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英民
(黑龍江省鐵力市172信箱,黑龍江 鐵力 152500)
鷓鴣白痢與球蟲病混合感染的診斷及治療
許英民
(黑龍江省鐵力市172信箱,黑龍江 鐵力 152500)
禽白痢是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的急性敗血性腸道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呈流行性,臨床表現以幼禽拉白色糊狀稀便為特征,成年禽多為慢性經過或呈隱性感染。禽類球蟲病是一種常見病,其病原是一種單細胞原蟲寄生于腸道粘膜上皮細胞的原蟲病。這兩種病原混合感染時危害加重,如治療不及時,將會使幼禽大批死亡。黑龍江省鐵力市某鎮金某飼養2000只鷓鴣,25日齡開始發病,3d內死亡28只鷓鴣,后來我門診就醫,經診斷為鷓鴣白痢與球蟲病混合感染。通過采取綜合防治措施,該病得到控制?,F將治療經過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黑龍江省鐵力市某林業局一林業經營所,金某飼養的鷓鴣2000只,2015年5月28日,其中的200多只幼鷓鴣發病。初期表現為精神不振,兩翅下垂,羽毛松亂無光澤,閉目呆立一側,不愿走動。食欲減退,而飲欲增加,嗉囊充滿液體,排出糊狀糞便,逐漸轉為白色糞便,隨后可見部分鷓鴣泄殖腔周圍羽毛被糞便污染而粘連在一起,泄殖腔被分別封住,鷓鴣表現消瘦。初期養殖場金某認為是腸炎,投給一些止瀉藥物,如乳酸菌素片、磺胺脒等,但療效不明顯。到5月31日,共死亡鷓鴣52只。
發病鷓鴣表現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不食,兩翅下垂,羽毛松亂無光澤,不愿走動,并表現腹瀉,泄殖腔有被糞便和羽毛封住,有的粘有血樣粘液糞便,嗉囊積食液,表現為消瘦、貧血,并發出尖叫聲音。最后因呼吸困難及心力衰竭而死亡。
先后共剖檢死亡鷓鴣8只,發生病變基本一致。鷓鴣表現尸體消瘦,在嗉囊內無食物。肝臟明顯腫脹、充血,有的表面可見黃色條紋,散在或彌漫性的小紅點或黃白色、大小不一的壞死灶,質地柔軟、容易破碎。膽囊腫大,心包膜增厚呈黃色,心包積液。腸粘膜增厚、出血,呈卡他性出血性炎癥。盲腸嚴重出血,內容物為紅色乃至紅褐色。
4.1 沙門氏菌檢查
4.1.1 涂片鏡檢 取病死的鷓鴣肝臟、脾臟、血液和淋巴結組織等病料,進行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到兩端鈍圓的細小革蘭氏陰性桿菌,長2.0~3.0μm。 該菌無芽孢,無莢膜。
4.1.2 細菌分離培養 無菌操作取病死鷓鴣肝臟、脾臟、血液及淋巴結組織做病料,接種在麥康凱、伊紅美蘭、S.S培養基上,置于37℃恒溫箱中,培養24h后,于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良好,形成細小、圓形、光滑、濕潤、邊緣整齊、露珠狀半透明灰白色的菌落,直徑1~2mm。在伊紅美蘭瓊脂上長出淡藍色菌落,不產生金屬光澤。在SS瓊脂上形成無色透明、圓整光滑、有的帶黑心的菌落。
4.1.3 生化試驗 結果該分離菌能夠分解葡萄糖、甘露糖、木膠糖等,并能產酸產氣,或產酸不產氣;不分解乳糖、蔗糖;能還原硝酸鹽,不液化明膠,不能遠動,不能利用枸櫞酸鹽,吲哚陰性,少數菌株產生硫化氫,鳥氨酸脫氫酶陽性,M.R.試驗陽性,P-V試驗陰性。
