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娣,張玲玲(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91)
?
對茶葉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探討
李孟娣,張玲玲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91)
摘要:作為社會信用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信用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基石,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我國茶葉行業信用缺失、法律意識淡薄等現象嚴重影響了我國茶葉行業形象和信譽。本文以行業信用體系及對茶葉行業重要性為切入點,分析了我國茶葉行業信用體系發展現狀,探討如何促進我國行業信用體系的發展。
關鍵詞:茶葉;行業信用體系;現狀;發展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對市場經濟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發展中,信用狀況并不樂觀,雖然《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行業信用問題,但大量“信用危機”仍充斥在我國市場經濟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茶葉這一傳統經濟行業內,信用體系發展落后的現實情況尤為嚴重,如茶葉以次充好、弄虛作假等現象屢禁不止,嚴重損害了行業信用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鑒于茶葉行業對我國經濟的巨大影響力,必須重視茶葉行業信用體系的構建,以健全的行業信用體系來促進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促進我國社會信用制度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作為社會信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行業信用體系主要是立足于經濟層面的信用體系,以企業的經濟主體為行業信用體系構建的主要對象。行業信用體系主要依靠自律及行業規范對信用主體進行相應管理,以有效的自律制度對企業自身失信行為予以制約抵制,其中商家或企業作為信用體系中的主要債務方,其經營中假冒偽劣等違反行業信用行為將會受到行業信用制度的管理和制約。
行業信用體系作為社會信用制度的重要構成之一,對茶葉行業的發展具有極大的影響,首先,行業信用體系讓茶葉行業降低信用管理的成本。相較茶葉行業法律約束及管理,茶葉行業采用自身行業信用制度進行自身行業管理,既簡化了管理程序,又能提高管理效率,同時行業自身的規范性也降低了茶葉企業的征信及執行的成本。其次,行業信用讓茶葉行業具備較強的專業型管理。行業信用對茶葉行業來說是行業內部的管理,在信用信息評價體系方面更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提高了對失信行為的發現與規范機率,維護茶葉市場秩序同時也維護了社會信用體系。再者,行業信用有利于茶葉行業形成規模性經營和效益。茶葉企業能夠利用行業資源的組織和信息功能,參與茶葉行業的信用機制,有利于形成信用網絡及規模效應,健全了社會信用網絡。最后,行業信用體系增強了茶葉企業信息辨別能力與評價能力。行業信用體系能夠幫助茶葉企業建立行業的信息庫,為茶葉企業實現“獎優罰劣”樹立標準,促進行業的自律能力的提高。
雖然我國近年來通過《民法通則》、《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公司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刑法》等法律法規對企業行為進行了嚴格的規范,社會信用體系及茶葉行業信用體系得以建立和完善,茶葉行業信用制度建設優化了茶葉企業發展結構,促進了茶葉行業的健康發展。但是由于我國茶葉行業長期無序發展及傳統的茶葉小農經濟模式,茶葉行業信用在各地發展極為不平衡,導致了我國茶葉行業嚴重的信用缺失問題。在我國無論茶農、茶葉供應商、茶葉生產企業,還是茶葉經銷商、茶葉消費者,在這個茶葉行業鏈條中各個環節都有不同的信用危機。首先,我國茶農和茶葉公司之間存在著嚴重的“白條”的信用現象。雖然茶葉行業的主要茶產區大都遵從著誠信教育這一基本信用原則,但個別地區,尤其落后茶產區,如貴州、云南等常拖欠茶農費用,而且日益嚴重。其次,茶葉公司和加工企業之間存在著拖欠貨款等信用缺失現象,據我國統計局2012年統計數據,全國主要茶產區貨款拖欠額達到200多億元,2013年到350多億元。同時茶葉行業內的合同履約比率較低,令人擔憂,據我國商務部2014年統計,茶葉合同履約比率僅為67%左右。再者,茶葉加工企業和銷售企業之間也存在嚴重的“三角債”的貨款問題。最后,在茶葉經銷企業常以次充好,在銷售中弄虛作假,而且行業整體服務水平較低,嚴重地影響了茶葉行業的信譽。除此之外,我國茶葉行業內還存在茶葉企業對經營者粗放管理;與銀行之間的信貸資金信用問題等,這些茶葉行業信用制度的軟肋客觀上影響著茶葉行業的肌體健康,影響了我國茶葉行業的發展步伐,而行業競爭力更無從談起,而在宏觀上也影響到我國社會信用制度的建立,所以要想真正的改變我國茶葉行業信用缺失的問題,提高茶葉行業甚至各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就必須建立更加完善的行業信用體系,從而提高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及社會信用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想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背景下,實現茶葉行業信用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就必須從意識層面、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各個方面入手,齊頭并進才能真正的實現信用的體系建立。
