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憶皓 鄧 倩
?
鋼琴作品《月色海島琴聲》的京族地域文化特色與演奏特點*
●侯憶皓鄧倩
*本文系201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項目“鋼琴作品中廣西民族文化特性研究”(項目編號:KY2015LX232)和201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改革和發展專項課題“地方藝術院校鋼琴藝術碩士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JGY2013051)階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鋼琴作品《月色海島琴聲》以廣西京族民歌為素材,根據鋼琴演奏技法的特點進行改編創作。作品中將民歌的旋律配上華麗的伴奏織體,讓主旋律更具京族韻味。擬從京族的民族文化和作品的內涵進行分析,挖掘其情韻、形韻、聲韻等演奏特點。
[關鍵詞]京族;文化特性;演奏風格;《月色海島琴聲》;鋼琴作品
《月色海島琴聲》選自廣西藝術學院邱玉蘭老師的作品集《走在山水間——廣西民歌風格鋼琴曲》,該書系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廳廣西科學與技術開發計劃項目“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搶修與保護廣西少數民族音樂研究”成果。這本曲集較為全面的展示了以廣西12個世居民族的民歌為素材創作的鋼琴獨奏曲,為鋼琴專業學生研究廣西文化提供了豐富的作品,使得廣西各民族的民間音樂的表現途徑更廣泛。筆者通過對《走在山水間——廣西民歌風格鋼琴曲》曲集的學習,選取曲集中《月色海島琴聲》一曲為研究對象,研究京族主要聚居地的地貌文化特征以及鋼琴的演奏詮釋,將鋼琴作品的演奏特點與京族的地貌文化特征相結合,更好地詮釋鋼琴作品中京族特殊的地貌環境。
京族是中國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中國唯一一個海濱的少數民族,靠海而居,靠漁業為生。在京族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背景下,京族的文化尤其是音樂作品大多表現出優美的自然風光。京族有特殊的地理環境,因為靠海而居,所以京族的音樂大多數是描寫海波蕩漾的優美景色,抑或是描繪海島人們辛勤勞作的景象。
京族靠海而居,海產非常豐富,京族以漁業為主,農業為輔,海是民族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他們熱愛海洋,在海邊生活,在海邊勞作,他們的音樂悠揚綿長,深沉久遠。京族民歌像大海一樣溫柔且激昂的浪花,有著獨特的音樂特點。
《月色海島琴聲》是以京族民歌素材改編的鋼琴作品。雖然鋼琴屬于純音樂作品,它不能像文學小說作品描繪京族的自然景色風光,但是它通過演奏卻能讓人聯想出某些情景。這首優美綿延不絕的音樂作品可能也只有在京族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下才可以產生。通過演奏它,能使人聯想到京族人民生活的地域文化以及生活習性。
(一)《月色海島琴聲》的主題表述