4.1.4 動物回歸試驗 選用3周齡的肉雞10只,代替鷓鴣做動物試驗,可分為2組,1組為對照,用不含雞白痢沙門氏菌的分離液1ml口服;另1組為試驗組,用分離雞白痢菌液口服。結果24h后,試驗組開始發病,4只在發病2~4d死亡,1只存活,其臨床癥狀與剖檢病變特點基本與發病的鷓鴣相同,對照組無一發病死亡,全部存活。
4.2 球蟲檢查
4.2.1 檢查蟲卵 取發病鷓鴣干凈糞便10g,將其放入量杯內,加少量飽和鹽水并將鷓鴣糞便搗爛,再加飽和鹽水至50ml。將此糞便用雙層紗布過濾,濾液靜止30min,球蟲卵即附于表面,取孵液鏡檢,在顯微鏡下可見橢圓形淺黃色的卵囊,外有一層殼膜,周圍是透明區,中間結構均勻。
4.2.2 蟲體檢查 無菌刮取病死鷓鴣盲腸粘膜表層,置于載玻片上,加等量生理鹽水混個均勻,蓋上蓋玻片,置于顯微鏡下檢查,可發現有圓形裂殖子存在。
4.3 藥敏試驗 取上述分離菌株作藥敏試驗,采用常規紙片法進行藥敏試驗,結果該菌對頭孢噻呋、氟苯尼考、強力霉素高敏,對丁胺卡那霉素、慶大霉素、新霉素中敏,對鏈霉素、氨芐青霉素和磺胺嘧啶不敏。
根據疾病的流行情況、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為鷓鴣白痢與球蟲病混合感染。
6.1 治療
6.1.1 鷓鴣白痢的治療,可用頭孢噻呋注射液,1ml/kg·w,1次/d,連用3d。所有鷓鴣飼料或飲水中加入10%氟苯尼考讓鷓鴣飲水,3次/d,連用5d。同時可在飲水中添加多種維素,維生素C和葡萄糖等,以提高其抗應激能力及促進康復。球蟲病的治療,可用氨丙啉,按60~80mg/kg混入飲水內,連飲7d。也可用球痢靈(二硝苯甲酰胺)混于飼料中,125mg/kg.w,連用 5d。
6.1.2 用中藥治療,黨參、肉豆蔻各12g,白術、茯苓各15g,山藥、薏苡仁各20g,木香、炙甘草各6g。共為細末,混合均勻,上述藥物分4d喂服,每天上、下午各1次,用開水調成糊狀喂服,可連用4d。
采取上述綜合治療措施,5d后除因重病死亡6只鷓鴣,和淘汰4只沒有治療價值的鷓鴣外,其余的鷓鴣在9d后均已好轉,無論從精神、采食、飲水均恢復正常。
6.2 預防
6.2.1 嚴格消毒,孵化場要對種蛋、孵化器和其他用具進行嚴格消毒。種蛋最好在產蛋后2h就進行熏蒸消毒,防止蛋殼表面的細菌侵入蛋內。雛鷓鴣出殼后再進行一次低濃度的甲醛熏蒸。育雛舍、育成舍和產蛋鷓鴣舍做好地面、用具、飼槽、籠具、飲水器等的清潔消毒。做好滅鼠、滅蠅工作,防止野鳥和其他動物進入舍內。
6.2.2 加強雛鷓鴣的飼養管理,可采取高溫育雛,延長脫溫的時間,以促進卵黃的吸收和臍孔的愈合。溫度、濕度、通風、光照應嚴格控制。
6.2.3 及時隔離做好預防,對未發病鷓鴣應及時進行隔離可根據藥敏試驗結果,采用抗菌素按上述治療量減半,進行預防,1次/d,連用3~5d。采用上述綜合措施可控制本病的蔓延。
6.2.4 鷓鴣白痢既可垂直傳播,又可水平傳播,其污染面大。鷓鴣飼養的全過程都可造成本病的發生和流行。沙門氏菌對治療藥物極易產生抗藥性。因此,要控制此類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必須做好種鷓鴣的檢疫凈化和環境、飼料、飲水的衛生以及對種蛋、孵化過程中的消毒工作。
6.2.5 鷓鴣舍要保持清潔干燥、通風良好并及時清除糞便、潮濕的墊料。飼槽、飲水器、用具和棲架要經常刷洗和消毒,減少感染機會。飼料中應保持有足夠的維生素A和維生素K,以增強抵抗力,降低發病率。
S858.39
C
1673-1085(2016)08-0043-02
2016-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