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微
春節前,曾經炙手可熱的P2P行業卻大嘆“年關難過”。e租寶、翼龍貸、三農資本等負面新聞不斷,更將亂象頻發的P2P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致使有關部門對這—行業的整頓力度日益加強。業內人士稱,2016年將是P2P行業的洗牌年。
行業亂象
去年12月初,e租寶遭經偵突查,40余人被警方帶回調查。1月14日,備受關注的“e租寶”平臺的21名涉案人員,被北京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其中,“e租寶”平臺實際控制人、鈺誠集團董事會執行局主席丁寧,涉嫌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持有槍支罪及其他犯罪。
警方初步查明,“鈺誠系”的頂端是在境外注冊的鈺誠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有北京、上海、蚌埠等八大運營中心,并下設融資項目、“e租寶”線上銷售、“e租寶”線下銷售等八大業務板塊。
辦案民警表示,從2014年7月“e租寶”上線至2015年12月被查封,“鈺誠系”相關犯罪嫌疑人以高額利息為誘餌,虛構融資租賃項目,持續采用借新還舊、自我擔保等方式,大量非法吸收公眾資金。警方初步查明,“e租寶”實際吸收資金500余億元,涉及投資人約90萬名。
e租寶出事后沒多久,又一家投資理財平臺大大集團被查,大大集團總裁馬申科被經偵帶走。此前大大集團被曝在資金來源、投資標的等多個環節顯示出風險問題。
2016年新年剛過,翼龍貸又被曝出其產品翼存寶采用先融資后放貸模式,資金流向不明,已觸碰網貸行業資金池紅線,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頻繁曝光的這些丑聞,不得不讓廣大投資人對紅火的P2P行業產生質疑,網上也是各種吐槽不斷。
隨著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異軍突起,P2P也應運而生。所謂P2P金融,指個人與個人間的小額借貸交易,一般需要借助電子商務專業網絡平臺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并完成相關交易手續。借款者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
近年來由于股市持續低迷,外匯黃金風險較高,銀行存款收益又太低,P2P以10%以上的較高收益率和方便快捷的投資交易方式,吸引了大量投資人和借款人。目前,中國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P2P交易市場。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年網貸成交量達到了9823.04億元,相比2014年增長了288.57%。同時,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突破了萬億元,達到了13652億元。
監管加強
2015年是P2P網貸行業發展“冰與火”的一年。一方面,行業快速成長,成交量節節攀升,P2P模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另一方面,P2P平臺有3000多家,魚龍混雜。
此情此景,頗像幾年前的團購網站。2010年團購模式引入國內后,迅速掀起了“千團大戰”的熱潮。而在大洗牌后的2014年,團購網站數量從頂峰的5000余家減少到不足200家,存活率不足3.5%。當市場回歸冷靜,生存下來的將是強者。
在P2P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不少問題。特別是最近一年來出現了上百起P2P網站跑路事件,投資人的血汗錢或將血本無歸,這將P2P的高風險暴露無遺。根據網貸之家統計數據,截至2015年12月底,P2P網貸行業累計平臺數量達到3858家,其中問題平臺為1263家。僅2015年12月,P2P就新增問題平臺106家,跑路型平臺占比高達52.83%。
為何這么多的P2P平臺頻頻“出事”?最主要的原因當屬監管空白。P2P從出現到現在,缺乏監管一直是行業發展最突出的問題,導致了P2P高風險頻發。要徹底整治P2P的亂象,建立起權威的行業監管法律法規無疑是最關鍵的一步。
2015年,P2P監管工作有了較大進展,這主要表現為:2015年7月,監管層出臺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P2P信息中介的性質,規定銀行為資金存管機構,平臺資金和投資者資金分賬管理。去年底,《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辦法》規定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的12種禁止行為,以負面清單的形式,為網絡借貸劃定了業務邊界。可以說,《指導意見》和《辦法》的出臺,對整治P2P行業亂象、凈化市場環境,有著積極意義。
行業整合啟幕
2015年12月28日,由銀監會、公安部、工信部和國家互聯網辦公室等部門共同起草的《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出臺,預示著P2P新一輪的洗牌即將到來。拍拍貸CEO張俊認為,2016年倒閉平臺數量會大幅上升,P2P平臺的數量會在五年的時間里收縮到200家以內,資源最終會向優勢平臺集中,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
此外,監管辦法的出臺也將加速行業整合的速度,制度套利的時代行將結束。《辦法》明確了P2P平臺的信息中介定位,不得做資金池,不得從事非法集資,不得擔保,同時給出了18個月的調整過渡期。
同時,P2P平臺還將面臨來自傳統金融機構的挑戰。借助互聯網工具,許多傳統金融機構也與時俱進,將自身業務下沉。P2P行業最終的勝者就是“剩者”,能在內外壓力下生存下來的“剩者”終將為王。張俊認為,P2P平臺想要在監管時代謀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來下功夫。
首先是客群定位。P2P平臺需要找準一個大市場,比如消費金融等,因為客戶是傳統金融機構很難下沉到的群體,須與銀行等走差異化路線。
其次是業務模式,純線上具有高效低費、服務能力強的優勢,是P2P業務模式的發展方向。拍拍貸線上模式的網絡效應正在逐漸顯現,業務量和用戶數量在2015年得到突飛猛進的增長。
隨后,是技術創新。P2P平臺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提升服務用戶的能力,推出精準且高效的風險管理方式,提供快速便捷的產品使用體驗。
