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堯(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
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與茶文化生態學研究
唐堯
(貴州民族大學人文科技學院,貴州貴陽550025)
摘要:中國的茶文化和民族傳統體育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研究二者的文化屬性和特征,了解文化背后的根源,有助于提升相關產業的發展,并且可以實現文化傳承。本文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以武陵山區為例,闡述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產生文化的生態特征,并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旨在充分利用這些生態特征,打造更加優秀的文化,促進武陵山區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茶文化;生態;武陵山
民族傳統體育,顧名思義,既有民族的特色,又飽含著傳統文化內涵。作為體育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具有改造人類自身和社會的功能;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民族傳統體育彰顯著屬于民族文化的積淀過程,以及文化與文化的交融。民族傳統體育本就是一種文化的綜合體,其發展與周圍的環境和文化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將民族傳統體育發展與茶文化生態特征結合進行研究,是一種基于文化生態學角度的分析。中國茶文化不僅歷史悠久,還具備豐富的內涵,將其文化價值和優勢與民族傳統體育相結合,既可以進一步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又可以不斷為民族傳統體育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本文主要以武陵山區為主,探討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茶文化生態學,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武陵山區地處中國西部,人口少,地理位置邊緣化,經濟欠發達。盡管如此,武陵山區依然堪稱人杰地靈。在這片特殊的土地上,有三十多個少數民族,其數量超出總人口的一半,由此就產生了許多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這些體育項目歷經歲月打磨,流傳至今,生命力十分頑強。而且,因武陵山區所處位置的平均海拔達千米,并且以霧天居多,土壤肥沃,十分適合種植茶葉,所以,官莊毛尖、碣灘茶都是武陵茶中的杰出代表。正是基于此,使得武陵山區的民族傳統文化底蘊十分濃厚。
1.1 原生態特征
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而言,其生態特征最顯著的表現就是原生態。在武陵山區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代表的少數民族,在這個偏遠的山區里,以獨特的方式存在著。在長期的自然環境影響下,這三十多個少數民族共同在這一片土地上生活,文化得到交融,通過各種各樣的民族體育項目衍生的民族體育文化就成為一種文化交融的見證。對于茶文化而言,由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茶樹的種植、加工與銷售則成為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這種發展勢必會與其它茶一樣,衍生出相應的茶文化。中國的茶文化一直為世界所驚嘆,而這與茶源自自然、無污染的生態特征是密不可分的。武陵山區將民族文化的風韻和自然的屬性賦予民族傳統體育以生機勃勃的生命力,并為武陵茶文化的傳播和延續提供了天然的文化載體,當這些文化歷經歲月的變遷后,就會形成一種十分穩定的生態平衡。
1.2 地域特征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茶文化一樣,其發展和傳播都帶有強烈的地域特色。武陵山區因地理位置特殊,海拔較高,而且環境多為崇山峻嶺,造成了該地區的信息十分閉塞,文化傳播范圍有限,但正是基于此,該地區的文化屬性十分明顯。地區雖然是固定的,但是人是具有創造力的,生活在武陵山區的人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體育活動用來娛樂和健身,比如土家族的摔跤、秋千、踢毽子,苗族人的舞獅子、賽龍舟,還有白族、壯族人的各種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使得武陵山區的文化內容十分豐富。當這些體育項目與茶文化結合后,就會碰撞出十分明亮的火花。武陵茶得益于環境的優勢,從而具備極其優秀的品質,相關武陵的名茶也深受人們喜愛,這種帶著強烈地域特征的生態性,使得武陵茶文化得以與當地民族傳統體育相融合,成為促進當地文化和經濟發展的催化劑。
1.3 文體共生特征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茶文化的生態特征還體現在文體共生。文,則是源于不同的民俗和文化,體,則是源于其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由于每個民族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文化習慣,在文化與民俗結合的過程中,傳統體育多在節日活動中體現,通過展現其健美的身姿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運動特色,這其中滌蕩的不僅僅是節日歡樂的氣氛和運動所帶來的熱情,還有隸屬于文化的風范。在民族傳統體育中,關于茶文化的蹤跡也隨處可見。如民間奇葩采茶舞。采茶舞隸屬于民族傳統體育的一部分,最初就是源于勞動人民采茶時所哼唱的采茶歌,后演變成節奏歡快的采茶戲。采茶戲與其他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一樣,風格淳樸,載歌載舞,怡性怡情,并常常作為民俗活動中的重要內容,體現出其強大的文體共生特征。
1.4 群體特征
