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鈺萌
我國公益林是經批準公布并簽有保護協議的森林、林木和宜林地,其主要功能是維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作為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長遠大計,公益林建設主要追求的是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但隨著近幾年林權制度改革的推行,商品林和集體公益林收益差距懸殊,有人打起了公益林的主意,于是頻頻曝出公益林被盜伐盜采遭破壞的事件,公益林的監督管理也隨之暴露出一系列問題。
2016年8月28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播出了“公益林怎么姓了私”專題報道。
云南大理鳳儀鎮的龍王廟箐,是方圓數百公里山區溪流的匯集通道,也是大理洱海的傳統水源之一,林地保護非常重要。然而,這幾年龍王廟箐的山林被剝離,山溝里還建了巨大的石料加工廠。采石場破壞了公益林,污染了環境,但是村里從上級獲得的公益林補貼還是照舊領取,數以百萬計的公益林管理費和違法采伐企業繳納的承包費下落不明。
節目播出后,國家林業局和云南省林業廳迅速派出調查組,叫停封閉了所有的采礦點,同時令洱海流域所有的采礦點全面停業,進行拉網式排查。
據了解,大理州和大理市森林公安局已經對轄區內的一些涉林違法采石企業的負責人進行了抓捕。
事情雖然有了處理結果,但留給人們的反思卻未結束。公益林可以隨意被占取,隨意被流轉并轉作他用,問題究竟出在哪里?誰應該承擔主要責任?在龍王廟箐采石的40多家企業,不僅手續不全,而且已經被管理部門及時發現并收繳了罰款,卻仍然可以照常開工。村里收了企業主的承包費,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鎮政府收了企業主的罰款,便裝聾作啞,誰也沒有去徹底追查采石企業的違法行為和刑事責任。這讓不法分子愈發膽大,在利益驅使下明目張膽地繼續對當地的公益林進行砍伐,并運作無證經營的采石場。
相關部門的監管不力是主要原因。正是基層政府工作人員的“懶政”“不作為”,助長了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導致了公益林毀滅性的破壞。從這個意義上說,“懶政”是最大的腐敗。
更何況,高額的公益林管理費和違法采伐企業繳納的承包費是否被個別政府官員中飽私囊,有關部門還是應該徹查深究,給當地人民一個公開透明的答復。
我國在2013年制定了《國家級公益林管理辦法》,明確規定“ 禁止在國家級公益林地開墾、采石、采沙、取土,嚴格控制勘查、開采礦藏和工程建設征收、征用、占用國家級公益林地。”
此外,《森林公安管理處罰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等規章制度中,也對公益林的保護和開發以及破壞公益林的法律追責情況,進行了詳細規定。
問題的關鍵在于,國家層面進行建章立制后,如何確保制定的政策在最基層執行到位、落到實處,有效制止破壞公益林的行為,真正實現公益林管理的長效機制。
筆者認為,有三個方面亟待加強。
一是提高思想認識。
習總書記強調“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系民族未來的大計。我國總體上仍然是一個缺林少綠、生態脆弱的國家,植樹造林,改善生態,任重而道遠。廣大林農和基層政府工作人員要清醒認識到公益林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意義,高度重視公益林的建設和保護,在思想上樹起紅線、守住底線。
二是規范公益林管理。
相關單位要加強有關公益林的規范化管理,建立規范公益林檔案,進一步完善并嚴格執行公益林區劃界定方法、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政策規定及公益林征占用審批制度等,加強公益林采伐管理,確保公益林安全。
要加強對國家級公益林林權權利人和管護人員的指導,指派專業人員定期對公益林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問題,并對破壞公益林違法犯罪行為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三是要加大監督力度。
國家林業局要加強對全國國家級公益林管理的指導、協調和監督,地方各級林業主管部門也要定期開展國家級公益林檢查,對公益林護林員、管理員加強監督管理,并對公益保護和管理工作開展情況、森林經營方案執行情況、管護效果等,強化督查力度。
同時也要加強社會監督,林業主管部門應當對國家級公益林范圍及變化、國家級公益林保護管理及其質量效益等情況,及時向社會公開。對政府人員因玩忽職守、不認真履職造成公益林損壞的,一經發現要嚴肅追責。
總之,在加強公益林的管護和建設,全社會營造造林綠化的濃厚氛圍,對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改善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有關部門深思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