3.1形成行業信用體系的層次意識
完善的茶葉行業信用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是最基礎層面應該是法律基礎。我國政府應該通過法律法規形成或規定茶葉行業中的權責關系,以法律法規的強制力來保證茶葉行業信用體系運行正常。市場經濟不僅是信用經濟,更是法律經濟,雖然市場經濟的基礎是信用,但法律可以說是信用最有力的保障。如果我國沒有健全的行業法律體系來保證茶葉行業正常信用制度,僅靠道德、良心約束茶葉行業中債權人、債務人各種經濟行為,所以必須將茶葉行業的信用活動引導至法制軌道,才能真正維護茶葉行業的信用秩序,并實現茶葉行業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目標,為經濟和信用體系發展建立法制基礎。第二層則是市場性懲罰及行政約束,茶葉行政及主管職能部門必須與其他有關部門協同合作,通過對茶葉行業中經營行為前進行信用危機預防、事后信用監督及危機后補償措施等進行干預,實現對茶葉經營信用內容的有效監管。第三層則是信用思想的道德約束,著要求茶葉行業從道德和文化的更高層次入手,加強茶葉行業信用環境的建設,以市場輿論的監督引導茶葉經營者守法經營。
3.2增加對行業信用的宏觀行政管理
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環境下,茶葉企業或行業離不開政府的宏觀調控及監管的作用。我國政府作為調控的宏觀主體,必須通過法律法規對茶業產業進行適當經濟指導,將茶葉行業行為及成果納入行業信用制度范疇。政府作為茶葉市場的監督主體,可以實施其廣泛的茶葉行業監督權,引導支持茶葉行業主體堅持守信,并對失信行為予以嚴懲,回應茶葉市場對我國政府的信賴,進而保證茶葉行業基礎信用及社會信用的共同發展。我國茶葉行業實行的是市場自由貿易,我國行政管理機構必須充分發揮其信用管理的職能,制定監督的制約機制,這就要求各茶葉行政部門相互協同開展監督工作,例如各級行政管理部門要對茶葉質量等級進行劃分,同時發揮省、市、縣三級茶葉質量監督檢驗的作用,從外部維護茶葉行業的信用體系。
3.3建立行業企業信用文化
茶葉行業的誠實守信是茶葉信用體系建立的基礎,而建立的基礎應從茶葉行業企業內部的道德、法制建設入手。首先,茶葉行業要以道德體系及信用環境建立企業的信用意識。茶葉企業必須在堅持茶葉生產、加工及銷售的基礎上,進一步地端正茶葉生產、經營的指導思想,樹立牢固的質量意識和服務意識,以鞏固、加強茶葉行業在市場的主體地位。茶葉行業在最求市場利益的同時,必須守信守諾來提高自身的市場信譽,擴大市場信用影響和份額。其次,茶葉企業必須維護茶葉生產的服務和質量的控制體系,建立內部信用維護機制。茶葉行業建立信用制度的關鍵是完善行業或企業內部的管理制度,以制度制約茶葉企業的個人行為,來確保茶葉企業的信譽。管理制度、方式的滯后會嚴重影響茶葉企業生產的效益,更會滋生茶葉企業行業不正當的經營行為或意識,損害茶葉行業的信譽。所以要想推進信用制度的發展,就必須將茶葉企業的制度建設細化至茶葉生產的各個步驟,以標準化茶葉生產操作規程、生產監督機制,生產責任制約和管理茶葉不同責任人。
3.4強化茶葉行業協會的功能和地位
市場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茶葉行業協會不在是單純地協調茶葉價格、規范茶葉競爭、開拓茶葉市場、發布茶葉信息、培訓茶葉業務等服務型職能,而且還要制定實施茶葉行業的規范,對茶葉行業成員進行評價監督,維護和提高茶葉行業信譽及市場形象。只有發揮茶葉行業協會的多元化功能才能讓其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更能滿足茶葉企業的利益訴求。行業協會職能的發揮一定程度上會促使政府職能的轉變,讓茶葉企業獲得更多的管理能力。茶葉行業協會要在法律基礎上,一方面加快自身立法的步伐,完善自身規章制度,實現茶葉行業內部的民主管理和自律規范管理同時,提高專業化的服務水平。另一方面,茶葉行業協會要與行政部門、消費者、茶葉企業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實現多維的良性交流,只有這樣才能讓茶葉行業、行業協會、行政職能部門、消費者共同的參與到信用體系的建設中,從而為社會信用體系建立經濟基礎。
總之,行業信用體系的建立過程極為復雜和漫長。尤其是在茶葉這一龐大的市場領域內,宏觀上政府要加強多部門之間的協同合作,在法律基礎上加大對茶葉行業信用問題的管理和監督。微觀上茶葉企業自身必須強化內部生產及質量監管制度建設,創建行業內部的信用氛圍,而茶葉行業協會更要強化其在信用體系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依靠企業自律,多部門、多機構之間多維度合作,完善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才能真正促進市場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曹興權.企業信用監管中行業自律的嵌入[J].法學論壇,2014 (02):66-73.
[2]姜紅艷.談當前茶葉行業信用體系建設的幾點認識[J].茶世界,2010(01):72-73.
作者簡介:李孟娣(1978-),女,河北辛集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學。張玲玲(1976-),女,河北衡水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法律教育。
基金項目:2014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健全社會信用法律體系研究”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HB14FX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