這首作品運用了《京家懷念毛主席》和《燈舞歌》兩首廣西京族民歌。這兩首民歌流傳于廣西東興市江平鎮的巫頭、山心和氵萬尾,這三個美麗的小島被稱為“京族三島”。全曲有三個主要主題,第一主題表現“月色”,右手的雙音旋律來源于京族民歌《京家懷念毛主席》,左手快速的琶音音流象征了變幻莫測的海浪與澎湃的心潮。抒發了歌詞中“月照椰林,秋風陣陣吹動我的心,京家彈起獨弦琴,深情懷念引路人”的真切情懷。第二主題代表“海島”,上下流動的琶音與若隱若現的旋律片段描繪了時而平穩蕩漾、優雅如詩,時而氣勢澎湃、波濤洶涌的海岸濤聲。第三主題代表“琴聲”,旋律來源于京族民歌《燈舞歌》,展現了京族的傳統節日“哈節”,海島上的京族人民彈起獨弦琴,哈妹們點起小油燈邊歌邊舞的歡樂情景。
《月色海島琴聲》鋼琴作品素材來源于民歌,結合了鋼琴中各種演奏技巧。將民歌的旋律配上華麗的伴奏織體,使主旋律表現得淋漓盡致,使本是傳統人聲表達的民歌更加的富有情感。越來越多的中國作曲家在創作鋼琴作品中運用了少數民族民歌的素材,在民族風格上和作曲技法上不僅關注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還借鑒西方鋼琴作品創作的特點。該作品在民族風格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演奏形式,運用了豐富的和聲織體,節奏形式的多樣,豐富了此曲的內涵。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形態特點。經過長期的摸索和發展,民族音樂都具有自身不同的音樂語言。在進行少數民族鋼琴音樂創作時,要充分的考慮一個民族本身的音樂要素及風格結構,這樣才能找到民族音樂的精髓并且將其融入鋼琴作品。此作品充分展現了京族的理念,使聽眾能夠在聽其曲目的同時,感受到京族的文化,地貌形象和人文特征。
(二)《月色海島琴聲》的音樂分析
1.民族素材的運用體現文化底蘊
由于京族三島地處我國南部邊陲,所以京族音樂的調性和音階走向、結構形式等不但有內地文化的傳統,而且受到異文化的影響。京族人民通過不斷的交流和融合,使京族的音樂在五聲調性的內陸文化基礎上,也加入了越南民歌的素材,融入了越南民歌的特點,使音階調式和傳統有著一些區別。此曲的開頭運用了傳統的京族音樂風格的五聲調式音調進行創作,也加入了新的素材,使京族的特殊地理位置,與其他民族不同的風格給展示出來。彰顯了京族獨特的地貌以及特殊的環境帶給他們的音樂文化。
2.情感的豐富演繹了京族的音樂內涵
第三部分的《燈舞歌》便是京族傳統節日“哈節”中的民歌。描繪了當地京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勤勞勇敢的人民的生活習性的特征。全曲的旋律走向都運用了非常多的大連線來表現,將京族的海邊由靜到喧不同角度的勾勒畫面,盡可能的呈現給聽眾。
3.融入京族的特色曲式展現出民族的文化精髓
京族的音樂從音階構成、節拍節奏,還是曲式節奏,旋律記法都有它獨特的特點。
從內容來看,京族人民創作了很多不同風格的民歌。有勞動歌曲、愛情歌曲以及搖籃曲等。勞動歌曲曲調比較灑脫,色彩明亮,是在勞作時候起娛樂作用。而愛情歌曲纏綿,輕聲細語,像一句句的情話娓娓道來一般。僅有的一首搖籃曲則是旋律優美而柔和,氣息平緩和溫馨,曲調纏綿,上下波音較多顯得婉轉。
從核心音調方面來看,京族民歌的調式有宮、商、徵、羽4個調式,商到徵為一個純四度的關系。《月色海島琴聲》中的主旋律運用了大量的純四度走向。主要特點是來源于京族特有的樂器獨弦琴。獨弦琴的純四度音發音特別渾厚。正因為此效果,實現了創作手法的多樣化,展現出了京族特有的音樂特色。使京族的音樂特征得以體現的同時也使整個音樂的形象得到了展示,二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
