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三亞理工職業學院公共基礎教學部,海南三亞572000)
?
從中西茶文化差異看旅游英語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
明星
(三亞理工職業學院公共基礎教學部,海南三亞572000)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中西方的茶文化差異,同時談到了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意義,并在此基礎上就如何利用旅游英語課程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了幾點看法,希望能夠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中西茶文化;旅游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方式
茶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通過中英茶文化的對比,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中英兩種文化之間的異同,這對于高校旅游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
中國的茶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中華兒女自古以來就有著飲茶習俗。起初,茶這種飲料只有王公貴族才能享用,茶葉飲品在唐朝中期才開始走進平民百姓的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形成了獨特的茶文化,當然這一事實可以在相關歷史文獻中得到佐證。茶圣陸羽在《茶經》中曾提到唐朝以前與飲茶風俗有關的典籍和文獻。相比之下,英國的茶文化歷史較為短暫。十八世紀前,只有英國皇室成員才有資格享用珍貴的茶葉飲品;十八世紀后,中國的茶葉傳入英國,從而帶動了當地的飲茶之風。隨著茶葉在英國國內的普及,平民百姓才有權享用茶葉。目前,五分之四以上的英國人都有飲茶的習慣。在當地所有飲料的消費中,茶葉飲料占了一半的比重。雖然英國不是產茶地,但就事實結果統計顯示,每名英國人的年均茶葉消費量為3kg,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相比之下,雖然中國是茶葉起源地,但是每名中國人的年均茶葉消費量為0.4kg。
就飲茶種類來講,中國人更喜愛綠茶,而英國人更喜愛紅茶。和綠茶相比,英國人的紅茶進口量遠遠大于綠茶。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綠茶也得到了英國人的認可,英國的綠茶進口量也呈現上升趨勢。從飲茶習慣的角度來說,英國國內有上午茶和下午茶之說。英國人在飲用紅茶時,通常會在茶水中加入牛奶和紅糖,很顯然這種飲用方式和中國國內傳統紅茶飲用方式有著本質區別。在中國,人們喜愛在飯后飲用開水沖制好的綠茶。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當今世界全球化的趨勢已愈發明顯。英語成為世界上適用范圍最廣泛的語言。但是由于地域差異和生活習俗的不同,這就使得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顯得十分必要。
2.1跨文化交際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際指的是,有著語言文化差異的人們的交際活動。換句話來說,中國人在和外國人交流的過程中,需要了解語言交際的注意事項,這樣才能夠使交流變的得體。從字面上來看,跨文化意識是人們在理解文化差異后進行得體交際的意識和理念。
2.2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組成要素
交際主體在進行交際的過程中,首先要具備一定的動機。除此之外,交際主體還需要了解交際知識,并掌握一定程度的交際技巧。所以,交際動機、交際知識以及交際技巧是構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的主要要素。不同的學者有著不同的劃分方式,但是卻都在自己的理論中提到了知識和技能。事實上,這些要素共同作用于人們的跨文化交際過程。了解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組成要素,才能夠幫助我們了解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方向。首先,目的語學習必不可少。其次,跨文化交際者還需要學習目的語的特殊文化,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跨文化意識。最后,跨文化交際技巧的掌握也關系到整個交際過程的有效性。
2.3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意義
一種語言不單單是人們日常交流的工具,同時透過語言本身,我們可以看到該民族的歷史文化。這也從側面說明語言是文化載體的客觀事實。要是不了解目的語的文化差異,那么在交流中就會出現誤會。我們只有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才能夠將自己的觀點準確表達出來,而不至于產生歧義。教師在教授旅游英語的過程中,不僅要講解英語知識,還應該注重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當然,傳統意義上的英語教學往往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很顯然,在實際能力的培養方面較為欠缺。注重交際能力的培養可以幫助學生在實際交際中規避一些問題,使交流活動變得更為得體。旅游英語是針對旅游管理專業開設的新課程。從課程大綱的要求中,我們不難看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正是教學目標之一。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僅符合該專業學科的要求,同時還滿足現今市場趨勢和旅游行業發展需要。
3.1注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
從哲學的角度來說,意識觀念決定人的行為。同樣地,要想更好地進行跨文化交際,就需要培養自身的跨文化意識。對比中西茶文化,我們不難發現文化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跨文化意識培養才顯得尤為重要。當然,教師需要給學生講述本專業的英語詞匯和句型,但同時教師更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將跨文化意識融入到教學中。教師不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而成為另一種文化意識的傳播者。教師應該從客觀上講解兩種不同的文化意識形態,幫助學生認清文化之間的差異。在新形勢下,教師應該將文化教學元素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內涵。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情景導入的方式,在講解與茶有關的語言知識時,可以首先向學生普及西方的茶文化。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述英國下午茶的傳統,這樣學生就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跨文化意識,從而能夠在這種特定場合下做出適當的反應。
