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東 ,楊景晁 ,戰汪濤 ,李桂明 ,宋磊
(1.山東益生種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500;2.山東省畜牧總站,山東 濟南 250022;3.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023)
伊莎祖代蛋雞飼養管理要點
許東1,楊景晁2,戰汪濤2,李桂明3,宋磊2
(1.山東益生種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煙臺 264500;2.山東省畜牧總站,山東 濟南 250022;3.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023)
伊莎蛋雞是目前國際上最優秀的高產褐殼蛋雞之一。伊莎褐殼蛋雞父本A、B兩系為紅褐色,來自棕色海塞克斯雞。母本C、D兩系均為白色,來自白洛克和來航血液組合成的雞種。商品代雛可用羽色自別雌雄:公雛白色,母雛褐色。其主要優點是產蛋高峰高維持時間久,產蛋高峰可達94%,祖代雞90%以上產蛋率維持15周以上。山東益生公司2015年開始引進伊莎祖代蛋雞,從目前來看,飼養管理良好,生產性能優異,現就本品種飼養管理要點分享如下。
1.1 育雛可采用籠養和平養兩種方式 無論哪種方式育雛期要求是一樣的,育雛期1~5周要求4周末體重達到280g,均勻度要好,成活率高。6~16周通過分群提高雞群均勻度,要求在80%以上,此階段要建立一個良好的采食行為,使雞的嗉囔和肌胃得到充分發育,當產蛋5%的體重必須在1650g以上。17~20周,開產前做好轉群、光照、換料、免疫等細節工作,為開產打下良好基礎。
1.2 光照管理 見表1。

表1 光照管理程序
注意制定光照計劃時,一定要考慮光照長度,目的不是要突破體重記錄,而是使雞的生長按增重曲線進行。育成期光照強度的影響,應據產蛋期的情況來決定育成期的光照強度。如果雞群將轉入開放式雞舍產蛋,育成期的光照強度至少應為40Lx,才可避免產蛋期可能發生的神經質與啄癖。1.3 轉群管理 把雞群從育成舍轉移到產蛋舍是一個很大的應激,伴隨著環境(溫度、濕度...)和設備的變化等。轉群應盡快進行,理想的是同一個雞舍必須一天內完成。建議15周齡轉群,或在15周齡之前轉群,但是切不可在17周后再轉。
因為雞群轉群過程中及剛轉群后受到應激較大,在產第一枚蛋前完成轉群是極其重要的,生殖器官(卵巢和輸卵管)主要發育過程在產第一枚蛋前10d完成。轉群后飲用些品質好的抗應激的保健品。
1.4 啄癖防控 伊莎蛋雞生產性能優異,啄癖的預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4.1 10~12日齡斷喙時要安排訓練有素的管理人員進行,確保斷喙質量,斷喙要狠一些,上籠后要逐一修喙。
1.4.2 育成期要使用5W小燈泡,切不可使用10W燈泡,光照強度在5~10Lx為宜,產蛋期要使用3W LED燈,光照強度10~20Lx為宜。
1.4.3 加光5W變3W LED燈時,要過度一周,方法為第一周加光時候,5W燈泡和3W LED等間隔使用,一周后全部變為3W LED燈。
1.4.4 努力促進后備母雞采食,必要時可以采用夜飼1~2h的方法,使體重超標準50~100g以上。
2.1 產蛋期需要供給充足的營養,與海蘭蛋雞相比,伊莎雞飼料在總能量不變的前提下,粗蛋白含量要高2%,為控制產蛋中后期脂肪肝問題,飼料中也需要添加2%的膽堿。保證飼料原料品質,嚴禁飼喂發霉飼料。
2.2 產蛋期做好各項基礎管理,溫度盡量控制在18~24℃,冬季保持舍內空氣新鮮,并且減少早晚溫差,夏季合理使用濕簾,使用濕簾降溫溫差不要超過2℃,加大通風,防控各種應激;飼養員要穩定,不要頻繁更換;雞飲用水要添加二氧化氯等專用消毒劑,確保水質達標。
2.3 祖代和父母代授精人員管理要到位,輸精深度不要超過2cm,以防輸卵管炎,也可定期在精液中添加噻呋健等藥物進行預防。
2.4 做好新城疫、禽流感等抗體檢測,出現低于保護線的情況要及時免疫,并且做好油苗免疫預溫和,針頭的消毒工作,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對雞群造成嚴重應激,影響產蛋,且免疫不當會影響抗體上升,提高免疫成本。產蛋期每6周進行一次新城疫和傳支活苗免疫,保證雞群呼吸道健康。
2.5 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嚴防細菌病毒侵入,保證整個產蛋期少受疫病影響,降低產蛋期的死淘。
3.1 根據一線飼養情況,伊莎祖代蛋雞產蛋高峰一般在92%~94%,且35周之前高峰無明顯下降,90%產蛋率可以維持到15個產蛋周,產蛋率表現優于同期海蘭1%~2%。
3.2 受精率方面優勢巨大,祖代雞第一批受精率即達91%以上,高海蘭5個百分點以上,高峰受精率96%,前50周受精率平均93%以上,高于海蘭1%~2%,健種率亦高1%~2%。
伊莎蛋雞生產潛力潛大,在良好的飼養管理下,做好各項關鍵點的控制,生產性能可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S831.8
C
1673-1085(2016)08-0019-02
2016-07-24
山東省財政支持農業技術推廣項目“蛋雞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推廣”;濟南市社會民生重大專項“優質、安全、高檔禽蛋生產技術的研究與示范推廣”(201509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