該作品的曲式結構為復三部曲式。此曲的開頭,表現“月色”。左手一連串的琶音走向優美清新,猶如行云流水。右手以雙音開頭,顯得浪漫氣息尤其突出,仿佛可以帶人走進京族海邊美麗的月夜。此樂段為一個平行關系的收攏性樂段,#G羽的民族五聲調式。樂段在第七小節的#G羽的主和弦上結束,之后是兩小節的補充,但是作曲家富有創意的將其轉到#C羽的調式上。右手的雙音旋律來源于京族民歌《京家懷念毛主席》,左手快速的琶音音流象征了變幻莫測的海浪與澎湃的心情。抒發了歌詞中的“月照椰林,秋風陣陣吹動我的心,京家彈起獨弦琴,深情懷念引路人”的真切情懷。
第二主題“海島”為此曲的中部。它主要描繪了海島的環境與景色,此段是一個無再現的二部曲式,B段開始的8小節形象地描寫了海島,主要運用了上下行的分解和弦音型,不斷的變化調性,使音樂呈現出一種綿延不絕和神秘悠揚的氣氛。左手右手不斷的交替著彈奏三十二分音符的五連音型,加上震音的烘托,從樂曲中可以感受到京族的島嶼綿延不絕的環繞著,和大海浪濤洶涌的景象。此主題的第二段落為C羽調式轉為bE羽調式。結束在bG宮調式。而重復的樂段采用了前一段落的材料變奏發展,形象生動的描寫了各種不同的景象和情緒。這部分樂句是民歌曲調的派生性發展,富有激情,同寧靜安詳的呈示段形成對比,琶音描繪的水聲更加急速,描繪出晶瑩透亮的水聲,鋼琴聲與水聲相互交融,隨著力度的漸強,能夠感受到由遠而近的空間變化,表現出京族人民熱愛漁業、熱愛生活、熱愛勞動的美好形象。
此曲的第三主題,表現京族獨弦琴的琴韻。這一部分曲作者在鋼琴曲中融入了京族所特有的傳統樂器獨弦琴的特點。節奏速度悠緩,以優美的柔情與細語慢歌訴說著京族人平靜又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倚音、波音、回音、吟音和顫音的使用,讓樂曲更加自然、圓滑,如同穿上了美麗的輕紗的舞蹈演員翩翩起舞,整部分旋律流暢通達。這一再現是月色部分的移調再現,采用了bA宮系統調,類似傳統曲式中假再現,但其實是完全屬于再現部。調性的不同只是作曲家創新的表現。這一段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次穿插了描寫海島的材料,即B段的材料。最后一段是對中部琴聲主題的回顧。音樂最后漸漸弱下來,在#G羽調以很弱的力度結束,仿佛作者消失在美麗迷人的景色之中,又仿佛是對此情此景的無限眷戀。
在音樂史上,作曲家們用民歌的素材作為旋律主題來創作鋼琴作品是很常見的。創作手法也多種多樣,有的會直接原樣的引用民歌,而有的則是民歌的改編。而《月色海島琴聲》的第一主題則是運用了民歌的素材來創作鋼琴曲目,從而體現京族的特殊環境有的獨特面貌。不僅僅是鋼琴作品,世界上還有很多音樂作品是選自民歌的旋律和素材。比如羅馬尼亞著名作曲家埃乃斯庫創作的《羅馬尼亞狂想曲》采用了民歌的旋律,又例如《繡金匾》這首作品用的就是陜北的民歌素材,加上豐富的織體和生動的鋼琴語言,從而創作出具有陜北特色的鋼琴作品。京族人民因為環境地域的原因,民歌也獨具特色。西洋樂曲鋼琴進入中國短短時間內便流行起來,鋼琴有著寬廣的音域豐富的和聲以及優雅的音色。近年來通過我國無數的作曲家的努力,已經有許許多多的民族音樂元素注入了鋼琴的作品創作中。《月色海島琴聲》的曲作者借鑒了浪漫時期肖邦等作曲家以及印象派時期德彪西的創作手法,將民族音樂元素融入鋼琴作品中。
在演奏民族鋼琴音樂作品時,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少數民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抓住作品的風格特點,就等于把握了全曲的關鍵。所以在彈奏曲目之前,要充分地了解此作品的地域地貌文化以及所涉及民族的語言韻律特點和民歌的技法。此作品采用了民歌素材改編成了鋼琴作品,運用了變奏衍生的創作手法,旋律織體的變化和加花,裝飾音和不間斷的五連音六連音等,首尾呼應的方式來創作出有著濃郁的京族氣息的鋼琴曲目。所以演奏者要從各種角度來分析作品,不僅要分析此曲目的音樂本體研究,還要從京族的歷史文化發展以及民族特色的角度來分析此作品。把握好作品的風格之后,便應該著手把握和研究作品中需要達到的音色、力度,樂段的分句以及節奏織體的風格掌握,從而掌握曲目中的觸鍵、呼吸和踏板的掌控能力。
