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銀偉
(平涼市崆峒區蔬菜工作站,甘肅 平涼 744000)
在西北地區,辣椒一直是大面積拱棚和露地生產,溫室單一種植辣椒,經濟效益不如黃瓜、番茄,所以難以大面積推廣。而早春溫室西紅柿單一種植,由于通風、采光不好,灰霉病普遍發生,嚴重影響西紅柿的產量和溫室栽培效益。為此,崆峒區蔬菜站從2013年開始,研究溫室西紅柿和辣椒套種混作栽培技術,該種栽培方式既不影響西紅柿的產量和經濟效益,同時又能使植株得到充分的光照,大大降低了灰霉病的發病率,還獲取了一定的間作收益。使大面積推廣溫室辣椒生產,調整溫室蔬菜的種植結構,豐富當地蔬菜品種成為可能。
套種栽培示范田所在的區域位于甘肅省平涼市崆峒區花所鄉花所村福霖公司的溫室內,溫室長度70 m,寬度8 m,示范地塊面積560 m2。這里平均海拔1 540 m,氣候屬半干旱、半濕潤季風性大陸氣候;年最高氣溫34.5 ℃,最低氣溫-16.7 ℃,年平均氣溫9.4 ℃;年降雨量644.2 mm,日照時數2 288.4 h,無霜期178 d。試驗自2014年2月1日開始定植辣椒,4月1日上市,10月30日拉秧,共產辣椒3 100 kg,效益9 800元。西紅柿第1茬2月1日定植,4月26日上市,6月30日拉秧,共產西紅柿8 200 kg,效益16 100元;第二茬西紅柿7月10日定植,9月20日上市,11月5日拉秧,共產西紅柿7 600 kg,產值14 500元。總計該溫室從2月1日至11月5日,共產辣椒3 100 kg,效益9 800元;共產西紅柿15 800 kg,效益30 600元,全溫室取得了產量18 900 kg、產值41 400元的好收益,除去投入成本13 000元,凈收益28 400元。現將此高產高效栽培的幾個關鍵環節加以整理,以期對廣大蔬菜種植戶有所啟發和提供參考。
在品種選擇上,辣椒品種可根據本地的消費習慣選擇生長勢旺盛、果形稍大的雜交螺絲辣椒品種,本研究選擇的是天水綠鵬公司的航天8號和武威百利公司的名馳辣椒品種。西紅柿品種早春茬要選擇生長勢旺盛、葉片較稀、果形稍大的中早熟品種,本研究選用的是武威百利公司的73-609和愛吉112兩個品種;秋茬栽培品種應選擇耐高溫、抗性好、耐重茬、生長勢強的中晚熟品種,本研究選用西安金鵬公司的金鵬8號。
在前茬作物收獲后,首先要及時清潔田園;其次667 m2施入腐熟的有機肥8 000~10 000 kg、三元復合肥50 kg、磷酸二銨50 kg、生物有機肥100~200 kg、多元微肥3~4 kg、地蟲凈2~3 kg,均勻撒施后深翻土壤30~40 cm,最后用旋耕機旋細混勻。最好更換棚膜,棚膜宜采用醋酸乙烯無滴長壽棚膜,棚膜要上緊拉平。之后進行棚內熏蒸,可用百菌清煙霧劑、速克靈煙霧劑和殺蟲煙霧劑各300~400 g混合熏蒸,于傍晚點燃,密閉2晝夜;也可于定植前每667 m2用硫磺粉2 kg、敵百蟲0.5 kg、鋸木屑0.75 kg混拌,下邊燒炭火進行熏煙處理,分多處點燃,密閉24 h后通風排味。
2.3.1 育苗期確定
辣椒育苗于11月上旬播種,苗期90~100 d;早春西紅柿于11月下旬播種,苗期60~70 d;秋茬西紅柿于6月1日育苗,7月10日定植,苗期40 d。采用穴盤基質育苗,穴盤規格為50孔,每孔1株。
2.3.2 苗期管理
2.3.2.1 春茬育苗 在溫度管理中,出苗前溫度保持在25~28 ℃,苗出齊后,白天溫度控制在23 ℃左右,夜間保持在12 ℃左右;定植前7 d進行低溫煉苗,通過適當控水、加大通風量的方法,使溫度白天控制在18 ℃左右,夜間不低于10 ℃。在水分管理上,出苗前不澆水,出苗后以保持基質濕潤為原則。在施肥管理中,后期出現幼苗葉色淺淡、莖稈細弱,需結合噴水用0.2%的尿素和0.1%~0.2%的磷酸二氫鉀進行葉面噴施。
2.3.2.2 秋茬育苗 首先將種子進行溫湯浸種,然后取出再放入1%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15 min,搓去種子表面的黏液物質,用水沖洗干凈,取出晾干,進行播種。苗期管理上重點防治病毒病,控制秧苗徒長,防治蚜蟲。整個育苗期要噴1~2次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此外在5~6葉期分別噴施植物生長抑制劑(100 mg/kg質量濃度的多效唑或質量濃度為1 000 mg/kg的矮壯素)。實行水分調控,采用少量勤澆的方法,達到降溫的目的。
定植前要起定植壟,壟面寬70 cm,壟間距50 cm,有條件的在壟面壓好滴灌帶,沒有滴灌條件時要挖好暗灌溝,然后覆蓋黑色地膜。當辣椒和西紅柿苗達到7~10片葉,就可以定植了,定植要選擇晴天的上午或下午定植,避開中午高溫時段。定植時要進行選苗,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生長一致的苗子進行定植,定植后澆定植水,3 d之內不進行通風,促進緩苗。定植時辣椒按照常規栽培的密度進行定植,株距45 cm;西紅柿要適當加密定植,株距由常規的40 cm縮小到25 cm,這樣每667 m2定植辣椒1 500株、西紅柿2 400株左右。