3.2提升文化調適能力
文化調適能力會受到民族中心主義和文化定勢的雙重影響。文化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但是卻又是相互聯系的整體。學生在學習旅游英語時不應該陷入文化定勢的泥沼,同時也不能形成民族中心主義。教師應該讓學生了解西方風俗習慣,使學生能夠在文化沖擊后及時調整自己。比如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出國經歷或者與西方文化接觸的過程。當然,以茶文化為例,教師也可以向學生展示外國茶文化工藝品,并向學生展示導游服務短劇,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文化交際的氛圍。同時,教師應該培養旅游專業學生的全球視野,使學生掌握更多文化知識。比如說,英語中為什么要將“紅茶”稱為“black tea”,而不直接叫做“red tea”?教師應該從異文化的角度,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培養自身的語言服務技能。和傳統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目標相比,這種培養方式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但卻適應當下的具體形勢。
3.3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
目前,高校旅游專業也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教師逐漸意識到原有教學模式的局限性,于是提出分層次培養等相關教學理念。以往,教師比較注重職業技能的培養,而忽視了文化知識的導入。由于文化知識對跨文化交際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所以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文化課程。教師在安排文化課程時應該將文化大綱作為參考依據。茶文化也是英語文化的一個構成要素,教師可以以茶文化為例進行講解。比如說,教師在講解中外飲食文化時,就可以將中西飲茶習慣拿來比較。教師可以以英國人偏好紅茶為例,向學生講述英國茶娘以及茶座等文化特色。除此之外,教師也不應該忽視文化體驗的作用。“文化體驗”是一個較新的概念,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體驗所學英語文化知識。比如說,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附近的茶業博物館和茶文化博覽園,使學生通過實物在大腦中構建茶文化概念。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應該定期組織一些茶文化講座,并組織學生去國際酒店參觀。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應該和學生共同討論茶文化事件,讓學生了解并學會欣賞西方茶文化。這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更能夠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幫助學生掌握茶文化內涵。教師通過以上方式,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從而為跨文化能力的培養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3.4培養交際實踐能力
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最終階段。交際實踐能力包括三部分,分別是交際策略能力、語言交際能力以及非語言交際能力。教師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容易忽視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自身的問題也不斷凸顯,比如很多學生雖然能夠流利地說英語,但是卻和老外交流的過程中頻頻出現尷尬狀況。教師應該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互動,讓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交際交流中。教師不妨以西方飲茶場景為例,和學生進行對話交流。教師扮演外國人,和學生用英語交談,教師在交談的過程中注意學生的語言表達情況,并在交談結束后予以糾正。當然,教師還應該在教授旅游英語時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除了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教師還應該幫助學生培養包括手勢語等副語言在內的非語言交際能力。為了給學生提供更為真實的教學環境,學校還應該聘用外教對旅游專業的學生進行小組教學。在這種純語言的浸泡式環境中,學生的交際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強。
從本文的分析中,我們得知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要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不能簡簡單單地從語言本身著手,還應該注重文化因素。教師在教授旅游英語的過程中不應該只考慮到英語本身,還應該采取以上方式幫助學生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喬潔.中西文化對外語教學的影響[N].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06(6):29.
[2]張同樂.中西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N].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
[3]郭曉燕.中外合作辦學下基于雙語專業教學的基礎英語互動教學模式研究[J].才智.2010(04):243-244
[4]鄒薇.文化差異與跨文化交際能力[N].長沙大學學報.2010:1.
[5]黃真真.淺談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1(4):108
作者簡介:明星(1983-),女,遼寧沈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法、跨文化交際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