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嵬嵬
?
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郭嵬嵬
【摘要】目的探討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健康宣教及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比較兩組患者的COPD疾病知識掌握率、自我管理能力。結果觀察組患者COPD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管理、情緒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管理效能及信息管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在COPD臨床治療中開展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的COPD疾病知識掌握率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質量。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應用價值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遼寧本溪11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慢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慢性反復咳痰、咳嗽以及進行性加重性呼吸困難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質量。COPD多見于50歲以上人群,患者對疾病缺乏正確認識、存在不良生活行為習慣、自我管理水平較低以及治療依從性差等均可影響臨床治療效果[1]。因此,對這類患者實施合理有效的健康教育,對于改善其臨床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就健康教育在COPD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2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診斷標準,排除精神疾病以及其他嚴重軀體疾病;其中,男44例,女28例,年齡48~82歲,平均(62±4)歲,病程3~28年,平均(13±4)年;文化程度:小學20例,初高中36例,專科及以上16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予以常規健康宣教及護理:①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向其介紹病區環境、主管醫護人員、住院須知以及相關陪護制度等,協助患者盡快熟悉住院環境,消除其陌生感與恐懼感。②住院護理:指導和協助患者完成各項常規檢查,常規監測其病情變化,提供日常生活護理,并遵醫囑予以發放藥物、常規介紹用藥注意事項、用藥后觀察其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予以相應處理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個性化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1.2.1健康教育需求評估入院后,通過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交流、發放問卷調查等方式,充分了解其病情、病史、家庭情況、社會背景、個性特點、心理狀態、疾病及診療護理知識掌握度,全面評估其健康教育需求,以便針對性地開展健康教育干預。
1.2.2健康教育方式根據患者年齡、個性特點、文化程度以及理解能力,選擇相應的健康教育干預方式。對于年齡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以及較為固執的患者,可采用一對一口頭教育與示范指導相互結合的形式進行健康教育干預,示范指導患者部分自我護理方法,糾正其不良行為;對于理解能力相對較好、文化程度較高及配合度較高的患者,可采取口頭、書面指導與示范指導等方式。
1.2.3健康教育內容①疾病教育:常規入院宣教后,要求至少1名患者親近家屬參與面對面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必要時可配合幻燈片及圖片等,講解COPD發病機制、主要臨床表現、診斷依據、治療方法、常用治療藥物及其療效和副作用等,全面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的正確認識。整理分析患者的臨床診斷情況及病史資料,一對一介紹其病情,為其提供客觀、準確、及時的病情信息,使其做好心理準備。②心理指導: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交流,注意行為大方端莊、衣著得體、語言平和,爭取患者的信任與配合;并向患者解釋心理狀態與配合度對于臨床治療與轉歸的重要性。針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予以相應心理疏導,改善其心理狀態,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和配合臨床治療護理。③營養指導:囑患者進食高熱量、高蛋白且易于消化的飲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鼓勵患者多食新鮮蔬果,并禁食或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煙酒。④咳嗽咳痰指導:指導患者掌握正確有效的咳嗽咳痰方法,患者取坐位或站立位,先進行深呼吸訓練,在深吸氣末屏氣,然后進行短促、有力咳嗽,連續咳嗽2次使深部痰液咳至咽喉部位,然后再略用力將痰液咳出;指導患者進行橫膈呼吸,即以鼻子進行深吸氣,然后微張口進行短促呼吸2次,將所有氣體呼出后,繼續保持口微張,快速吸氣后再用力咳嗽1~2次,以將痰液完全咳出。⑤氧療指導:患者予以持續低流量(1~2 L/min)吸氧,吸氧時間為15 h/d以上,以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癥狀;并向患者解釋低流量吸氧的目的及重要性,使其主動配合治療,并適時根據患者血樣飽和度調整氧流量,維持動脈血氧飽和度>90%。⑥肺功能訓練指導:指導患者進行緩慢深呼吸,并在此基礎上呼氣時收縮腹肌,吸氣時松弛腹肌,以鍛煉呼吸功能;指導患者行縮唇呼吸,即以鼻深吸氣,然后嘴唇作吹口哨動作進行緩慢呼氣;指導患者進行吹氣球鍛煉,即將吸管插入至氣球中,用手將吸管與氣球口的縫隙擰緊,囑患者用鼻深吸氣后經吸管緩慢吹氣球,反復訓練4~6次,每次15~20 min。⑦用藥指導:向患者詳細介紹各類藥物的名稱、種類、治療作用、用藥方法、劑量、注意事項、不良反應等,指導其掌握吸入性用藥的方法,囑其切勿擅自增減藥物劑量,并強調遵醫囑用藥的重要性。⑧出院指導:囑患者出院后注意防寒保暖,告知患者及其家屬維持家居環境的干凈整潔及空氣清新的重要性,避免發生感冒以及上呼吸道感染,堅持進行肺功能鍛煉以及家庭氧療,戒煙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適當進行慢跑、散步等運動鍛煉,一旦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就診。
