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蕾
大學是每個學子心目中的“象牙塔”,其中的宿舍便是這個塔里最溫馨的空間,女大學生宿舍尤如此。從民國初年起到現在,在逾百年的時空里,中國女大學生宿舍打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各具特色,都有記憶。那么各個時期的女大學生宿舍,都有怎樣的變化呢?
民國時期:穿旗袍的時代
民國政府成立后,開創了一個新時代,萬象更新。就女子教育而言,得到了從未有過的發展。作為時代的寵兒們,那時的女學生宿舍在那個時代是相當時尚和講究的。
當時的女生寢室,與現在的公寓式宿舍相比絲毫不遜色,甚至比現在還前衛。據當年著名的燕京大學校史記載,其女院外部是仿中國古典建筑建造的,在內部使用功能方面則盡量采用當時最先進的設備:暖氣、熱水、抽水馬桶、浴缸、飲水噴泉等等。
每間宿舍四個人,另設專門的相當寬敞的學習區域和閱覽休息室,這在我們今天的大學都是很難實現的。當時的女大學生很在意衣著,時髦新潮,她們個個打扮的如花似玉,穿著旗袍,踩著高跟鞋去上課,成為那個年代的特有印記。
除了讀書學習,女大學生們還會去打籃球、桌球、棒球等,當然彈琴、跳舞、唱歌的也很多。作為當時社會上少有的女大學生,關注更多的則是提升自己的典雅氣質,而學校所做的就是為其提供幾近完美的待遇。
五六十年代:飄揚的布拉吉裙
在共和國成立以后,女大學生宿舍又是另一氣象。“十·一”國慶狂歡、黑褲子紅補丁是那個年代的一個特征,露天電影、下礦井、地下戀愛,成為那個年代大學生的新潮生活。
當時的大學更重視課外生活和社會實踐,關注莊稼生長的熱情甚至超過學業,但就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女大學生也放下了褲卷,從田里來到大學課堂。
時正值新中國成立不久,人們一邊紅色激情未去,一邊又深受貧窮折磨。那時的清華、北大,整個學校都籠罩在樸素的氛圍之中。學校里很少有新建的宿舍樓,多是民國時留下來的老建筑,紅磚白瓦,條件相對簡陋。
據那個時代的大學生后來自述,來上學的女大學生,通常只有一個大包袱,寢室里除了被子、褥子、個人衣服和必要的生活用品外,其他就沒有什么了。
當時的宿舍基本只有大小之分,大的一般住十多人,小宿舍住八個人。電燈是宿舍里唯一的電器,當時也沒有“宿管”,基本上是全開放的,宿舍里的制度規定也不多。
那時每個月15塊錢左右的生活費,雖然錢不多,但夠花的,偶爾還可以和寢室里的姐妹“進城”看看,給自己添件新衣服,興致來了還能去逛逛動物園什么的。但基本上出去都靠步行,大家連公交車都舍不得坐,能省則省。
當然學業是最重要的,那時的女大學生都擁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用后來的話說,叫“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當時大學校園禁止學生談戀愛,談戀愛會被人看作不求上進,被學管發現要找談話的,嚴重的會被開除,那些朦朧的情意一直到畢業后才敢公開。
“平淡中包含著色彩,樸素中透露著鮮艷。”一名五六十年代的女大學生這樣評價她的宿舍生活。
八十年代:宿舍掛著喇叭褲
從1967年到1977年,中國大陸取消全國高校統一考試,讓很多優秀學生失去了讀大學的機會。在1977年恢復高考后,千軍萬馬涌上獨木橋,大學生宿舍又迎來了新一批女生。
當時,很多大學甚至連專門的宿舍都沒有準備好,好多女大學生們住在剛維修過的平房里,十幾、二十幾個住在一起。一般都是架子床,上睡一人,下睡一人。
被子和墊褥都是從家里帶來的,不少是新的,也有舊的,有的甚至還有補丁。電視劇《雪花那個飄》中,就真實再現了當年女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報到時學生一般只帶一只箱子,有的是一只大包,里面放著自己的衣物用品。
箱子和包都放在架子床肚的較里面,稍外面放洗臉盆、洗腳盆和水瓶,往往是上下鋪合伙,一個買臉盆,一個買腳盆,這樣既省錢,又節約了占地面積。
