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海燕,黃麗婧,曹頂華,黃陸飛,董友磊
(啟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江蘇 啟東 226200)
“華蜜0526”是通過上海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的脆肉型網紋甜瓜新品種,設施種植667 m2產量2 500 kg左右,產值可達7 500~8 000元,經濟效益十分顯著。現將該品種主要特點及栽培技術小結如下。
“華蜜0526”是優質早熟的甜瓜新品種,早春栽培生育期120 d左右,從坐果到成熟需50 d左右;秋季栽培生育期100 d左右,從坐果到成熟需45~48 d。該品種果實長橢圓形,果皮青色,布滿中粗、凸起較明顯的網紋,單果質量1.5~2.5 kg,瓜肉厚約4 cm,果肉橘紅、肉質松脆,中心折光糖含量15%~16%,是脆肉型甜瓜品種。植株生長勢中等,較耐低溫弱光,抗病性較強,易坐果,果形整齊。該品種在江蘇、上海等地都有種植,每667 m2產量可達2 500 kg。
選擇肥沃疏松、保肥水能力強、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或黏質壤土進行生產。春季栽培一般在1月上旬-3月中旬播種育苗;秋季栽培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播種。
播種前1~2 d將種子去雜去劣然后進行晾曬,晾曬后進行種子處理。
早春栽培采用電熱溫床育苗,將園土、腐熟有機肥、草炭按4∶3∶3體積比例混合配制營養土,也可選用商品基質,使用塑料穴盤(規格10×5)或營養缽(直徑8 cm)填裝營養土或基質。選擇晴天播種,每穴(或營養缽)播1粒種子,種子平放,播種深度0.5~1.0 cm,播后覆蓋0.5 cm厚過篩營養土或1 cm商品基質,苗床穴盤(或營養缽)排放要緊密、高低一致,覆蓋地膜,冬季須搭小拱棚保溫,夏季需覆蓋遮陽網降溫。如果秧苗拱土后有戴帽現象,可在早晨人工去除,注意不要傷及子葉。
播種后至出苗前注意保濕保溫,白天溫度控制在30~32 ℃,夜間15~20 ℃;待50%種子拱土時揭除地膜,溫度控制在22 ℃左右,出苗后溫度再提升至25 ℃;出苗后白天溫度保持25~28 ℃、夜間15~20 ℃,以防下胚軸伸長太快形成高腳苗;夏季高溫期育苗,苗棚上需加蓋遮陽網降溫。出苗初期適當控制水分防止徒長,采取不干不澆的原則,出苗后2~3 d逐步加大供水量,澆水應選在晴天上午進行,避免漏澆和澆水不均勻的現象。苗出齊后在確保溫度的前提下及時進行通風透光,適當降低苗床濕度,防止幼苗徒長。第2片真葉出現至移栽前7 d時間范圍內,適當增加棚內通風,降低苗床溫度進行煉苗,使幼苗逐漸適應大田環境條件;定植前3~4 d澆足水,然后適當控水、逐步加大通風見光量進行煉苗,苗床環境控制與大田環境相似,以加強幼苗的適應能力、提高定植成活率。壯苗標準:2~3葉1心,葉片大而有光澤,葉色深綠,莖粗0.3~0.5 cm,節間長0.6~1.0 cm,株高12~15 cm,根系發達,根色潔白而粗壯,無病蟲危害,秧苗整齊一致。
春季栽培“華蜜0526”一般苗齡30~35 d,秧苗長至2~3片真葉時即可定植;秋季栽培,苗齡一般10 d,1片真葉時定植。選擇地勢高燥、土層深厚、肥力條件較好,且近3年以上未種過瓜類作物的田塊,一次性施足基肥,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1 500 kg、復合肥40 kg、過磷酸鈣40 kg。整地筑畦,跨度8 m的大棚筑5畦,畦高25 cm。春季栽培,定植前1周整地,覆蓋地膜并封閉大棚,以提高棚溫和地溫。當棚內地溫達到12 ℃時,選擇晴好天氣定植,每667 m2定植1 100~1 200株。定植后澆足活棵水,并根據移栽早晚及時覆蓋小拱棚保溫保濕。夏季筑畦后覆蓋黑色地膜,一般在8月上旬定植。
2.3.1 溫度管理
定植后,棚內溫度白天保持在27~30 ℃,夜間不低于20 ℃,緩苗后注意通風降溫;開花前營養生長期溫度保持在白天25~30 ℃,夜間15~18 ℃;果實膨大期溫度白天保持在27~30 ℃,夜間15~20 ℃;果實成熟期溫度白天保持在28~30 ℃,夜間不低于15 ℃;營養生長期晝夜溫差要求保持在10~13 ℃;坐果后要求保持在15 ℃。全生育期內注意防止田間積水,每次澆完水及大雨后及時將田間積水排出。
2.3.2 整枝坐果
設施栽培“華蜜0526”一般采用立架栽培方式。瓜蔓長至30~50 cm時引蔓上架,并定期繞蔓。一般采用單主蔓整枝方式,及時摘除基部10節以下子蔓。根據長勢在第11~14節選留4個健壯的子蔓為結果蔓,在主蔓24節左右摘心。待幼果直徑長至10 cm時進行吊瓜,在幼果果柄與坐果枝的著生部分用繩扎1個松的結,吊起幼果,以坐果枝呈水平狀舒展生長為宜。
