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沐仁
摘 要:“司南版”高中物理(選修)教材中有一塊篇幅不大的內容——“討論與交流”, 很多老師可能不太重視教材中的這一部分內容,但這一部分內容正是司南版教材的一個亮點,處理好這一部分內容,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而且對學生的終身學習又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新課改的目的之所在。本文以選修3-4為例,就“司南版”中的“討論與交流”的特點以及怎么處理這一部分內容發表看法。。
關鍵詞:“討論與交流”;特點;處理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6-231-01
一、問題的提出
一次我開公開課,課題是:“司南版”選修3-4第一章第一節《生活中的振動》,教學過程也按教學設計順利進行,在歸納出共振的特點之后,我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討論與交流”——秋千的擺動,同時提出一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蕩秋千怎么蕩才能越蕩越高?原以為用不了多長時間,但意想不到的是,學生討論的激烈程度大大超出我的意料,課堂氣氛異常活躍,而且學生討論交流中又提出了很多問題,如(1)要在最高點推還是在最低點推秋千才會越蕩越高?(2)邊運動邊推好還是在最高點推好?(3)在秋千上蹲下或站起來秋千會不會越蕩越高?(4)要讓秋千停下來怎么辦?(5)蕩太快繩會斷嗎?課堂“亂”得一鍋粥。
反思這一堂課,教材上短短的三行字加上一幅圖竟能讓學生討論得這么激烈,那么教材中的“討論與交流”這一部分內容應該怎么處理呢?
二、“司南版”選修3-4 中“討論與交流”的種類
“司南版”選修3-4中總共有9處出現“討論與交流”,按其特點與種類,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幾類。
1、知識應用類。這類內容主要是對物理規律的建立過程和物理知識的應用起到一個深化的作用,使學生對新學的知識得到進一步的理解和鞏固。如水平彈簧振子的位移、彈力、加速度和速度的變化特點、簡諧振動圖象與波動圖象的區別、怎樣確定一個波長?能否用波程差判斷某點振動是加強還是減弱?不同色光產生的干涉條紋等等。
2、聯系實際類。學習物理,不僅為了記住幾個公式,學習幾個概念,更重要的是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學以致用。如太陽升出地平線的視覺情景、彩虹產生的道理等。
3、開闊眼界類。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變化,人們的目標取向和價值追求發生了重大變化,人們對物理學科的要求也發生了重大轉變,對現代的物理信息充滿了渴望,所以高中物理應反應現代科學技術的進步,吸納有重要價值的同時也與高中物理內容密切相關的知識和方法,加入了一些新內容,緊跟時代步伐。這類內容要求學生通過“討論與交流”,了解現代科技的發展均勢,開闊眼界。
三、處理“討論與交流”的幾個方法
1、課內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傳統的教學方式是老師講學生聽,課堂幾乎沒有學生的活動。新課改提倡學生通過互相討論,互相交流看法,合作學習,教材就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一定要用好教材。對于教材中的“討論與交流”,應保證在課內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獨立思考,在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和交流的基礎上,通過協作活動共同解決問題。不怕教學任務完不成,不怕知識點沒有教完,如果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了,探求的欲望延伸到課后,這不也是成功嗎?不應把是否超時、知識點是否完成作為衡量一節課的標準,要以學生的素質獲得充分、自由、全面的發展為根本目的,充分挖掘他們的各種潛能。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常會提出一些新奇的、教師未意料到的問題和教師難以回答的問題,這是很正常的。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可能沒有準備,這種時候教師不要怕丟面子,要虛心地與學生共同探討,交流看法,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教師要學會靈活地處理時間控制問題,為學生的思維、探究換得更多的時間。
2、課后讓學生體驗,使討論與交流更加深入。新課改提倡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獲取知識,更加注重學生知識的獲取過程,對“交流與體會”這一部分內容,如果可能,應該讓學生進行體驗,讓學生在體驗之后匯報感受。學生在體驗過程中付出了艱辛,對艱辛的體會更深刻,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悅。在課堂上作報告時看到同學羨慕的眼光和得到的掌聲,就更有成就感。教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表揚,使受表揚的學生又有一番深刻的成功感。可以看到,這種方式對于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有著特殊的效果。
3、教師提出與“討論與交流”內容相關的問題供學生“討論與交流”。問題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當學生對問題產生困惑時,便會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和沖動。問題激發學生去觀察、思考,教師必須創設具有新穎性與多面性的問題情境,讓學生通過問題激活思考,互相討論,開展討論,綜合加工,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在學生討論時,教師應提出驅動性的問題以引起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引入深入,以加深所學內容的理解。
4、用小論文的形式檢驗學生“討論與交流”的成果。對于開拓眼界類的“討論與交流”,可讓學生到圖書館或網查閱資料,討論交流,在此基礎上寫出小論文上交,教師批閱之后,或表揚,或指出不足之處,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收集資料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5、多媒體輔助“討論與交流”。現代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是一種趨勢,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可使物理課堂更加形象、生動、逼真,也更易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在處理“討論與交流”這一部分內容時,就可以用多媒體進行演示,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結束語:“司南版”高中物理選修3-4的“討論與交流”提供了一個生生間、師生間互相交流的平臺,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重視教材中的這部分內容,使學生有平等、和諧振的氣氛中進行交流與討論,借助集體的智慧提高自身素質,在平等、合作、互動中得到發展。切不可因為這部分內容在教材中所占篇幅太少而隨意處理,甚至置之不理,那樣的話,就錯失了一個讓學生能力得到提高的機會,也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不相符合。
參考文獻:
[1] 廖伯琴.《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4)》.
[2] 《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06第2期.
[3] 《物理教師》2006第3期、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