1.3觀察指標采用科室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患者的COPD疾病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估,包括COPD病因、診斷、治療、護理、功能鍛煉、飲食、氧療及相關注意事項,滿分100分,完全掌握:95~100分;部分掌握:85~94分;未掌握:低于80分。總掌握率(%)=(完全掌握例數+部分掌握例數)/總例數×100%。采用COPD自我管理量表評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癥狀管理、情緒管理、日常生活管理、信息管理以及自我管理效能,均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越佳。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疾病知識掌握率比較觀察組患者COPD知識掌握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疾病知識掌握率比較
2.2自我管理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的癥狀管理、情緒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管理效能及信息管理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管理、情緒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管理效能及信息管理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評分比較(分,±s)
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注:與干預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6癥狀管理 19±4 23±4*情緒管理 42±9 46±8*日常生活管理 42±9 45±9*自我管理效能 28±7 34±8*信息管理 31±5 34±7*觀察組 36癥狀管理 19±4 26±4*#情緒管理 42±10 49±10*#日常生活管理 42±9 50±9*#自我管理效能 29±7 39±8*#信息管理 31±5 40±6*#組別 例數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6癥狀管理 19±4 23±4*情緒管理 42±9 46±8*日常生活管理 42±9 45±9*自我管理效能 28±7 34±8*信息管理 31±5 34±7*觀察組 36癥狀管理 19±4 26±4*#情緒管理 42±10 49±10*#日常生活管理 42±9 50±9*#自我管理效能 29±7 39±8*#信息管理 31±5 40±6*#
COPD的發生及發展與患者的生活行為方式、自我管理能力等有關,實施健康教育干預,有利于增強患者的健康意識與自我管理水平,轉變其不良生活行為習慣,進而改善其病理生理狀態,提高臨床治療效果[2]。通過充分評估患者的健康需求,針對患者的個性特點、年齡、文化程度、理解接受能力等,采取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通過信息傳播、示范指導、書面教育、行為指導干預等,使患者在短期內掌握基礎健康知識,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樹立站勝疾病的信心,形成“知-信-行”統一模式,不僅有利于提高健康教育效果,同時也有利于為后期系統干預護理與治療創造有利條件[3-4]。通過開展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能夠提高患者對疾病知識以及臨床診療護理的正確認識,自覺配合治療并采取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減少或消除加重病情的危險因素,堅持規律正確用藥、良好飲食習慣、適宜體育鍛煉以及維持心理精神健康,能夠延緩病情進展,提高治療效果[5]。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癥狀管理、情緒管理、日常生活管理、自我管理效能、信息管理評分及COPD知識掌握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在COPD臨床治療中開展個性化健康教育干預有利于提高患者的COPD疾病知識掌握率以及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質量。
參考文獻
[1] 黃玉泉,莫曉婷,朱艷,等.健康教育路徑應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9):66-67.
[2] 何良愛,欒曉嶸.健康教育應用于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24):51-54.
[3] 鄒小芳,肖桂華,劉青,等.自我管理健康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行為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2,33(9):1359-1362.
[4] 朱萍,李賢華.健康促進模式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醫學版),2011,31(6):713-716.
[5] 趙琳,崔妙玲,王自秀,等.跨理論模型的健康教育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5): 14-16.
【中圖分類號】R473.56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