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摘 要: 考研數學是我校針對大三立志于考研的學生新開設的一門綜合數學課程,對于獨立學院而言,這是一項全新的嘗試。教學研究中心的老師們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努力建構著考研數學課程的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關鍵詞: 考研數學 教學過程 教學模式
考研數學是我校針對大三立志于考研的學生新開設的一門綜合數學課程,它由高等數學、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三部分組成。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希望幫助學生進一步復習鞏固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延伸并拓展知識,使學生逐步適應考研數學大綱的要求,提高考研數學的應試能力。對于獨立學院而言,這是一項全新的嘗試。而對于教授這門新課程的老師而言,同樣面臨著比教授一般數學課程更多的挑戰。雖然起步階段困難重重,但學校、教務處和公共課部領導都高度重視該課程的開展工作,還特別成立了考研數學教學研究中心,這些都為課程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教學研究中心的老師們結合我校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和特點,認真分析和研究考研數學大綱和近15年的考研數學真題命題規律,大膽嘗試,積極探索,努力建構著考研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
一、建構考研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準備
1.了解學生。
很多考研學生在剛剛進入大學時可能并沒有很強的考研意愿,但是隨著教學的不斷深入,大多數學生在后期不斷與社會的接觸中,感受到學歷低所帶來的種種不平等待遇,因而激發了考研愿望,希望通過讀研改變自己的就業境遇。近年來,學校不斷加大考研宣傳力度,通過各種有效途徑鼓勵和幫助學生考研,考研氛圍越來越濃,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積極投入到考研隊伍中。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考研學生都對考研的要求及報考的相關流程都不夠了解;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是通過網絡獲取考研的相關信息,或者在與老師及同學的交流中了解一些;在考研資料方面,學生都還是非常重視的,幾乎每位考研的學生都購買了一些考研資料,卻只有半數學生會利用其他的輔導資料,少數學生會借閱或購買歷年考試大綱等。
2.研究大綱和真題。
碩士研究生數學考試分為三類:數學(一)、數學(二)和數學(三)不同的專業需要參加不同類別的數學考試,不同類別考試的要求和考點也不相同,考研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既要遵照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與梳理,又要分析研究歷年考研真題的側重點、風格和規律,這樣才能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達到考研大綱的要求。為了幫助學生盡快達到考研數學大綱的要求,考好數學,我們對近15年的歷年考研數學真題考點的分布進行了細致的總結分析,并將它們融入到各個章節中,貫穿考研數學課程教學的始末。
二、建構考研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
1.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奧蘇伯爾有一段經典的論述:“假如讓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學家僅僅歸納為一條原理的話,我將一言蔽之: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學生以往知道了什么,要探明這一點,并應就此進行教學。”這段話道出了“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掌握了這個標準后,我們在考研數學的教學中堅持將考研數學基礎知識的講解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始終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了解他們已知的,分析他們未知,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這體現了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學生不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知識并提高能力。因此學生學習和鞏固考研數學基礎知識的過程就是自我生成的過程,這種生成是他人無法取代的,是由內到外的生成,而不是由外到內的灌輸,其基礎是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按照這種方式獲得的考研數學基礎知識能使學生經久不忘,自然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教學過程中“活用”教材。
考研數學課程學時有限,而內容眾多,并且要達到考研大綱的難度,因此決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講解。如果我們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學精神和智慧,并對教材知識和各種權威的考研數學輔導資料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就能選取更好的內容,充分有效地將考研數學大綱所規定的基礎知識激活,形成具有自己教學個性的知識。與此同時,我們既要有能力把問題簡明地闡述出來,又要有能力引導學生探索、舉一反三和自主學習。按照這種方式處理過的教學內容能最大限度地節省時間,并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教學過程中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為。
(1)教師由課堂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在考研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幫助和鼓勵他們逐步克服畏難情緒,我們可以采用個別學習,同桌交流、小組合作、組際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討論和解決歷年的考研數學真題,這些形式為學生主動解決數學問題提供了合作交流的空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或團結協作而得到正確答案的喜悅將促使他們進一步增強信心,并激勵他們課下練習同類型的其他題目。
(2)教師變知識的傳播者為學生獲取知識的引導者。
傳統教學法認為“傳道、授業、解惑”是教師的天職,課堂上教師的任務就是想方設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完全處于被動地位,思維活動完全受教師的支配,這種教學方法不能發掘學生的潛能,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在考研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不僅教會學生考研數學的基礎知識,還成為他們自主探索和獲取解題能力的引導者,引導他們明確方向,提示他們打開思維,激勵他們不畏困難、奮勇前行,那么學生從中所得的情感和能力上的收獲都將是我們無法估量的。
(3)教師要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在考研數學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我們主動由“站在講臺上”變為“走到學生中去”,使自己成為學生中的一員,與學生共同探討考研數學學習中的問題,以交流、合作、商討的口氣與學生交流心得、體會,這樣學生會“親其師,信其道”。遇到什么問題都愿意與老師講,互相交流。這樣將促進教學相長,教師的授課能力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之提高。
4.教學過程中注重現代教育技術的有效利用。
為了更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我們可采取多媒體課件與板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利用課件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點,理清前后章節內容邏輯關系,展示典型例題和歷年相關真題;利用板書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強調解題步驟;再利用課件總結解題方法,點撥解題技巧,分析并預測命題規律。課后布置作業和練習,學生可通過考研交流群提出疑問,教師則在線解答問題,同時分享好的解題方法。對于較難的問題還可制作微課上傳,學生可下載反復觀看。
三、實證效果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一大批學生特別是文科類學生已逐漸克服了最初的畏難情緒并適應了考研數學的難度。通過單元測驗與綜合考試成績的分析與比較,我們也發現實施了新課堂教學模式后的學生的成績更穩定,很少出現大的波動。當然考研數學課程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建構是一項系統和長期的工作,我們還應在教學中繼續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反饋結果,不斷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啟東.數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J].數學通報,2001(2).
[2]時銘顯.美國工程教育改革與發展趨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5).
[3]賈俊梅.淺析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應用在高等數學教學中[J].內江科技,2012(6).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教研項目;項目編號:2014CYYBJY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