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良,謝鳳英,楊月瑩,張秀玲,崔立雪(.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50030;.東北農業大學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 50030)
?
慕課對糧食工程專業教學模式的影響
李良1,謝鳳英1,楊月瑩2,張秀玲1,崔立雪1
(1.東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2.東北農業大學理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摘要:慕課是一種大規模遠程在線教育組織形式,慕課的出現對傳統的教育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糧食工程專業為例,闡述慕課對于教學模式的影響以及開展慕課的可行性。
關鍵詞:慕課;糧食工程;教學模式;影響
慕課(MOOCs)的英文全稱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是基于網絡及終端的集選課、學習、反饋、評價、考試等教學過程于一體,以名校、名師、名課為載體的一種大規模遠程在線教育組織形式[1]。慕課由于自身突出的特點,使其風靡全世界。2013年,慕課旋風刮入中國,對我國高等教育的沖擊較大,現在慕課已然成為一種“高大上”的現代教育技術。但是慕課不是萬能的,教師要深入剖析慕課的應用模式,發揮慕課的優勢,再結合具體高校、具體專業的實際教學需求,探索適應當前本專業發展的教學模式[2]。
慕課是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其本質是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公開課程與在線教學等混搭的新產物[1]。慕課發展迅速,成為重要的現代教育技術之一,是因為慕課具有大規模、開放性、網絡在線性等特點。慕課的主要特點之一是相對于傳統課堂來講學生規模比較大,不受到課程具體人數的限制,與傳統課程上學生來自于同一所高校的幾十或幾百個學生不同,慕課的學生人數不再受到人為空間和人數的限制,可以是多個高校或者學習場所,可能是幾百人、幾千人,甚至是幾萬名學習者,都可以同時注冊參加學習,有一些特別著名的慕課課程容量可以達到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慕課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在線同時學習,慕課都能提供出色的教學效果,不會因為人數多少而影響學習效果[3]。其次,慕課不是在封閉的環境中完成的,慕課是開放的,慕課平臺可以同時集中世界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語言、不同學校的網絡課程,慕課以優質教學資源的網絡共享為基礎,不受時間、地點、人員等具體條件的限制,學生只要通過在線注冊,就可以有資格、有機會通過慕課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開放性是慕課一個顯著的特點,慕課允許來自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學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機會學習世界頂級大學的優秀課程[4]。另外,慕課還具有網絡在線性的特點,相比較傳統課堂來說,慕課可以利用其在線互動的優勢實現了知識傳播者和學習者之間的網絡互動以及課后交流,有些類似于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的課上學生提問和課后問題答疑等環節,但是這種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網絡式教學課后跟蹤效果差的缺點[5],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東北農業大學于2005年成為全國第一所開設糧食工程專業的高校,近年來一直致力于糧食工程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模式的探索,已經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可以說糧食工程專業已經具備開設慕課的基礎。慕課的建設對糧食工程專業理論和實踐的教學模式、教師和學生的地位等產生重要影響,同時也將為專業的發展提供更寬廣的平臺。
2.1慕課對糧食工程專業課堂教學模式的影響
慕課的出現大大改變了糧食工程專業課堂傳統的教學模式,慕課將在糧食工程專業教學過程中引入混合式教學、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果。混合式學習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和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既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6]。慕課擁有了自己獨特的學習管理系統,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對傳統的“混合式教學”進行擴充,改線上教學為課上混合教學,可以有效抓住學生注意力和提高視頻的學習效果[7]。翻轉課堂或者反轉課堂意為將課堂作為傳授知識的地方轉化為操作和演練知識的場所。翻轉課堂是一種“教學流程的重構”,即將知識傳授提前放到課外,將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課中。翻轉課堂的實施要以慕課和微課為支撐,慕課通過在授課視頻中穿插提問,隨堂測驗和開展專題討論,并鼓勵學習者利用QQ、社交網站及其他個性化學習工具主動瀏覽,獲取相關信息與學習資源等方式。大大增強了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交流、互動與反饋,強化學習效果,提高學習效率。
慕課對于糧食工程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角色產生了很大的改變,原來的糧食工程專業課堂教學模式中教師是絕對的主角,整個課堂都是教師在講授,學生在被動地聽和學,嚴重地限制了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慕課體系中,糧食工程專業的教師要同時擁有2個角色,一個角色是糧食工程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教師可以是慕課的主講人,學生既有課堂上直接面對講課教師的本校學生,還有利用網絡上課的同學們,教師要做好相關知識點的儲備、講授以及和同學們的互動等工作,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是個嚴峻考驗;慕課中糧食工程專業教師的另一個角色是慕課的組織者。