演奏好這首京族風格的鋼琴作品,在把握旋律和節奏和聲的變化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民間的音樂都帶有本民族的特點,無論是風俗習慣或者地域特征。大連線象征著廣闊的海面,延綿不絕。三十二分音符的上下排練組合象征了京族海面的海浪滔滔。五連音六連音的自由組合,在節奏的變換中增添了音樂的表現力,更加具有張力。鋼琴本是西洋樂器,通過織體的變換,能使樂曲演奏起來具有交響樂的感覺。八度的震音和不停跑動的琶音結合起來,會使樂曲雄壯輝煌。小跳音加上連線的彈奏,在模仿著京族特有的樂器獨弦琴,好似在撥弦演奏一般。
和西方的鋼琴音樂相比,我國的鋼琴音樂更加注重的是色彩的把握。拉赫瑪尼諾夫提出:“在彈奏時,最重要的和首先要考慮的是所發出的聲音,技術和其他問題是次要的。首先是色彩!色彩!色彩!”①陳放:《追求理想的彈奏》,載《東方藝術》1997年第4期。鋼琴的詮釋方式有很多種,在描繪自然景色時有獨特優勢。比如用流暢的琶音來描繪高山流水的景色,又或者用壯闊的和弦來形容俊美的高山。而在描繪京族的特殊景色時,該作品也可以讓我們聯想到了京族四面環島,大海望無邊際,勤勞的人民在海邊辛勤勞作的情景。如全曲第一部分描繪京族海邊的夜晚月色一景,見譜例1。
譜例1

這一主題借鑒了印象時期創作風格,用音樂描繪出畫面。在描寫上力求達到形似與神似的完美結合。左手的密度琶音又體現了一種朦朧的感覺,創作的主題,內心感官與自然環境相結合統一。可以在此旋律感受到京族人民生活在大海邊的浪漫與愜意。情感相當的舒展,節奏也是相對的自由。在左手的彈奏時,應注意手指貼鍵,樂句要流暢。右手的雙音進行時要平均,音色純凈透明、飄忽,且下鍵深入。踏板以換和聲為一踩。此段音樂抒情而柔美,襯托出了月夜的海邊美麗迷人,月色倒影著水面的波光粼粼。它的右手旋律悠揚緩慢,仿佛讓人可以想象到在海面上飛翔的海鷗和波浪上閃爍的星光。它的左手伴奏織體猶如溫柔的海浪,輕輕拍打著岸邊。這就是鋼琴典型的音樂藝術風景的描繪。第一主題的輕重強弱記號,模仿了三島環繞的地理特征。
從第一主題的譜例來看,整個第一部分的主題音樂以《京家懷念毛主席》的民歌素材為主。所以要把握和演奏好此作品,必須理解和掌握這首民歌的藝術內容情感以及京族的音樂風格。京族曲子的調性多種多樣。特點是多裝飾音,氣息比較悠長緩慢,歌唱起來帶有花腔的特點,節奏也是很多變。把民歌的旋律裝點得流暢,細膩。這樣的音樂特征也深深的影響了《月色海島琴聲》的音樂形式。其旋律悠長、曲調多變、節奏富有變化,深受傳統京族音樂特征的感染。這首民歌表現的是京族人民對毛主席深情的思念。加上地理環境的影響,水源豐富,遼闊的大海在京族人民的大地上,而京族有名的節日也在美麗遼闊的海邊舉行,這一民歌素材加上鋼琴創作的烘托,也深刻的體現了京族人民在月色下的海岸點著篝火的唱著民歌的情景。
譜例2第二主題

在京族人的信仰中,有善神,也有邪惡的靈魂,這已經透到京族群眾生活的各個側面。在出海捕魚之前,京族漁民會織成新漁網,在海邊舉行祭祀活動,祈求神靈的護佑,能夠順利出海順利歸來。如果捕魚未豐收,同樣也會在海邊舉行祭祀活動,祈求神靈的保佑。第二主題包含了這樣的宗教信仰在里面。海島,勾勒出了一幅略帶有神秘色彩的美景。在臨時變化音的烘托下,海島蒙上了一層面紗,神秘而令人敬畏,就像京族人民信仰的神一樣高大。彈奏時手指應貼著鍵,不需要突出音的顆粒性,來塑造神秘感。
