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馨
?
綜合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孟馨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護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命質量改善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心理、環境、獨立性、社會領域評分及WHOQOL-100量表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COPD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有效提高生命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綜合護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用價值
遼寧省本溪市中心醫院,遼寧本溪117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持續氣流受阻為特征的疾病,其對肺臟傷害較大,甚至會引起全身其他不良反應,患者多表現為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喘息、胸悶、咳痰等癥狀[1-2]。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患者身心受到雙重折磨,生命質量明顯下降,需采取針對性護理干預。由于該病好發于老年人,其常生活不能自理,更需要予以良好的護理措施。本研究就綜合護理在COPD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COP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咳嗽、胸悶、呼吸受阻,經病理學、實驗室、X線胸片等檢查確診為COPD,排除有其他肺部疾病、心肝腎功能嚴重不全、精神性疾病、有活動中暈厥史、孕產期婦女。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0例,女25例,年齡62~78歲,平均(65±4)歲,病程2~11年,平均(5.5±1.4)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8例,女27例,年齡60~80歲,平均(66± 5)歲,病程1~10年,平均(5.0±2.5)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按照正常流程接待患者入院,嚴格遵醫囑指導其服藥;保持病房清潔衛生,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減少家屬探視次數,保證患者有足夠的休息時間;指導患者保持科學體位,以免出現呼吸不暢,多選擇側臥,將頭偏向一側;囑患者住院期間戒煙酒,防止感染加重。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COPD具有反復發作的特點,且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心理壓力較大,易產生焦慮、抑郁、悲觀等不良情緒。同時,治療費用昂貴,有些患者身邊無子女陪伴,會感覺到孤獨,對治療失去信心。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并對其進行相應心理疏導,以消除其心理壓力,多使用鼓勵話語增強患者自信,提高其依從性;由于患者文化水平、性格特點不同,護理人員應予以針對性護理方案;盡量解決患者心中疑問,使其安心接受治療。
1.2.2飲食護理消化不良、缺乏營養是老年COPD患者的常見并發癥,且體質較弱,勢必會影響疾病恢復。因此,護理人員需指導患者科學改善飲食結構,及時補充蛋白質和熱量。在干燥季節,為保護患者呼吸道和消化道不受損傷,建議其進食蓮藕、百合等具有滋陰潤肺功能的食物,禁食生冷、辛辣、油膩性食品[3];日常飲食以清淡、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為主,注意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配比,遵循少食多餐原則。每日保證飲水1500 ml,以稀釋痰液,避免膿痰淤積。
1.2.3健康教育在與患者日常交流中,適當進行相關健康知識宣傳,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了解疾病治療方法、護理措施,從而積極配合治療;也可利用多媒體、宣傳手冊等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屬的疾病知識知曉率,同時告知其禁忌事項。對于體質較好的患者,可定期組織其學習相關知識,指導其掌握自我護理、自我調節及簡單治療方法,遇突發異常時能夠采取正確處理方法。
1.2.4運動護理患者長期臥易形成褥瘡,因此護理人員需每隔一段時間應幫助患者改變體位;隨著患者病情好轉,可指導其行簡單功能鍛煉,以增強其心肺功能。
1.2.5呼吸護理為保證患者正常呼吸,可指導患者通過腹式呼吸、縮唇呼吸等方式鍛煉呼吸肌耐力,呼吸由淺至深,注意調整呼吸頻率,以提高肺泡通氣量,減少呼吸功耗。COPD患者需堅持長期治療,選擇吸氧治療時,氧濃度在25%~30%為適宜,氧流量控制在每分鐘1.5 L左右。
1.3觀察指標①生命質量改善情況:采用WHOQOL-100量表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生命質量進行評估,該量表主要涉及生理、心理、環境、獨立性、社會關系5個領域,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生命質量越高;②護理滿意度:由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工作態度、專業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滿意:80~100分,不滿意<80分。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護理前后生命質量改善情況比較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理、心理、環境、獨立性、社會領域評分及WHOQOL-100量表總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心理、環境、獨立性、社會領域評分及WHOQOL-100量表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改善情況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命質量改善情況比較(分,±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環境領域對照組 55護理前 12.2±1.8 10.6±2.5 12.0±2.2護理后 15.4±2.5* 12.9±3.1* 14.3±2.5*觀察組 55護理前 11.9±1.8 11.0±2.3 11.8±2.0護理后 17.5±3.2*#16.4±3.2*# 17.5±2.5*#組別 例數 獨立性領域 社會關系領域 總分對照組 55護理前 11.2±2.3 13.0±2.4 72±14護理后 15.5±2.6* 15.4±3.1* 77±13*觀察組 55護理前 11.4±1.6 12.6±2.0 71±14護理后 18.0±2.5*# 18.5±3.2*# 85±14*#
2.2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中,滿意52例,不滿意3例,滿意度為94.5%(52/55);對照組患者中,滿意43例,不滿意12例,滿意度為78.2% (43/5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COPD可能由吸煙、空氣污染、感染、遺傳等因素引起,氣管和肺部出現炎性病變,致使氣管堵塞,胸廓收縮力明顯下降,肺部殘留大量氣體不能順利排出,最終導致患者呼吸困難、運動能力受阻[4]。該病病程較長,對患者生命質量、心理健康均有重大影響。護理人員需予以其有效的護理干預,消除其不良情緒,提高依從性,使其勇敢地面對疾病并積極配合治療,進而徹底改善身體功能和生命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理、心理、環境、獨立性、社會領域評分、WHOQOL-100量表總分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對COPD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能有效提高其生命質量及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周玲華.綜合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262-263.
[2] 陳巧,王英姿.觀察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60例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3,11(11):6428-6429.
[3] 孫豐,陳媛媛,趙新國.護理干預對慢阻肺患者生活質量影響的觀察與研究[J].醫學信息,2014,27(9):347-347.
[4] 葉青,鄺軍,朱建勇,等.血必凈聯合局部微波治療對慢阻肺加重期合并肺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老年保健醫學,2014,12(1):28-29.
【中圖分類號】R473.56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