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春娥
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風險防范研究
●蓋春娥
2014年6月,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ACS)在全國推廣上線,ACS全新的業務處理模式實現了核算數據大集中,不僅提高了會計核算處理效率,提升了中央銀行會計核算管理和金融服務水平,促進了貨幣政策傳導暢通和宏觀調控作用的積極發揮,同時也大大降低了業務風險,提高了資金的安全性水平。但是,風險的降低并不意味著風險的消失,作為中央銀行會計業務核心處理系統,會計核算面臨的風險呈現出了新的變化和特點。本文通過對核算業務中存在的風險點進行全面分析,進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新形勢下風險的防范措施。
數據集中 會計核算 風險防范
(一)扁平化管理使得風險管控權集中
會計核算數據大集中模式下,機構與崗位設置、會計科目維護、部分業務參數設置、賬務處理、業務日終等全部上收至總行業務處理中心,由其進行統一設置與維護,最大限度地化解了原有核算模式下的權限分散、工作隨意性大等可能導致的核算業務風險,降低了人為處理不當等主觀因素造成的操作風險;各基層網點使用總行統一印制的ACS專用憑證,在同一操作平臺上發起并處理業務,為總行運行管理中心有效開展業務實時監督、防范資金風險提供了重要支持與保障;建立了嚴密的控制機制,如崗位身份認證機制、參數控制機制,重點業務實時監督機制,將會計內部控制系統化,實現核算管理扁平化,最大程度地實現會計風險控制集中化。
(二)流程再造使得核算業務風險上移
傳統的會計核算模式下,基層營業部門承擔著核算業務處理中的會計核算、聯行往來和綜合管理等風險。會計核算數據大集中后,基層會計核算風險、聯行風險上移并實現全國集中;賬務處理自動化程度提高,如同城票據交換軋差凈額清算以電子信息格式導入ACS后自動記賬,一般存款余額采集、財政性交存款等業務由開戶單位通過ACS綜合前置子系統客戶端提交電子信息后系統自動處理等,系統業務處理流程的變革大大減少了基層營業部門業務風險,且風險性質變得較為單一,風險點主要集中于外來憑證審查及憑證編制;風險控制難度有所下降,在日常核算業務處理過程中,ACS通過賬務集中處理、流程參數化控制等措施,使得營業部門的操作風險、運行風險等得到有效降低或規避。
(三)業務標準化使得操作風險降低
在會計核算數據大集中模式下,所有核算業務標準化、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即各基層網點只負責憑證等基礎信息掃描、審核與提交,賬務記載最終由系統自動完成;支付來賬業務由ACS自動記賬,無需基層網點干預;同城票據交換軋差凈額通過電子格式導入ACS,無需填制與掃描清差憑證等。在各項業務處理過程中,基層營業部門操作人員無需知曉會計科目、科目借貸方向以及賬務記載原理等,也無需進行賬務數據計算和報表試算平衡等工作,各項業務數據均由系統進行統一處理、集中管理。該處理模式使得業務操作流程更加規范化、標準化,降低了傳統核算模式下主觀業務處理差錯與人為操作風險,從技術層面和業務層面起到了有效防范操作性風險的作用。
(四)崗位配置精簡使得崗位風險點減少
根據內控管理要求和核算業務操作需要,ACS模式下基層營業部門核算崗位配置進一步精簡優化,以市級核算主體為例,當前其崗位設置為:市級運管中心主管崗、市級運管中心參數管理崗、營業網點主管崗、營業網點業務受理崗以及監督中心的監督主管崗、業務監督崗六個崗位,較中央銀行會計集中核算系統(ABS)模式下的網點柜錄入崗、網點柜復核崗、網點柜主管崗、聯行柜錄入崗、聯行柜復核崗、聯行柜主管崗、綜合柜錄入崗、綜合柜復核崗、綜合柜主管崗和核算中心主管崗等崗位設置大大精簡,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大部分基層營業部門存在的會計核算人員數量不足、崗位業務量不均衡等問題,有效解決了核算業務操作過程中存在的違規兼崗、兼崗過多等可能導致的操作風險等問題。
(五)監督過程化使得風險防范效能提升
會計監督是防范會計核算風險的重要手段。ACS通過重塑會計核算監督機制,避免了傳統監督模式的滯后性和人為監督操作彈性,進一步提高了會計核算業務監督質量。通過事先設定監督條件,對如開銷戶、參數維護和非工作時間操作等業務進行實時監督(T+0監督),將風險控制關口充分前移,實現了業務操作與監督的同步實施;實施業務監督項目化管理,設置實時監督、事后監督、憑證影像監督、重要賬戶余額監督等監督模塊,監督規范性、精細化程度大大提高;采用預警、控制等方式,利用影像信息和核算檔案數據庫,實現了業務流程與風險監控過程化,使得會計核算風險防控貫穿于核算業務處理的全過程。