第三樂段的鋼琴創作中,音階和琶音構成是創作的重要依據。把京族的旋律音調記錄在鋼琴作品中,就要了解京族民歌的旋法音調。它的形成除受環境、語言和風土人情的影響,獨弦琴對它的影響還是格外明顯的。民歌素材的旋律常常出現在左手上,右手勾勒出水流般的織體,就像獨弦琴用琴弦勾勒出優美的旋律。京族的音樂比較悠緩,速度不快,曲調綿延婉轉,以優美柔情、細語慢歌而著稱。有相當一大部分是自由的節奏,即使在節拍節奏里,也常常自由處理,這是因為受到京族獨弦琴的影響。所以此鋼琴曲中借鑒了較多的京族音樂風格,借鑒了獨弦琴特有的音色風格。全曲出現了許多隨性處理,大連線來表現京族音樂速度的緩慢自由。
第三主題再現引用的《燈舞歌》的曲調,《燈舞歌》是京族“哈節”傳唱較多的歌曲,在這一部分氣氛活潑起來,表現出京族人在“哈節”中歡慶的場面,體現了京族人勤奮向上、愛生活愛勞動的精神。《燈舞歌》具有京族的特色,按照旋律的句讀來分可分為四句,每四個小節為一句,體現出在歡樂的哈節上京族人民意猶未盡的感覺。
總的說來,這首鋼琴作品所蘊含的廣西京族傳統音樂,無論是引用的素材還是內在散發出的精神氣韻,都是廣西京族傳統音樂的鋼琴化再現,鋼琴化存世,透過廣泛流行的鋼琴藝術的再次演繹,可讓廣大聽眾多角度、多層次地感知廣西京族傳統音樂的不同風貌,從牙牙學語的琴童到技藝精湛的演奏大師,一代代的人們演奏這些鋼琴作品,也是對廣西京族傳統音樂的另一種有效的保護與傳承。筆者期待著更多作曲家關注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音樂,也希望年輕一代通過這些優秀的鋼琴作品與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音樂結緣,繼承傳統中的精華,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參考文獻:
[1]王濤.京族民歌的音樂特征[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9,(4).
[2]龐國權.淺析京族音樂的結構和特點[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1991,(21).
[3]趙意明.鋼琴藝術中的廣西少數民族傳統音樂[J].歌海,2010,(5).
[4]匡昉.中國鋼琴作品織體的民族風格六議[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00,(2).
[5]肖然.神秘·飄渺·空靈——德彪西鋼琴曲《月光》的音樂特色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0,(12).
[6]孫靜秋.淺議畬族音樂元素在畬族鋼琴作品創作中的體現[J].麗水學院學報,2014,(1).
[7]何嶺.民族音樂學與音樂史學的碰撞[J].音樂研究,2006,(2).
[8]《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西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民間歌曲集成·廣西卷[M].北京:ISBN中心,1995.
[9]鄧如金.京族民歌的藝術特色[J].民族藝術,1993,(4).
[10]陳略.京族愛情歌謠表情達意方式略論[J].民族藝術,1991,(3).
作者簡介:侯憶皓,女,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副教授;鄧倩,女,湘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