水澆施能夠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強速效性。在生長過程中,還要增施硼、鉬、鎂、硫等中微量肥料,其中硼素對花球產量和質量影響十分顯著,必須葉面追施2~3次,尤其在花球膨大期必不可少。中后期追肥,嚴禁使用碳銨或含碳銨的肥料,以免花球產生毛花。
松花菜根系由主莖發生,具有層性,在生長過程中,深層根系不斷老化,近地面莖不斷發生新根,總體分布較淺,須根主要分布在主莖附近。因此,松花菜生產一般都需要培土,通過培土,促發不定根,保證根系生長的適宜環境,增強植株長勢和抗倒伏能力。高山花菜生長過程中,一般應進行鋤草、松土、施肥,培土1~3次;不進行培土的松花菜,應該深栽,不培土而又淺栽的松花菜,長勢和產量都不好。培土的方法是將畦溝泥土和預先堆在畦中間的泥土培于定植穴和株行間,最終形成龜背型勻整的畦面。
松花菜葉片多而薄,生長中后期達17~23片葉,比普通花菜品種多6~8片,蒸騰量很大,失水萎蔫現象經常發生,特別在連續陰雨后突然放晴、暴雨后放晴、高溫干旱強光等條件下,萎蔫現象明顯。因此,種植松花菜的地塊既不能過濕而導致漚根,也不能太旱而導致缺水,生產上常采用清溝排水、澆水、培土、覆草、蓋地膜等方法,及時調整水分狀況,達到供水均衡,保持土壤濕潤疏松。
松花菜無論在春季或盛夏,花球經陽光照射都會發黃,夏秋強光條件下變色更深,這種變化不僅影響商品外觀,也影響花球的鮮嫩品質,故花球護理是高山松花菜生產過程中重要的一環。松花菜多采用束葉護花而不采用折葉蓋花方法。束葉護花的具體做法是:在花球長至拳頭大小時,將靠近花球的4~5片互生大葉就勢拉攏互疊而不折斷,再用1~2根直徑2~3 mm、長度7~10 cm的小竹簽或小柴桿等物作“針”,穿透互疊葉梢,穿別固定在主脈處,被固定的葉片呈燈籠狀束起,罩住整個花球,使花球在后續生長過程中免遭陽光直射,攏葉下應留有足夠的發育膨大空間。遮陽護花越嚴越好,嚴密的護花束葉,能完全避免陽光照射到花球,即使在盛夏環境中,仍可使整個花球都保持潔白鮮嫩。
優先應用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必要時謹慎使用化學防治,努力提高產品安全水平。病害初發后,黑根病、根腐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根腐靈可濕性粉劑600~1 000倍液,7~10 d噴施1次,連續3~4次;軟腐病可用72%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1 000~3 000倍液、50%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霧,7~15 d防治1次,每茬2~3次,現蕾前后是防治重要時期。蟲害有蚜蟲、小菜蛾、潛葉蠅、粉虱類、夜蛾等,可選用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3 000~5 000倍液、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1 500倍液、75%潛克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在選用殺蟲劑時,花菜生長中后期禁止使用殺蟲雙,以防花球產生紅綠毛花,各種蟲害防治也應以防為主,及早進行。
采收應分批進行。花球充分長大、周邊開始松散時及時采收,采收時留5~7片葉保護花球,以免貯運過程中損傷或沾染污物;田間暫時堆放時,還要采取措施進行遮陰、防曬、防雨。采收后盡快出售,或去除莖葉后入庫預冷保鮮,短時保鮮溫度控制在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