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品
10月9日,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作會議召開,加強三北防護林建設以及筑牢北方生態安全的議題引起廣泛關注。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在會上指出,實施三北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英明決策,要求工程區各級林業部門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林業改革發展的決策部署。而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呢?下面略數一二。
在整個北方生態安全屏障中,林業生態建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林業以其自身特性對維護北方地區生態平衡發揮著最為突出的作用。在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的過程中,各方還加強落實重點區域綠化資金,先后完成道路兩旁、村莊前后、園區內外、城鎮周邊、大青山南坡、黃河兩岸重點區域造林綠化面積,并將巴丹吉林、騰格里等6大片生態脆弱的沙漠地區列入國家封禁保護范圍,支持該地區生態恢復。
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內蒙古自治區地處祖國北部邊疆,橫跨三北,是黃河、遼河、嫩江等河流的上中游或源頭,生態區位獨特。自2013年起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就提出要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為此,自治區財政部門將支持生態文明建設作為財政支農的一項重大任務,不斷改進完善財政扶持政策,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支持林業和草原生態保護。
2011—2013年,內蒙古自治區共投入生態建設資金524億元(含森林植被恢復費21億元),其中國家452.4億元,自治區71.6億元,完成林業生態建設面積3350萬畝,全區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實現持續“雙增長”,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面積達10.2億畝,草原植被蓋度達到44.1%,比2010年提高7.02個百分點。生態環境建設取得“整體惡化趨勢趨緩,局部地區明顯改善”的初步成效。
農村環境、金屬污染以及河流水域污染亟待綜合整治也是北方生態安全屏建設的一大原因。各省區市可通過安全屏建設加強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強化農村飲用水源地保護及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建設。重點支持開展鉛、汞、鉻、砷等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污染防治新技術示范和推廣等。支持重點流域內區域水環境綜合整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由此可見,重大的環境問題也是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的重要原因。
為構筑北方生態安全屏,各級單位均加強了各方環境污染治理及解決。就內蒙古自治區而言,宣傳開展了各項環境監察執法能力建設及重點減排工程建設。2013年,自治區本級下達排污費專項資金6.2億元,支持自治區本級以及各盟市的環境信息化建設、主要污染物減排、污染物排放監督管理與控制等項目建設。各單位還加大污染防治力度,自治區本級財政安排重點地區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專項資金2000萬元,通過以獎促治的方式,支持重點流域內加快污染防治項目建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