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無論是夸大宣傳、制假售假,還是商品退貨難,網絡刷單制造虛假繁榮,這些不法行為層出不窮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違法成本太低。
2015年,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凈化消費環境,我國出臺了一些有針對性的法規和辦法,比如新《廣告法》《關于加強和規范網絡交易商品質量抽查檢驗的意見》等,一年過去了,這些法規和意見落實的情況如何?工商和市場監管部門做了哪些具體的工作?2016年工商監管部門在保護消費者權益方面還會出臺什么樣的新規?
3月5日第一個走上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部長通道”的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針對媒體關注的打擊網絡假貨問題表示,目前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加強網購商品監管,包括制定監管辦法抽查商品,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推行7日無理由退貨,并公布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退貨范圍和標準,以更好維護消費者權益。此外還在建立企業信用系統,通過企業自律、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多方共治讓消費者買上放心產品。
2015年,工商系統著力加強了對網絡消費的監管。有數據顯示,2015年網絡零售額達到了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小到美甲、外賣、按摩,大到家居、裝修、租房,電子商務的力量已經滲透進當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去年一年,全國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共受理網絡購物投訴14.58萬件,同比增長87.3%,與“十一五”末相比增長了77.67倍,連續兩年排在服務類投訴首位。從投訴問題看,網絡購物商品質量和虛假宣傳等問題比較突出,投訴量分別為3.7萬件、2.21萬件。商家拒絕執行“7日無理由退貨”規定、發貨遲延等也在投訴問題之列。
所謂的7日無理由退貨,源自2014年3月15日正式實施的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除特殊商品外,網購商品在到貨之日起7日內無理由退貨。可是很多消費者反映在網絡購物過程當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商家以種種理由拒不賠償。
3·15前夕,央視財經頻道《消費主張》欄目在對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進行專訪時,張茅指出,針對這些問題,工商總局加強了抽檢、抽查,同時對抽檢結果進行公示,促進商家自律,特別是第三方交易平臺,通過各種方式促進它自覺把握商品質量,落實好7天無理由退貨。“我們針對7天無理由退貨,制定了一個實施方案,具體規定了哪些能退貨、哪些不能退貨,在經營者和消費者之間取一個最大公約數、共同認識,同時加強宣傳教育,強調依法行政。”
2015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京東商城、1號店,攜程旅游網、蘇寧易購、唯品會、當當網、亞馬遜、大眾點評、美團網等十家電商企業28日在國家工商舉行的座談會上,簽訂承諾書向社會承諾,將切實履行經營者首問責任,積極落實賠償先付制度,為消費者營造安全放心的網購環境。此舉正是為了落實工商總局2015年3月下發的《關于完善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
張茅指出,意見下發了快一年了,目前一些大的商場、大的網絡交易平臺,都在逐步落實,對退貨糾紛進行預付。
2015年年初,淘寶網和工商總局曾經因為網購監測數據產生過爭議,在隨后的兩會記者新聞發布會上,工商總局張茅指出,要打擊假冒偽劣行為,最根本的還是加強企業誠信意識、建立企業信用體系。如果賣了假貨、侵犯了知識產權,就要有記錄。有記錄以后,就會進入企業信用檔案,其經營活動就要受到限制。增強企業的信用自律意識,建立整個社會的信用體系,可以說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治本之策之一。
今年的兩會上,張茅再度表示,“全國一張網”,即把一個企業所有的工商登記信息和受到的處罰都歸集到企業名下,便于社會各界查詢的措施已經在去年開始實施。北京、上海、天津、重慶、江西、福建和貴州7省市已全面展開“一張網”建設試點。“經過去年‘雙十一的抽查,我們發現了275家經營異常企業,其中很多企業積極修復,起到了增強企業信用的目的。我們計劃今年底,完善國家企業信息網,真正起到建立企業信用制度、規范企業行為的目的。當這張網建成后,企業信用、競爭秩序就會好轉。”
