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賢,王梅,李銘(.河南濟源市園藝站,45900;.河南濟源市農業科學院)
?
濟源市衛佛安村西瓜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曹賢1,王梅2,李銘2
(1.河南濟源市園藝站,459002;2.河南濟源市農業科學院)
摘要:針對濟源衛佛安村西瓜產業生產規模難以擴張、標準化生產水平低、品牌優勢不明顯的現狀,提出應加強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加強優質高產高效新技術研究、開展多種模式栽培、打造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加快土地流轉等措施。
關鍵詞:衛佛安村;西瓜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對策
曹賢(1974_),女,本科,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推廣工作
王梅(1984_),女,通信作者,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設施園藝工作,電話:13838905692,0391_6609532,
E_mai1:wangmei6868@126.com
隨著農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近年來,濟源市按照突出特色、培育品牌、壯大規模、提升質量的指導思想,深入挖掘地方傳統特色產業,大力實施農業示范區建設,使傳統特色產業更具生機,重點打造培育衛佛安西瓜種植示范園,經過引進新品種、推廣新技術、探索新模式,推行標準化種植,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結合濟源市農業產業發展實際,應該挖掘、引導、培育濟源市特色產業,盡快形成一區一品,增加群眾收入,增添現代農業發展活力。
1.1生產面積逐年擴大,效益穩步增長
衛佛安村耕地面積76.71 hm2,從2000年起,衛佛安村開始嘗試種植西瓜,2000年西瓜種植面積1 334 m2;在全市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政策的驅動下,截至2014年,全村共種植西瓜56.67 hm2,平均667 m2產量2 450 kg,總產量達到208萬kg,總產值達到516萬元,平均667 m2效益6 170元,戶均增收1.6萬余元,農業從業人口人均年收入8 000余元,比2012年提高32%。2015年西瓜種植面積達56.70 hm2。
1.2西瓜專業合作組織不斷發展壯大
2004年衛佛安村注冊成立了西瓜種植協會,2012年又成立了衛佛安西瓜專業合作社,入社會員達到100多個,合作社注冊了“衛佛安”商標,同時為瓜農搞好了技術服務和市場聯結,促進了當地西瓜產業的發展。
2.1生產規模難以擴張
衛佛安村土壤富鉀、區域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是西瓜種植的理想區域,但該村耕地面積只有76.71 hm2,加上西瓜需要輪作倒茬,衛佛安村西瓜種植的規模擴張潛力不大。
2.2標準化生產水平較低
由于群眾依靠傳統經驗種植,新的農業技術推廣應用慢,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生產單元小,群眾盲目追求產量和提早上市時間,導致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難以落實,西瓜品質下降,嚴重影響了西瓜產業的發展。
2.3品牌優勢得不到顯現
由于品種供應單一、種植規模較小、產品檔次不高、生產供應時間短、栽培大水大肥、西瓜貯運性降低等原因,衛佛安西瓜的品牌優勢無法顯現,很難成為在全省叫得響的知名品牌。
3.1加強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促進新品種更新換代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西瓜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加之西瓜栽培模式的多樣化,使得新品種的更新換代速度越來越快,目前已經縮短為2~3 a。因此,必須加強西瓜新品種引進示范工作,與省、市級科研院校合作,共建試驗示范基地,重點引進展示優質、高產、適應性強的新、奇、特西瓜新品種,篩選鑒定出適宜濟源市種植的西瓜新品種,逐步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加快新品種更新換代,為西瓜產業健康發展提供品種保障。
3.2加強優質高產高效新技術的研究,提高產量與品質
結合衛佛安西瓜產業發展情況、氣候特點和水肥條件,積極引進國內外先進的農業技術和成果,進行熟化、集成、配套創新;以常規技術提升和關鍵技術突破為重點,加強自主創新,積極開展優質、高產、高效新技術研究,如綠色生產、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及以提高營養價值為主的相關技術等。通過新技術研究,制定一套適合衛佛安西瓜生產的優質、高產、高效的栽培技術規程,達到科學種植,提高產量、品質及附加值。
3.3研究多種栽培模式,合理搭配品種、輪作倒茬
衛佛安西瓜全部采用露地早熟栽培,價格沒有保護地西瓜高,且上市銷售時間太集中,不及時銷售會造成較大損失。因此,科技部門要研究多種栽培模式,結合西瓜露地栽培推廣保護地西瓜生產技術。合理輪作倒茬,早、中、晚熟品種合理搭配,從而實現周年生產,分批上市,解決賣價低和產品積壓等問題,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3.4打造綠色標準化生產基地,樹立衛佛安西瓜品牌