ACS上線運行后,會計核算功能更加完善、風險防控措施更加合理,在新的業務流程背景下會計核算風險也隨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轉移、轉化和集中,但目前會計核算仍不同程度地面臨著系統運行風險、操作風險、道德風險、人員轉型風險等多項風險。
(一)運行風險
它是指在系統運行過程中出現的軟硬件故障、網絡異常、電力中斷、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導致的風險。數據高度集中模式不僅使得核算業務實現縱向集中,而且通過網絡將各相關業務系統連接,使得原來相對小范圍、局部、分散風險擴大成系統性、網絡性運行風險,其風險傳染速度更快、危害更大,影響范圍更廣。ACS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會計核算業務及其他相關核算業務,數據傳輸與業務處理均基于網絡進行,業務處理效率與資金清算安全對網絡的安全性、穩定性、傳輸速度等依賴程度非常高,一旦遇到網絡異常或系統故障等情況,極易造成賬務堆積,可能會對整個金融系統乃至社會經濟資金活動產生較大影響。
(二)操作風險
它是指因內部管理不充分或不到位、操作人員操作失當、風險防范意識不強等導致的風險。ACS標準化的業務操作流程,消除了帶有地方特色的業務處理方式,大大降低了會計核算業務操作風險。但目前這種業務分散受理、賬務集中處理的核算模式容易導致基層營業部門操作人員甚至是管理人員產生麻痹思想,也容易導致“只會操作不懂賬務處理”、會計賬務處理能力下降等可能性的出現;同時,安全意識的放松也可能引發操作風險,基層會計核算人員長時間從事核算崗位,業務性質較為單一,而且核算工作多為程序化、重復性的操作業務,極易產生“經驗做法”與“操作定勢”等問題。這些主觀意識較強的“習慣性操作”,容易導致ACS部分制度不能充分貫徹或原有ABS制度影響業務辦理等情況的出現,因此在進行重要或關鍵崗位業務操作時可能會增加風險產生的可能性。
(三)道德風險
它是指業務操作人員利用系統功能缺陷或漏洞竊取不正當利益,引發系統運行異常,甚至是資金損失等的風險。數據集中模式下,ACS業務處理基本上依據基層網點掃描上傳的憑證影像信息進行業務處理,因此確保原始憑證信息的真實、有效,對保障會計核算賬務數據安全至關重要。而原始憑證的影像信息是通過各基層營業部門核算人員審核后提交的,其承擔著會計憑證真實性最直接的責任。因此,各基層網點核算人員的道德素養、責任意識在核算業務處理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結合現行核算業務集中模式,道德風險在會計核算風險中表現得愈加突出。
(四)數據安全風險
它是指數據挖掘、利用、披露管控不力或因網絡系統故障等導致的數據信息泄露的風險。ACS運行后,實現了會計核算等數據信息的橫向整合與縱向集中,將原本分散于341個分支機構營業部門的會計核算數據實現全國集中,有效將以往因地域或部門限制而形成的“信息孤島”進行連接,消除了數據歸集壁壘,系統中存儲著大量金融機構等開戶單位存放中央銀行款項、發行基金、再貸款、再貼現、財政性存款等經濟金融數據,與中央銀行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息息相關。因此在會計核算數據管理中可能存在因信息使用和信息披露不當導致信息泄露的數據安全風險。
(五)會計人員轉型風險
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運行后,賬務集中處理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會計核算主體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講會計核算人員也與傳統意義上的會計人員有了一定差別,隨著業務處理方式的變化,核算人員在業務處理中只負責憑證的審核、掃描、上傳即可,逐漸轉變為柜面操作人員;同時數據大集中促使會計核算人員由單純的操作型向管理、研究等復合型人才轉變,不僅能夠及時發現并有效控制核算業務處理流程、內部控制等薄弱環節,而且能夠對高密度核算數據進行挖掘與分析,為管理層提供決策參考與信息支持。但現行狀況下,部分核算人員陳舊的知識體系、單一的核算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已不適應新型核算模式發展的需要,雖然不會產生核算資金安全等風險,但新形勢下會計核算人員是否能夠順利轉型是會計核算效能能否全面發展和提升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
(一)注重制度建設和內部控制完善