慕課不僅對教師的角色產生影響,慕課也會對糧食工程專業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角色產生很大的改變,傳統課堂上的學生在學習上是完全被動的,教師安排上什么課,學生就聽什么課,教師講授什么知識,學生就學什么知識,完全沒有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傳統課堂上時間是有限的,教師滿堂的灌輸知識一直到下課,下課后教師與學生也沒能及時進行問題交流,使學生不能及時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影響知識的吸收和學習的積極性。在慕課的教學模式中,學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預習,也可以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教學中。另外,學生可以通過在線與教師就自己感興趣的知識或者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加深課程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習效果。
2.2慕課對糧食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影響
糧食工程專業對于實踐教學有較高的要求,實踐教學體系由基本技能訓練、專業能力訓練、綜合能力訓練3個層次組成,其中專業能力訓練包括專業實驗(實習)、課程設計(論文)、教學實習、生產實習等實踐環節。糧食工程專業要求學生學習并掌握實踐綜合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因此實踐教學對于糧食工程專業十分重要。糧食工程專業傳統實踐教學是以實驗室教學為主、工廠實習為輔,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而慕課的出現將徹底改變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慕課可以通過網絡資源使學生先了解將要進行實踐教學的內容、實現步驟、注意事項等關鍵內容;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仿真模擬實驗室無法完成的操作過程,也可以通過工廠實時加工視頻了解理論知識在工廠的具體轉化過程,還可以通過工廠技術人員的視頻講解了解工廠的實際情況等,最后還可以通過在線與教師、工廠技術人員進行交流,教師可以通過慕課平臺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評價,因此慕課平臺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雖然說糧食工程專業具備了開設慕課的基礎,但是實現這個目標還有一定的困難。慕課對于主講教師和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求較高,一般來說,慕課的講授者應該是行業中的著名專家或者是對本領域前沿知識比較了解的優秀教師,同時講授者背后應該有強大的教學團隊的支持,這樣才能開設一門合格的慕課。另外,慕課對于學生的自學能力的要求較高,因此在慕課的建設過程中,需要本專業在慕課開設之前對相關的學生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適應慕課對自學能力的要求。另外,慕課的開設需要強大的網絡資源支撐。慕課的實施離不開信息環境的支持,而網絡寬帶接入量相對較小、網絡速度較慢是當今制約眾多學校開展網絡教學的負面因素之一。此外,慕課的成本很高,一門慕課的制作完成需要高額的費用,這對于本專業的壓力較大,也影響了慕課的發展。不過本專業可以通過微課等形式的建設,在本學校、本專業建設慕課,等時機成熟再發展壯大。
近幾年,慕課在中國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慕課已經成為許多高校提高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慕課的發展時間相對較短,教師對于慕課的了解,熟悉程度較低,因此對慕課的建設和發展有一定抵觸。但是實踐證明,慕課可以極大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我們一定要利用慕課的優勢為本專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毓珣,王穎,王海瑩,等.慕課的緣起與特性考釋[J].當代教育科學,2015(14):27-30.
[2]裴小琴,夏春明,杜龍兵,等.基于MO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初探——以華理校園慕課平臺建設為例[J].化工高等教育,2015(3):10-13,39.
[3]巴增勝.“慕課”視野下的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輕工教育,2015(3):73-75,83.
[4]鄭紅梅.基于“慕課”教學資源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設研究[J].亞太教育,2015(18):226,233.
[5]趙禎霞,童張法.“慕課”時代帶給化工專業本科教學的機遇和挑戰[J].廣州化工,2014(21):238-239.
[6]謝丹,鄧天衛.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語言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教育教學論壇,2016(4):45-46.
[7]竇凱楠,姜大雨,張羽. MOOC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廣東化工,2016(2):127-128.◇
Effect of MOOCs on Teaching Mode of Grain Engineering Speciality
LI Liang1,XIE Fengying1,YANG Yueying2,ZHANG Xiuling1,CUI Lixue1
(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30,China;2. College of Science,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arbin,Heilongjiang 150030,China)
Abstract:MOOCs is a large- scale remote online education modality. The emergence of MOOCs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is paper takes grain engineering specialty as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e influence of MOOCs on teaching model an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the teaching model.
Key words:MOOCs;grain engineering;teaching mode;effect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6693/j.cnki.1671- 9646(X).2016.04.055
文章編號:1671- 9646(2016)04b- 0080- 02
收稿日期:2016- 04- 06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學校教改工程項目“提升糧食工程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的研究與實踐”(JG2014011189)。
作者簡介:李良(198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農產品精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