2.5.1 溫度管理
早春茬生產的前期以增溫保溫為主,后期以通風降溫為主;秋茬栽培前期以降溫排濕為主,后期以增溫保溫為主。早春茬定植后要防寒保溫,白天溫度保持在28~30 ℃,夜溫不低于15 ℃,地溫不低于12 ℃。緩苗后,白天溫度保持在22~25 ℃,夜溫不低于10 ℃。結果期(從第1穗果長到雞蛋黃大小時開始)實行變溫管理,上午25~28 ℃,下午25~20 ℃,上半夜20~15 ℃,下半夜15~10 ℃。
2.5.2 施肥管理
春茬西紅柿和辣椒緩苗后至第1穗果坐住前,以中耕松土、提高地溫為主。控制澆水,促根控秧。第1穗果坐住后,結合灌水,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第2穗果坐住后,進行第2次追肥,每667 m2追施尿素20 kg和硫酸鉀20 kg。第3穗果坐住后進行第3次追肥,每667 m2追施尿素6~8 kg。進入結果期后,隨著需肥量的增加還需適當進行葉面追肥。葉面噴施0.3%的磷酸二氫鉀、0.5%的氯化鈣補充鉀肥、鈣肥,保證果實正常生長。
秋茬西紅柿在每穗果坐住后分別追1次肥,以腐熟的有機肥及生物菌肥為主,追肥采取在壟邊開溝施肥的方法,以避免污染環境和菜體。最后一次追肥要在收獲前15~20 d施入,以利于降低番茄果實內硝酸鹽的含量。
2.5.3 水分管理
春茬辣椒和西紅柿定植時澆定植水。定植后7~8 d澆1次緩苗水,以后不旱不澆水。當開花到坐住第1穗果后,應逐漸加大追肥和灌水量,以見干見濕為原則,初果期每周澆1次水,并要澆透。
秋茬西紅柿定植后的管理原則是“頭干腳濕”,即空氣濕度小,土壤濕度大,在生長前期要特別注重通風降溫。定植后3~4 d澆緩苗水;坐果前遵循“不干不澆水、干了少澆水”的原則,坐果后需水肥齊增;在第2穗果坐住時,要及時澆水、追肥;果實接近成熟時要控制澆水。每次澆水后,應把空氣濕度控制在80%以下。
2.5.4 植株調整
西紅柿在第1穗花開放后要及時插架,并綁蔓上架。在綁蔓時可適當進行打杈,采用單干整枝法,打杈要在最上部的2~3個側枝長到6~7 cm時進行,這樣有利于植株根系的生長、增強光合作用及促進發棵,以后的側枝應在長到2~3 cm時打掉。打杈需在晴天的中午進行,以利于傷口愈合。春茬西紅柿每株留5穗果,秋茬留6穗果。留足果穗后保留兩片葉摘心。要及時清除病果、蟲果、病株,摘除下部枯黃的病葉、黃葉和老葉。
辣椒第1穗果坐住后要及時插架進行固定,防止倒伏和影響通風透光。
2.5.5 保果疏果
西紅柿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防治落花落果,生產上常用番茄靈,氣溫低時濃度為30~40 mg/kg,氣溫高時濃度小一些,20~25 mg/kg為宜。操作在花半開時進行,并要注意每朵花只能施用1次,蘸花時一定不要沾到葉子上,防止產生藥害。當果坐住后進行疏花疏果,使番茄果型均勻,去掉過大或過小的果實,每穗選留3~4果。
辣椒保果時,首先門椒以下的側枝長到3~4 cm時要全部摘心抹芽,在開花期噴施辣椒三不落葉肥和硼肥,減少落花落果。
2.5.6 西紅柿及時拉秧換茬
在春茬西紅柿收獲接近尾聲時,要及時育苗,育苗于采收結束前30~40 d進行。春茬采收結束后及時拉秧,清潔田園,同時對辣椒進行枝葉整理,清除多余的下垂枝和老黃葉,清理結束后及時定植下茬西紅柿,定植時錯開原來定植穴,同時定植穴點澆500倍的多菌靈藥液。定植完以后在辣椒和西紅柿的壟側開溝,每667 m2施入三元復合肥40 kg,然后覆土澆水,待土壤滲水后及時對壟道中耕。
2.5.7 綜合防治病蟲害
西紅柿和辣椒生理性病害主要有臍腐病、筋腐病、裂果、畸形果等,要采取合理的環境管控措施進行預防。
西紅柿和辣椒的侵染性病害有早疫病、灰霉病、晚疫病和病毒病等,主要是由于設施內高溫高濕、高溫干旱和通風不良引起。堅持農業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杜絕使用高毒農藥,嚴格遵守用藥安全間隔期。
西紅柿和辣椒的蟲害有蚜蟲、斑潛蠅、白粉虱。可采用0.8~0.9 mm的銀灰防蟲網防止蚜蟲侵入。在棚室內懸掛黃板誘殺,蟲害發生時選用苦參堿水劑500~1 000倍液、25%撲虱靈乳油1 000倍液、2.5%溴氰菊酯(又稱敵殺死)1 000倍液、50%滅蠅胺可濕性粉劑5 000倍液、99.1%敵死蟲乳油300倍液噴霧滅殺。此外還可選用10%異丙威煙劑進行熏煙防治。杜絕使用高毒農藥,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