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十二屆菌需物資博覽會暨食用菌工廠化發展論壇”于2016年11月9-11日在河北廊坊召開,在“食用菌產業發展主題論壇”上,中國食用菌商務網國際部主任張穎作“全球食用菌產業生產消費調研報告”主題發言。
據國際蘑菇協會數據統計,在過去的35年里,全球食用菌產量呈現直線上升趨勢,從1978年的100萬t增至2 700萬t,增長了近30倍。目前,在全球有5種食用菌品種占主導地位,分別是雙孢菇、平菇、香菇、黑木耳、金針菇,占全球食用菌總產量的85%。以泰國和印度為例。目前,食用菌成為泰國主要的農產品,其食用菌生產以草菇為主,近年來也很重視香菇代料栽培,一些大學正在積極進行技術研究,尤其是香菇的培養和技術的發展創新。盡管泰國蘑菇專家努力地發展水產養殖技術,廣泛的蘑菇水產養殖仍然沒有滿足該國市場的需求,消費者還是青睞于自然生長的蘑菇。同時,泰國蘑菇的盛產也帶動了當地的醫藥發展。目前,印度食用菌種類超過200種,但是只有30種用于生產。印度最重要的3個菇種是雙孢菇、平菇和草菇,除此之外,乳菇、香菇、黑木耳及特殊菇種和藥用蘑菇也在進行基礎研究工作。現在一年四季在印度國內的菜市場、門市商店、雜貨鋪都可隨時買到食用菌,無論是鮮菇、干品還是罐頭。印度的食用菌年產量為12萬t,45%來自旁遮普地區。印度雙孢菇生產占了食用菌產量的85%,其中50%~60%以罐頭和凍干品的形式出口,其余為鮮銷。同時平菇也非常流行,每年可生產7 200 t到8 500 t。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的提出,食用菌產業發展走向國際化迎來了新契機。據了解,在我國食用菌產業相對低迷的背后,印度、泰國、越南、菲律賓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食用菌新興市場卻異軍突起,食用菌需求量遠遠大于當地產量,食用菌市場有極大的發展空間。在“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國內食用菌企業可采取以下“走出去”策略:輸出人才、技術、設備等優勢資源;擴大貿易渠道,增加贏利點;擺脫當前產能過剩和低價競爭帶來的束縛;擴展視野,加強與國外企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利用國外的土地、人力、原材料等資源優勢發展實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