圍繞衛佛安西瓜產業發展情況,創建綠色西瓜標準化生產基地,全面執行綠色食品標準化生產和全過程質量控制,按照“品種特色化,基地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經營產業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以優質高產西瓜種植為基礎、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重視生態環境建設,實行“產加銷”聯動增值,堅持政府推動、市場運作的原則,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樹立衛佛安西瓜品牌,實現農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消費安全、生態資源可持續利用。
3.5加快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是實現規模農業、效益農業、品牌農業,推動綠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前提和基礎。政府需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考核機制來促進土地流轉,將軹城、坡頭、承留等適宜種植西瓜的土地進行流轉,使分散的土地集中流向龍頭企業或合作社,創建千畝以上綠色西瓜高產示范園,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推動農業結構調整。通過流轉土地作為生產要素,讓農民獲得固定收益,使土地資源向土地資本轉變,解決農村土地撂荒問題,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并解決目前粗放式耕作方式,提高土地產出效益。
3.6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制度
綠色西瓜標準化生產基地是指產地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有關技術條件要求,按綠色食品技術標準、生產操作規程和全程質量控制體系實施生產和管理,并具有一定規模的種植區域。
創建綠色西瓜標準化生產基地,就要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和制度。通過建立綜合協調的組織管理體系,完善的生產管理體系、科技支撐體系及投入品管理制度、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保護等,實現從生產到采收,從源頭到產品的投入品控制、質量檢測、環境監管等質量安全管理,保障綠色西瓜質量。
3.7以企業為龍頭,發展產業化經營,樹立品牌
引進或培育綠色西瓜生產企業,推行以“綠色食品品牌為紐帶、龍頭企業為主體、原料基地為依托、農戶參與為基礎”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綠色西瓜生產企業應統一優良品種、生產操作規程、投入品供應和使用、田間管理、收獲管理、包裝銷售,完全產業化經營,逐步樹立自我品牌并培育特色品牌,同時為濟源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樹立樣板和典范,輻射帶動全市農業生產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8發展觀光休閑農業與西瓜深加工,延伸產業鏈
以衛佛安西瓜產業為資源,與旅游部門結合,形成新型生態觀光休閑旅游農業。在西瓜成熟季節開展推介會,通過農事節慶活動,吸引市民來觀光、休閑、采摘、體驗,帶動當地農業旅游、觀光、休閑產業的發展,從而助推農業經濟發展、擴大文化交流、提升區域形象、增加財政收入、帶動經濟發展。
當衛佛安周邊地區西瓜種植規模擴大后,西瓜總產量將會迅速增加,可探索研究西瓜深加工項目,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可將西瓜加工產品與包裝藝術設計相結合,開發西瓜汁飲品、瓜皮果脯等系列包裝產品。
Applic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Watermelon in Weifuan Village,Jiyuan City
CAO Xian1, WANG Mei2, LI Min2
(1.Jiyuan Gardening Station,Henan 459002;2.Jiy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production sca1e of waterme1on industry was difficu1t to expand, the 1eve1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of waterme1on was 1ow, and the brand advantage of waterme1on was not obvious in Jiyuan, we proposed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introduction of pi1ot demonstration of new varieties, strengthenedresearch on new techno1ogy of high qua1ity and high yie1d and high efficiency, carried out a variety of patterns ofcu1tivation, created green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base and acce1erated the 1and transference.
Key words:Weifuan vi11age;Waterme1on industry;Deve1opment status;Existing prob1em;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5_10_11
基金項目:山西省社科聯項目(SSKLZDKT2013120)
DOI:10.3865/j.issn.1001_3547.2016.02.027
中圖分類號:S6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_3547(2016)02_0070_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