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鋒,張 艷,馬宏軍,余立云
(1.吳忠市利通區馬蓮渠鄉農業服務中心,寧夏 吳忠 751100;2.吳忠市利通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 吳忠 751100)
大拱棚西瓜上市早、效益高,是吳忠市利通區西瓜生產的主要栽培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作用明顯。但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和農戶管理粗放等原因,造成大拱棚西瓜緩苗不良、生長不健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拱棚西瓜的產量和效益?,F從栽培管理的角度,提出大拱棚西瓜定植緩苗環節存在的問題,并加以分析解決,以供生產參考。
西瓜是喜溫作物,最適溫度為18~32 ℃,營養生長的最低溫度為10 ℃。大拱棚西瓜一般于2月下旬溫室育苗,3月下旬大田定植。本地3月下旬的平均溫度為5.3 ℃,且氣溫變化幅度較大,最高氣溫和最低氣溫溫差達到30 ℃左右。育苗時,如溫度控制不科學,尤其是夜溫管理較高,容易造成西瓜徒長,抗低溫能力弱。定植后由于設施條件簡陋,棚內溫度低,特別是夜溫低,達不到西瓜營養生長的最低溫度,易引起西瓜緩苗不正常,甚至死苗。
近年來,農戶為提早上市銷售,定植時間一再提前,部分農戶定植時間從3月底提早到3月15日,此時氣溫、地溫均較低,達不到西瓜生長發育的溫度要求,加之此時地未化通,土壤凍結(本地凍土化通一般在3月下旬),土壤上層滯水,造成土壤濕度大,通透性差,土壤溫度低,從而影響到西瓜根系的生長(西瓜根系生長的適溫為25~30 ℃,伸長的最低溫度為8~10 ℃)。導致根系正常的生理活動受到抑制,促發新根的能力下降,吸收水分及礦質元素能力下降,植株下部氮元素轉移到上部,下部葉片葉綠素和蛋白質不足,造成緩苗不良,葉片發黃,不展新葉,甚至出現死苗現象。
施入腐熟程度不夠,或破碎不徹底糞塊較大的有機肥,由于有機肥在礦質化作用和腐殖化作用過程中會放出大量的熱量,使局部溫度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西瓜根系的正常生長,加之腐熟程度不夠的有機肥中的氮元素以尿酸形態為主,尿酸鹽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而且對作物的根系生長有害。同時如西瓜幼苗正好定植在較大的糞塊上,植株周圍局部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引起西瓜植株的水分向土壤中散失,引起“燒苗”,致使西瓜幼苗根系發育不良,田間表現為西瓜長勢弱甚至死苗。另外在施用化肥時,部分農戶將化肥普施到瓜壟上,不進行溝施,此施肥方法不僅造成肥料的浪費,還容易造成植株根系生長不良。
1.4.1 定植深度過深
早春時土壤溫度隨深度呈下降趨勢,土壤表層溫度高于深層土壤,若定植深度超過10 cm,地溫過低,緩苗成活率就會下降。
1.4.2 移栽后將穴口封嚴
移栽后,如立即將定植穴口封嚴,土壤中熱氣無法到達根部,造成西瓜根系附近地溫上升較慢,影響緩苗。同時壅土和西瓜莖基部緊密接觸,易造成土傳病害從西瓜幼苗的莖基部裂口侵入,引起西瓜幼苗感染枯萎病和炭疽病等病害,導致死苗。
1.4.3 起壟模式
當前大拱棚西瓜栽培,部分農戶為減少投入和保水的需要,一般進行平畦栽培,對于前茬作物是水稻的栽培地塊,平畦栽培土壤水分含量過大,地溫較低,易引起西瓜幼苗漚根死亡。
選用金城1號、新疆黑牡丹、華玲、小玲等。采用72孔穴盤2月下旬播種育苗。播前曬種1~2 d。種子用55 ℃熱水浸種25 min。播后白天保持30~35 ℃,促進西瓜出苗。西瓜幼苗在第1片真葉出現前下胚軸容易徒長,形成高腳苗。因此出苗80%時,立即降溫,白天保持在20~25 ℃,夜間15~18 ℃。露出心葉以后,適當提高床溫,促進瓜苗生長發育。白天25~28 ℃,夜間15 ℃以上。定植前7~10 d,科學管理苗床溫度,進行低溫煉苗,白天溫度從25~28 ℃逐步降低到18~20 ℃,夜間從15 ℃逐步降低到8 ℃左右,使西瓜幼苗適應大田溫度環境,促進緩苗成活。
大拱棚西瓜定植時要求西瓜苗齡30~35 d,具有2~3片真葉,生長健壯,根系發育好和適應性強,10 cm地溫穩定通過12~15 ℃。綜合本地的氣溫、地溫及設施保溫性能,3月下旬是大拱棚西瓜的最佳定植時期。因此在栽培管理上,應提前10~15 d扣棚暖地促升溫。當地化通后方可進行大田移栽。對于前作作物是水稻類土壤含水量較大的地塊,在起壟栽培的基礎上可適期延遲。
一般每667 m2基施充分腐熟的豬廄肥6 000 kg,或雞糞1 800 kg,采用秋施肥和春施肥兩種施肥方式。秋施肥于上年秋季在選定的栽培地塊內施入有機肥,并進行深翻。春施肥有機肥必須進行高溫堆肥,腐熟后方可施用,一般堆肥夏季約需1~2個月,冬季約需3~4個月即可腐熟使用。腐熟的有機肥進行全田撒施,經過深耕細耙后使肥料與土壤混合均勻。按畦面1.8 m,人行道寬0.6 m做畦,結合做畦每667 m2開溝條施尿素14 kg、過磷酸鈣40 kg、硫酸鉀20 kg或草木灰200 kg,距定植行30 cm。前作為水稻的栽培地段必須進行起壟栽培,壟高15~20 cm。
選晴天上午,一畦雙行,株距60 cm。先挖穴,再灌水,底水要澆足澆透,促進根系深扎。定植深度以7~8 cm為宜,深度以宿土為準或露出宿土。待水下滲后,將西瓜苗與濕潤土層緊密接觸放好,而后覆半溝土穩苗,移栽當天不封口,利用穴口上行熱氣,提高定植穴內的地溫,促進緩苗成活。待成活后(移栽后5~7 d)將穴口封嚴。之后用移栽靈,亮盾等藥劑進行灌穴,可有效降低土傳病菌對幼苗的侵染,提高植株抗病性,促進幼苗早生快發,每株用藥液250 mL。移栽后3~5 d高溫高濕進行緩苗。大拱棚內加扣小拱棚,提高棚內夜溫。白天保持棚內氣溫28~30 ℃,夜間不低于15 ℃。移栽成活后當棚溫超過30 ℃以上就應通風降溫排濕。同時加強中耕,改善土壤通氣狀況,提高地溫,促進水平根系發育。一般在伸蔓期前應中耕2~3次,深度先深后淺(10~20 cm),寬度由寬變窄,團棵期以后中耕深度宜淺,離瓜畦宜遠,避免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