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平
?
系統護理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鄒平
【摘要】目的探討系統護理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120例痛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系統護理,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復發率及護理滿意度。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痛風患者實施系統護理,可降低其并發癥及復發的發生率,同時可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系統護理;痛風;應用價值
大連市金州區第一人民醫院,遼寧大連116100
痛風病因為長期嘌呤代謝紊亂,使患者出現慢性關節炎、高尿酸血癥、復發急性單側關節炎等臨床癥狀。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逐漸發生變化,痛風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1]。近年有研究表明,對痛風患者進行系統護理干預,既可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和護理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還可以加深患者對痛風疾病的認識,降低復發率[2]。本研究就系統護理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痛風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5例,女55例,年齡32~72歲,平均(54±5)歲。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年齡32~72歲,平均(54±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31~72歲,平均(53±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基礎護理、遵醫囑指導、注意事項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系統護理,具體如下。
1.2.1成立痛風護理質量質控小組質控小組由2名專職護理人員、1名主管護師和護士長組成。護士長制訂護理干預路徑,并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專職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進行健康指導。
1.2.2心理干預經常與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了解其心理訴求和疾病情況,并對其進行專業心理指導。當發現患者出現焦慮情緒時,醫護人員應保持耐心,以關心的語氣與患者進行交流,獲得其信任,盡最大努力來幫助患者緩解焦慮情緒;同時囑患者家屬多給予其鼓勵和心理支持,使其積極配合治療[3]。
1.2.3飲食指導指導患者禁食動物內臟、肉食、海魚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多食花菜、白菜、茄子、蘋果等低嘌呤類食物;多飲水,從而增加尿酸的排泄量,限制食用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類食物,避免體重增加,并禁酒,尤其是葡萄酒和啤酒,其含有大量嘌呤,會導致痛風發作;多食用堿性食物,由于鈉會促進尿酸發生沉積,所以應減少鈉鹽的攝入量,每日應限制在2~5 g[4]。
1.2.4運動指導每日早晚各鍛煉30 min,需少量出汗。運動應以有氧運動為主,如打羽毛球、健身、散步等,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1.2.5痛風護理痛風發作時,患者應臥床休息,并將患肢適當抬高,這樣有利于血液回流,防止關節炎加重。足部護理時不可進行熱敷或冷敷,冷敷對炎癥的消散和吸收不利,會使尿酸在皮下進一步沉積,進而加重局部炎癥,熱敷可加劇病變部位充血;可外用明礬水泡腳或在患處給予紅外線照射或用50%乙醇濕敷,以減輕疼痛。局部勿涂搽正骨水或傷濕止痛膏,也不能采用按摩、針灸及理療方法,避免加重局部疼痛。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復發率及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80~89分;一般:70~79分;不滿意<70分。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復發率比較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復發率比較[例(%)]
2.2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痛風是一種尿酸排泄減少和嘌呤代謝紊亂所致的疾病,如果不進行適當、有效的治療,最終會導致痛風性腎病。目前,痛風尚無根治辦法,具有較高復發率,且并發癥較多[5]。因此,減少痛風的復發及預防痛風的發生應作為護理干預的重要目標。
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可明顯緩解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通過強調痛風的可治性可以使患者心中的疑慮得以消除,使患者獲得康復的信心[6]。對患者進行飲食干預可以有效控制痛風發作,囑患者進食低嘌呤飲食可減少外源性核蛋白,使血清尿酸的合成降低;多飲水有利于尿酸盡快排出,減少對腎臟的損害。多食用堿性食物可以加快尿酸排泄,防止結石形成,且鈉鹽可促進尿酸沉積;同時大部分痛風患者均伴有腎病、冠心病和高血壓,因此應減少鈉鹽的食用。進行適當運動可減少胰島素抵抗、內臟脂肪,預防痛風發作,患者運動量應為中等;劇烈運動會導致無氧酵解,從而產生乳酸,降低pH值,進而誘發痛風急性發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復發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提示對痛風患者實施系統護理,可降低其并發癥、復發發生率,同時可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趙小紅.痛風患者的護理體會[J].吉林醫學,2013,34(7):1351-1352.
[2] 曾丹陽,陸麗君,劉小貞.系統護理干預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3,3(3):140-141.
[3] 朱靜.人性化護理在痛風患者護理中的價值[J].中國醫學工程, 2012,20(3):113-115.
[4] 廖新湘.系統護理干預在骨科手術患者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6):359-359.
[5] 葉貞,詹麗娜,張志宏,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門診痛風患者護理干預中的應用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20):9-12.
[6] 顧愛煥,沙淑艷,鄒瑞嬋.生命力護理模式在痛風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3,19(1):71-72.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志碼】A【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2.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