武陵山區的歷史早在先秦時代就有記載,如著名的《易經》、《周禮》等。作為昔日的蠻荒之地和如今充滿璀璨文化的山區,要得益于人們的發展和建設。該區的群眾具有很強的群體觀念,喜歡在共同生活的地方開展各種各樣的娛樂方式,比如,采茶的時候會唱山歌,高興的時候會跳舞,每逢傳統佳節或者其他喜慶的日子,以采茶舞為代表的傳統體育項目開始大顯身手,將群體的力量再次結合起來,使人們深深感受到喜慶的氛圍,這種群體的特征,就是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所帶來的和諧與安定。
2.1 構建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的生態圈
由于武陵山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人文環境,其為傳統體育文化和茶文化開辟了賴以生存的土壤。隨著時代的發展,文化開始互相交融、碰撞,即使再封閉的環境,也會面臨著文化的交融。面對各種文化的到來,武陵山區的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產業需要迎接接踵而至的挑戰,統一部署和規劃,通過多角度的審視與觀察,對武陵山區的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的優勢進行進一步分析和挖掘,利用好周邊環境,結合山區的特色,構建屬于這一文化交融的生態圈。
2.2 武陵山區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的品位
民族體育文化與茶文化的品位提升,離不開產業化的發展,這種產業化需要符合時代的需求,但又不能失去原有的特色,打造獨特的、頗具創意的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是提升這一產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過分商業化是不可取的,這種商業化主要體現在將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過分商業化,通過隨意的改編博取關注度。此外,在茶文化方面攝入甚少,失去了茶所特有的文化屬性和生態特征。這種商業化的模式使得二者趨于面目全非的狀態,不僅喪失了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的品位,也破壞了武陵山區獨特的優勢和生態系統,不利于民族文化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需要擺脫商業化模式,當地應對其做到合理開發。首先,需要加強武陵山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節日過程中的演出品位。其次,加強當地的茶產業發展。2012年,在首屆武陵山片區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上,湘、鄂、黔、渝業界的資深茶葉專家和政府部門就聯合發起了武陵山片區茶產業發展戰略聯盟,該活動旨在打造武陵山區名茶。最后,提升武陵山區人民的文化素質。號召當地人不要墨守成規,要不斷接受新鮮事物,結合本地區的文化特色,創新發展。
2.3 實現武陵山區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跨越式發展
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的結合就是文化的跨越式發展,這是由于歷史的積淀、各族人民的實踐經歷以及長期文化交融所致。在這種情況下,湘、鄂、黔、渝四省要聯合起來,成立武陵山經濟協作區,加快當地少數民族的文化融合和經濟互補,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建立文明、健康的環境。在這樣的跨越式發展模式下,武陵山區的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將會得到進一步傳承,相關產業也會得到進一步發展,同時也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
通過研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茶文化的生態特征,我們不難發現,民族傳統體育作為各民族文化、娛樂、體育交織的一種綜合存在,其實質意義就是見證著民族的進步和社會的繁榮。武陵山區出名茶,只因這得天獨厚的環境,使得茶文化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影響亦是深遠的。武陵山區民族傳統體育和茶文化作為該區特有的風景線,其所承載的意義遠遠超出其自身所表現出的特征。從文化生態學角度講,武陵山區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屬性,使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茶文化的生態特征成為促進武陵山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
參考文獻
[1]萬義.村落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文化生態學研究——“土家族第一村”雙鳳村的田野調查報告[J].體育科學,2011(9):41-50.
[2]徐巧.文化生態學視角下湘西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D].吉首大學,2013.
[3]穆耐安.文化生態學視野下的廣西壯族傳統體育“拋繡球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
[4]盧濤.文化生態學視域下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成因[J].當代體育科技,2012(6):85-86+88.
[5]王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發展的社會文化選擇[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70:872-876.
[6]王林,楊慧馨.生態學視野下的民族傳統體育保護與發展[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9(2):17-20.
作者簡介:唐堯(1978-),男,四川大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