一進宿舍,便能看到橫七豎八的拴著繩子,上面晾著毛巾和一些沒曬干的衣服。陰雨天是更糟糕的,就是比較干凈整齊的寢室,給人的感覺也是雜亂的。
但相比而言,各種設施條件還是比五六十年代有了一些改觀。有的學校宿舍中間會有一個鐵爐,燒散煤,供冬天取暖用,當然她們也會用來燒熱水。宿舍的墻上也開始有了點綴,通常貼了關于經濟發展的標語,不過漸漸地更多的女孩子會貼上諸如李谷一、張瑜等當時深受年輕人追捧的歌手的海報。
而這時女學生的校園和宿舍生活很簡單,基本上人手一本辭海之類的書,整天背著黃軍用包,穿著藍白主色的衣服,腳登黑色布鞋,時刻保持著“上山下鄉”的模樣。
九十年代:紅日照耀下的白襯衫
這是一個被人懷念最多的時代,雖然電腦、互聯網、手機都未普及,但校園生活還是豐富的,西裝、收錄機已進入了宿舍。
記者的母親也是這個時代的一名大學生。據她說,那個時候的大學生宿舍,大部分還是和以前一樣上下鋪,鐵架子床。宿舍頂上吊著的白熾燈,換成了“電棒”(日光燈),有的宿舍還會安校園電話,但一般沒有衛生間,沒有飲水機。
宿舍總體看起來還是有點亂而擁擠的,掛著七七八八的雜物。宿舍的床邊擺放著幾個老式的桌子,上面有一些像鏡子、梳子、面霜、飯盒等等零碎的東西,下面放著水瓶和盆。
來上學時帶的東西也漸漸多了起來, 正如電影《致青春》中所描述的那樣,回力鞋和梅花牌的運動褲是當時的熱品,硫化帆布鞋也是基本上人手必備。
在閑余時間里,女大學生常常會聽收錄機,有的是隨身聽,像“愛華”這個牌子,當年很受歡迎,“索尼”太高檔,一般學生買不起。
當時風靡一時的健美操也在女生中間流行起來。那時一件健美褲就跟現在女生的靴子一樣不可或缺,再穿上白色的運動鞋,渾身充滿了青春的氣息,大家有時間就在宿舍里比跳健美操!
每到周末,同學們還會聚在宿舍,一起打牌、跳舞、玩游戲,有的也會出去約會,看電影、溜冰什么的,活動很多。估計現在都還有人戀戀不忘以前任天堂的游戲機和小霸王學習機,那幾乎是家庭條件好一些大學生的“標配”。
二十一世紀:玩電腦上網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后,女大學一宿舍真的“改朝換代”,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宿舍里的用品也跟著大變。
推開門,進入眼簾的首先還是刷了很多次漆的綠色上下鋪的鐵架子床,宿舍的中間湊了大約四張栗色的大木桌,上面的擺放已不再是那僅有的稀稀朗朗的東西,開始有序或無序的堆放著筆筒、書、零食、洗面奶等等。桌肚下的水瓶也慢慢換成了現在也有的那種大號款式。
再往頂上看,嶄新的節能燈代替了日光燈,四周的墻壁基本上也全都粉刷了一遍,明晃晃的,還反著光。宿舍也開始更新換代,每間宿舍有獨立的小陽臺,掛著曬衣架;民國時有的獨立衛生間也在女大學生宿舍又出現了。
那個時候,女生們之間開始越來越關注學業以外的東西,娛樂消息更加吸引她們的眼球。再加上信息設備的發展,很多女孩子到了大二便開始有了手機,大二大三這樣開始配了電腦,在宿舍上網。沒有電腦的,會去校外找網吧。
宿舍里都有無線局域網,好多大學生就不再想往外跑了,都呆在宿舍玩游戲上網,所謂的宅男宅女就是這一時期產物。男生大部分有游戲陪伴,而女生則開始慢慢被唯美動人的韓劇吸引,劇中的情節和那個高富帥的歐巴成功征服了大片女粉絲,成為女大學生平日里的熱門話題。
至于當下,女大學生宿舍又是新的變化,IPAD、智能手機成流行。好多大學生都住進了學生公寓,女大學生的宿舍漂亮了起來,像家般溫馨了。有的是三室一廳一衛的結構,寬敞的客廳前,擺著一個矮柜,上面是正常大小的數字電視。陽光從外面透過巨大的落地窗射進來,散發著自然的活力。
再來到寢室之中,從前的鐵架子床換成了上床下桌式的,平常的擺放之物也換成像吹風機、電夾板等電器,還有很多瓶瓶罐罐護膚養發的東西。
天花板上不再是單調的燈和電風扇了,當然這些還是有的。四個雙開的吊柜靠著一面墻,再往前,是兩個散發明亮燈光的巨大燈管。而另一端,空調的出現更為寢室增色不少。
(摘自《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