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英
閱讀是人類獲得知識和信息,汲取精神養料,提高生存與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信息時代,電子產品越來越多地侵入人們的生活,在給我們的學習與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弊端。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閱讀的重要性,下面就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問題及對策展開探討,對如何實施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談談看法。
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閱讀教學內容與方法過于單調
對于高中的語文教材內容,由于教師過于注重考試,因此對于一些科普類及戲曲類及一些古今中外的優秀作品,教師只是只言片語地略帶而過。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所講的內容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在教學方法上,教師沒有找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教學模式比較單一,這樣無法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難以讓學生深刻感悟到所學習作品的內涵,從而無法達到閱讀教學的目的。
(二)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有關鍵作用。一些教師由于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在語文課程閱讀教學中常常是主導學生進行語文閱讀的學習,還沒有完全實現自身身份的轉換。這樣容易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缺失,使得他們的主體閱讀意識喪失。
(三)因“考試”而閱讀
考試制度使得閱讀教學出現應試化的傾向,教師在教讀課文時自覺不自覺地就會受到高考題型的束縛,把本來豐富多彩的文章內容解讀成標準化、唯一化,限制甚至是扼殺學生充溢靈性的解讀。他們還根據考點設計出大量習題,反復訓練學生,這樣的語文閱讀教學把各類不同文章的閱讀拘于“一背景、二段意、三主題、四特點”的教學模式,使閱讀教學陷入“高原現象”。
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的方法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的培養,主要從學生主體發展的內在需要出發,擴寬學生的閱讀范圍、角度、思路,即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閱讀對象?!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閱讀的興趣,語文學習將成為無源之水。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30年的經驗使我相信,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于是否會很好的閱讀。會邊讀邊想的學生,比起那些不會迅速閱讀的人來,處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順利些。”
(二)合理地把握和運用教材
教材之所以拿來供給師生應用,主要是因為教材在編排上遵循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并且不會重復教學知識,從而避免因重復而導致時間與精力的不必要浪費,而且為教師在教學方面提供引路的方案。葉圣陶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边@句話表明教材只是一個引導,是教學課程的一小部分。在進行課堂閱讀教學時,一方面教師要遵從教材的程序施教,另一方面在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要加上自己的經驗方法,通過對文章進行深刻的認知、把握、探究、感悟、總結、思考,從而引領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在教學中不斷總結經驗,因材施教,一切從實際出發,適時改變教學策略,使閱讀教學發揮應有的作用。
(三)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閱讀能力,關乎學生平時的閱讀量和理解能力。但是對于很多閱讀興趣缺乏、語文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面對語文習題或檢測是不是就束手無策了呢?當然不是,不管是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還是比較重要的語文考試中,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閱讀水平。首先要看清楚短文下面出示的題目,因為閱讀的目的是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檢驗閱讀水平的依據是是否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因此,文章的主要思想蘊藏在題目中。然后帶著問題認真閱讀文章,深刻揣摩作者的內心所想,盡量提煉出文章主旨。每篇文章都有一個中心,只有在認真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從文章的具體內容中提煉出來,才是真正的理解。不可只抓住只言片語,主觀臆斷(憑臆測來斷定),停于表面現象。最后在答題時可盡量用文章內的語言回答,也可將文章的中心思想轉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概括整理。
(四)運用情境教學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1.創設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創設有針對性的問題情境,有利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問題、找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2.借助學生的典型錯誤創設情境
借助學生的典型錯誤創設情境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中通常會出現一些錯誤比較典型的觀點,而這些觀點往往具有針對性,因此在情境創設時借用這些典型的錯誤可以更好地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從而避免問題的再度發生。另外,在教學中,適當地創設一些錯誤觀點,以供學生評述,這樣就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3.借助生活體驗創設情境
情境創設就是為了強化學生的真實情感體驗,以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認知能力。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合理地將學生的日常生活體驗引入情境,學生就可以借助自身的生活體驗合理構建正確的知識架構,從而加深對于文章內容知識的理解。
(五)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閱讀教學直接影響學生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語文水平的提高。學生必須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從而理解課文及其他閱讀材料的意思和意義,進而提高寫作能力,同時對其他學科也有促進意義,可以加深對其他科目的理解和掌握。高中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耐心指導,需要長時間的慢慢積累,因此,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對語文閱讀教學觀念、方式和內容的改革創新,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六)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拓展課外閱讀
正確地進行課外閱讀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寫作水平的重要途徑和保證。在明確課外閱讀的目的之后,教師應給學生提供正確的課外閱讀指導方法。教師不但要讓學生知道要讀什么書,而且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要讀這本書,怎樣讀,讀后有什么感想等。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低,除了認識上的原因外,主要是因為方法不對。因此,語文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如結合學生喜歡聽故事的特點,教師有意識地挑選一些精彩生動的故事片段,在課堂上講講,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便突然停止,引發學生產生想迫切看看這本書的愿望。課本中有些課文是節選的,這些課文內容豐富,意義深刻,僅課堂上學習,很難理解透徹。教師在指導學習這樣的課文時,可推薦學生到課外閱讀一些名著,鼓勵學生閱讀原著。這樣既促進了課內學習,又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
總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作,要增強高中語文教學現代文閱讀教學效果,教師就要采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不但要考慮“教法”,更要考慮“學法”,只有這樣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