最后是互聯網的“屌絲定律”。張俊稱,中國的互聯網世界,得屌絲者得天下。單純做交易規模是不夠的,互聯網只有抓住大量用戶,抓住屌絲用戶,才可能成為大贏家。
多家銀行關閉P2P接口
繼農行之后,業內又傳出包括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多家商業銀行先后暫停P2P交易接口的消息。不少P2P平臺相關負責人2月初表示,不排除后續有更多銀行暫停交易接口的可能。
對于多家銀行不約而同暫停交易接口的決策,許多平臺均表示“措手不及”,銀行此舉的真實原因也引發了猜測與關注。有業內人士認為,銀行此舉的原因并非其所稱與“風險管理”相關,而是與眾商業銀行的利益相關。
“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的吸存成本上升很快,此次暫停交易接口的決策,只是挑個時間點下手而已。”網貸之家CEO徐紅偉表示。另有股份制銀行的相關人士認為,“銀行集體暫停對P2P交易接口并不是巧合,很有可能與監管層對該行業的決策有關。”
雖然對于銀行此舉背后的原因各方看法不一,但暫停P2P交易接口的商業銀行數量卻在迅速增加。“現在除了農行、招行、交行之外,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也要暫停對P2P的交易接口。”深圳一家P2P平臺的相關人士說。但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并未就此給出正面答復。
融360相關人士指出,近期衣行39億元票據案、中信10億元票據案的爆發,讓票據風險進一步浮出水面。銀行不良率持續攀升,銀行自身經營風險加大,監管層對銀行風險控制的監管也在加強。這或許是一些銀行暫停P2P充值業務以規避風險的直接原因。
其實,銀行對P2P資金存管這一項業務,表現得相當謹慎。雖然部分股份制銀行分支機構為了業績增長,對此業務表現積極,但總行的態度十分謹慎。有銀行甚至對資金托管的P2P平臺設置了高門檻。
部分支付公司本身也意識到了P2P資金聯合存管業務難以為繼,P2P支付通道也存在風險,開始布局業務轉型。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數日前提出了新的業務目標,其高層透露,打算減弱P2P業務的比重,發展其他行業支付端口,除了金融機構,還將發展醫療保健等行業的支付類服務。
目前,對于有聯合存管的P2P平臺而言,資金只能通過銀行卡充到第三方支付再充入平臺,因此暫停第三方支付接口這種方式,對于有托管的平臺影響最大,“沒有托管的平臺反而可以進行線下充值,相對正規的平臺則不可能有這樣的渠道。”
投之家CEO黃詩樵表示,如果越來越多銀行跟進“暫停”,對于做資金池的公司來說,會面臨被洗牌的風險。
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鑒于目前網貸行業風險驟升,監管力度不斷加大,一些不符合規范的平臺必定要整改或是轉型,無法適應的平臺將慘遭淘汰。
真正洗牌之年
2月4日,又有多家銀行出于風險考慮關閉了與P2P平臺的交易或充值端口,而在同一日,國務院最新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也特別提出,密切關注投資理財、非融資性擔保、P2P網絡借貸等新的高發重點領域。
業內人士表示,不少銀行之所以收緊了和P2P平臺之間的合作,主要也是嗅到了行業風險頻頻發生的當下監管愈加嚴格的氣息。因此,也加速了自身相關業務的調整。
事實也的確如此。最近,不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層面,對于網貸行業的監管都更為嚴格。
在國家層面,2月4日,國務院在最新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中特別提出,防控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風險。最近,市場人士又傳出央行于上周組織了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小組的消息。
在地方層面,深圳市金融辦最先發函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暫停新增互聯網金融企業名稱及經營范圍的商事登記注冊。隨后,從2016年1月4日起,上海市工商局也已暫停互聯網金融公司的注冊。在懶財網CEO陶偉杰看來,工商收緊注冊只是開始,以后可能會有更加嚴格的規范出臺。這對于當前良莠不齊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算是一次遏制發展的開端。
“可以確定的是,這一舉措的目的是希望通過適度控制行業規模的擴展速度,來防范未來可能造成的行業性風險危害,同時,也可加速行業內自我凈化,使互聯網金融盡快走上有序繁榮的軌道。”人人貸董事長楊一夫說。
“暫停網貸新增注冊,是由于《征求意見稿》對網絡借貸平臺的經營范圍、企業名稱等進行了規定,這是工商條線對細則征求意見稿做出的應有反應。相信工商部門和金融辦協調完成、細則正式稿及相關配套措施落地之后,會放開限制。”金蛋理財CEO鄧巍認為,以上舉措說明行業在前期發展過程中遇到了問題,現在正處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
監管政策的收緊,必然會對于行業發展有所影響。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說,目前行業收緊的趨勢已非常明顯,2016年行業發展應該是趨緩的,平臺增速、注冊人數降低都是可以預見的。
不過,在楊一夫看來,洗牌的原因嚴格來講不在于監管,更多的是市場競爭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經歷的過程,當然,政府監管細則的陸續出臺會加速這一進程,也實質性地為行業設置了相當高的隱形門檻,這在短期內可能會給行業帶來一些陣痛,但長期來看一定是利好的。一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形成一套更為明確的規則和良性的競爭環境,讓不具備風險控制和持續經營能力甚至存在道德風險的機構淘汰出局,讓合規且經營良好的企業脫穎而出。
“對正規發展的平臺而言,收緊措施的不利影響有限,或者說即便有影響也只是暫時的。在監管日益明確的情況下,規范發展的平臺將會獲得越來越多的機會。”鄧巍說。
陶偉杰說,監管的收緊可能短期內會帶來行業的收縮,但它同時可有效遏制惡性競爭帶來的投資者資金損失。與以往的互聯網一窩蜂創業不同,視頻、團購、上門、外賣都可以通過市場化機制進行淘汰。而金融涉及到國計民生,不能承受大批興起又大批死亡的波動。政策的收緊有助于行業凈化,但是應明確準入門檻,建立經營風險和理財者投資風險防火墻等具體行業監管措施,才是行業能夠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