風險的有效控制需要制度先行,健全、完善的制度是規范會計核算行為與優化內控的基礎、前提。會計核算數據大集中后,業務處理模式改變了核算風險點與風險環節。一是注重對現行核算、監督等制度與流程的全面梳理,針對核算數據集中后面臨的新情況、出現的新問題,重點查找當前業務制度、操作規范等方面存在的制度與系統和實際操作脫節、操作不明確、流程不清晰等問題,及時發現業務處理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防控漏洞或者低效、無效環節等問題,提高制度修訂與完善工作的針對性;二是注重新業務模式下系統、人員與業務等全面管控的有效結合,全方位、多角度地構建合理、健全的制度體系,從而進一步提高核算管理、業務操作的標準化、規范化程度,有效解決目前存在的規章制度較零散、與實際業務有出入等問題,做到制度建設與業務處理同步實施,提升兩者之間的契合度,切實從制度建設與內控管理上確保核算業務的安全與高效。
(二)注重系統安全和運行管理
數據集中模式下,高度的網絡化、系統化使單點局部風險演變為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增加。一是建立完善安全管理保障機制,業務部門和技術部門要協同聯動,強化對系統和網絡的運行與維護,通過采取有效的病毒防范手段、網絡漏洞檢測與攻擊防御體系以及網絡安全控制技術等措施,確保核算信息安全與系統穩定運行,將集中風險控制到最低點。二是完善計算機系統檢查與審計機制,強化對計算機系統的安全審計與責任落實,定期或不定期地對計算機應用系統的安全性進行重點或綜合評估,以便及時進行系統功能完善。三是完善數據備份和檔案管理機制。及時對數據進行備份,并確保備份數據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提供安全可靠的數據輸出和存儲方式,對紙質和電子檔案進行合規完整保管,從制度或內控上明確數據共享和披露的范圍和流程,加強數據資源管控力度,確保數據信息安全。
(三)注重應急處置能力和安全意識提高
一是注重應急處置能力的提高。各基層網點應積極組織開展應急演練,并強化演練實效,提高核算人員預警信息敏感度與突發事件處置能力,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快速作出準確積極應對;加強系統災備處置能力,以充分保障系統運行的連續性、業務處理的不間斷性和核算數據的完整性。二是注重會計基本技能鍛煉和手工核算能力儲備。如ACS應用系統突遇特殊情況無法正常處理業務且不得不啟用手工方式處理時,核算人員應具備會計核算業務手工處置的基本技能,能夠準確完整地處理核算賬務。三是注重安全意識的提升。增強對核算風險的預防預警能力,對業務處理過程中發現的異常情況能及時發現并報告,并能夠有效開展風險排查,避免問題的發展和蔓延。
(四)注重人才培育和綜合能力提升
核算數據大集中模式下,會計核算業務中大多數人為原因導致的風險均被系統控制或規避,操作性風險已大大降低,但在外來憑證審核、內部憑證填制中的主觀臆斷等風險依舊存在。一是注重提高核算人員憑證真實性辨識與審核能力,為核算賬務處理提供真實、有效的憑證信息,進而從源頭上降低資金風險出現的可能性。二是注重核算人才成長環境建設。創新培養方式,豐富培訓與業務交流渠道,通過工學相長的方式,促進核算人員成功完成角色轉換,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三是注重提升核算人員業務綜合素質。在ACS全新的核算模式下,要重點提高核算人員對業務的審核能力、系統的應用能力和核算數據的挖掘能力;加強與宏觀經濟形勢的結合,提高會計信息分析能力,為央行等管理部門制定與執行貨幣政策、優化金融服務提供數據和信息支持。
(五)注重會計文化建設和職業道德培育
任何會計核算風險都跟人有關,比如憑證影像真實性、核算數據安全性、制度落實有效性等。因此,對人的約束是風險控制的重中之重。一是注重會計文化建設與培育,積極營造全員執行制度、遵守制度的良好文化氛圍;二是注重職業道德教育,通過強化思想道德教育、宣傳道德典型等方式提高核算人員職業操守,提升其責任意識與安全意識;三是注重完善內控管理機制,嚴格落實制度規范要求,建立良性的風險防范氛圍,有懲有獎,積極引導,從源頭上減少道德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1.范玉民.2015.關于中央銀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風險防范的思考[J].北方金融,3。
2.李俊萍.2014.基層央行會計核算數據集中系統風險與防控[J].青海金融,10。
3.李穎、張逸龍.2014.基層央行ACS系統上線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金融理論與實踐,10。
4.錢珍玉.2013.完善人民銀行會計管理機制探討[J].金融會計,4。
(本欄目責任編輯:王光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