地爬式栽培方式一般采用雙蔓整枝。具體做法是:4葉1心時摘心,選留2條生長一致的強壯子蔓,在2根子蔓呈V形時進行引蔓,其余的子蔓全部摘除。在子蔓第12~14節選留1~2個發育良好的孫蔓坐瓜。坐瓜后留1葉摘心,并在子蔓生長至第25節左右時進行打頂。
為提高坐果率,需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早春在雌花開放當天上午9:00以前、夏季在8:00以前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授粉后掛標簽記錄授粉日期,以確定采收期。一般授粉后3~4 d即可確認授粉是否成功,然后進行第1次選果,剔除畸形果和有損傷的幼果。待幼果直徑達5 cm時進行第2次選果、定瓜,每條結果蔓留1個果。
2.4.1 病害防治
2.4.1.1 蔓枯病 應保持莖基部周圍干燥,嚴格整枝,對人為造成的傷口要及時噴藥;可用250 g/L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1 000~1 500倍液或430 g/L戊唑醇懸浮劑(好力克)2 000~3 000倍液防治。
2.4.1.2 霜霉病 在發病前或發病初期,選用質量百分比60%唑醚·代森聯水分散粒劑600~800倍液或50%烯酰嗎啉可濕性粉劑2 000~3 000倍液對葉片進行噴施防治;也可以選用687.5 g/L氟菌·霜霉威懸浮劑(銀法利)600~700倍液或質量百分比75%丙森·霜脲氰水分散粒劑(驅雙)1 000~1 2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5~7 d噴1次,連續2~3次。
2.4.1.3 白粉病 可用質量百分比25%乙嘧酚懸浮劑800~1 000倍液或10%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1 000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噴施防治,間隔5~7 d噴1次,連續2~3次;可用250 g/L嘧菌酯懸浮劑(阿米西達)800~1 000倍液或37%苯醚甲環唑水分散粒劑(世標)4 000~6 000倍液噴霧防治,注意噴施均勻。
2.4.1.4 細菌性角斑病 發病初期,可用質量百分比72%農用硫酸鏈霉素可溶性粉劑4 0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0%噻菌銅懸浮劑(龍克菌)500~800倍液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滅均成)800~1 000倍液噴霧防治。避開高溫噴施。在瓜苗嫩小時,盡量選用農用硫酸鏈霉素防治,以防藥害。
2.4.2 蟲害防治
2.4.2.1 蚜蟲 可用質量百分比40%啶蟲脒水分散劑(更猛)3 000~5 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阿克泰)3 000~4 000倍液防治。
2.4.2.2 煙粉虱 可用質量百分比40%啶蟲脒水分散劑(更猛)3 000倍液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阿克泰)3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
2.4.2.3 斑潛蠅 可用質量百分比60%滅蠅胺水分散粒劑(網蠅)2 500~3 000倍液噴霧防治。
2.4.2.4 瓜絹螟 可用質量百分比5%氯蟲苯甲酰胺(普尊)1 000倍液或質量百分比15%茚蟲威乳油(凱恩)3 000~3 500倍液噴霧防治。
“華蜜0526”一般在開花后45~48 d即可成熟,成熟時坐果枝掛果節位上的葉片焦邊,同時卷須開始焦枯。可根據標記的授粉日期和品種熟性推算成熟度,也可根據品種成熟時果實固有的色澤、花紋進行判斷,還可通過嗅臍部有無香味進行判斷。采收時使用剪刀,保留4~5 cm果柄。
收獲時應帶丁字形果柄,采摘和運輸過程中,注意減少機械損傷,即采即運。采后需要遠途運輸時,要整齊地碼放在筐內;放到1~3 ℃的恒溫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5%以上,預冷24 h后,用內有泡沫塑料隔溫層的專用紙箱包裝,即可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