不過,網絡購物除了天貓、京東、亞馬遜等大電商平臺之外,淘寶網店其實是更為常見的一種模式。只要一部手機,交一定數量的保證金,淘寶網店就可以輕松開起來。但是,一旦出現侵權問題,消費者想要找商家討個說法,可不是那么容易了。這樣的小店也給工商人員的執法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張茅指出,工商總局現在要求具備條件的網上經營要進行工商注冊,一些不具備條件的,比如經營不夠穩定、沒有固定地方等等,也應該逐步規范。“現在的主要辦法是到第三方平臺進行實名登記,有些還要預交保證金,要求網站自律、小店自律,再一個,第三方平臺是第一責任人,就是你這個平臺的網店出現問題以后,工商部門首先要追究你網站的責任。”
與網店類似,微商也屬于活躍于微信朋友圈的“游擊隊”。如今,朋友圈里“商風”勁刮,刷一下微信朋友圈,總有認識或不認識的朋友在“朋友圈”里發布各類商品代購的信息,其中不乏學生、全職媽媽,不少人開始吐槽“看朋友圈就像逛淘寶”。但是,微商其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網店,而更像是朋友與朋友,個人與個人之間的交易。而這種微商交易實際上存在很大的風險。之前淘寶網的制假售假團伙就紛紛向微商轉移,熟人、半數人之間的隱秘交易導致舉報、查處更加困難。
中消協報告指出,“微商”,已經成為了新的投訴熱點。為此,國家工商總局已將微商交易納入監管范疇。但是如何更好地監管,還未有更加具體的措施出現。不過2015年已經出現多起因為微商售假而被判刑的案例。
其中一個案例是一名年輕的何姓婦女在朋友圈發布假冒大牌包袋、手表以及化妝品的信息,接到訂單后轉發給廣州的朋友,由朋友從生產工廠直接發貨給買家,何某賺取中間的差價。就這樣,短短幾個月的時間,銷售金額就超過了10萬元。在遭到舉報后,何某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緩刑兩年,并被處罰金6萬元。作為浙江省第一起利用微信平臺售假入刑的案件,無疑對售假的微商具有極大的警示作用。
2016年春節過后,浙江安吉的10名微商因為售賣無生產日期、無生產廠家、無批準文號的“三無”散裝“減肥膠囊”,而被判處有期徒刑6年6個月至拘役4個月不等刑期,并處罰金200萬元至1萬元不等。作為上線的朱某夫婦將成本不到2毛錢一粒、含有違禁成分的膠囊以高價批發給下線,獲利100萬。而7名下線都是擅長用網絡的80后和90后。他們在明知不是正規廠家生產、也不明確膠囊成分的情況下,同樣通過微信等方式,描述自己已經親身體驗這款具有減肥療效的膠囊,并向更多的朋友進行廣告宣傳、銷售。
而一篇廣為流傳的帖子《微信朋友圈賣面膜真相》想必大家一定還記憶猶新。這種不斷靠發展下級代理而銷售產品的策略跟傳銷的相似度極高。這些來路不明、聞所未聞的面膜不僅品質堪憂,而且出了問題立馬改頭換面,起個新名字再來一遍擊鼓傳花的游戲。你想找到賣家解決問題,可能只會遭到被拉黑的悲慘的命運。現在消費者能做的,似乎也只能謹慎謹慎再謹慎了。
在3月15日播出的央視3·15晚會上,暗訪記者曝光了互聯網平臺普遍存在的刷單現象。可以說,這是另外一種假冒偽劣,它甚至比制假售假更加難以防范。
刷單屢禁不止的癥結在哪兒?電商平臺該如何打擊刷單?3月16日,《新民周刊》記者就此采訪了阿里巴巴首席治理官鄭俊芳。
鄭俊芳指出,刷單在業內被稱為“虛假交易”,刷單最大的危害是給消費者造成一種誤導和欺騙,制造店鋪虛假繁榮,這跟虛假廣告類似。現在刷單儼然已成為社會亂象之一。從早年的玩游戲“刷級別”、看電影“刷票房”,唱歌“刷榜單”,到如今電商刷單,還有近期在線旅游、團購網站也被曝存在刷單亂象、銷量數據造假……淘寶為此花重金、出臺最嚴的標準在治理打擊刷單,但是從客觀上講,很難在根本上杜絕刷單行為和欲望,它無處不在,正在侵蝕各行各業。
“刷單已經在電商平臺之外,形成了成熟的上下游產業鏈。比如刷手是通過QQ群、QT語音群、微信群、空包網、YY語音聊天室等其他工具聯系。物流也是其中重要一環。所以我們積極聯手中通、圓通、申通等快遞公司,請它們在內部告示,禁止受理淘寶、天貓平臺商家炒信快件,希望能把整條刷單鏈路的各個環節切斷。我們也一直在配合公安、工商打擊刷單團伙。”
在2016年2月15日至3月15日的一個月內,因為涉嫌刷單問題,有22萬多個賣家被淘寶處以“降權”的處罰。“降權”意味著這些店鋪完全得不到展示機會,與賣家被降權同步處理的是,39萬多個相關刷單的商品也被降權,與之相關的銷量也被清零處理。同時,有嚴重刷單行為的6000多個賣家被封店,1萬多個賣家被處以不同程度的扣分處罰。
但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關停一家店鋪,刷單者可能另開一家新店又卷土重來。工商部門現在也面臨同樣的問題。有些地方的工商配合非常積極,但是面對刷單者也找不到強有力的執法處罰依據和有效震懾手段。“我們也在積極推動立法,希望司法系統能出臺司法解釋,盡早作出判例,共同凈化社會誠信環境。”
鄭俊芳透露,淘寶網曾對一批刷單的賣家店鋪和參與刷單的買家同時做了處理。但是買家對此不服,到法院告淘寶。“淘寶通過大數據模型向法庭證明了原告存在虛假交易的事實,同時列舉多個異常點(比如同機賬號、物流單號等),最終說服法院認定虛假交易確實存在,原告當庭撤訴。“這是司法領域第一次認可大數據治理虛假交易的證據鏈,是非常了不起的進步,這個案子也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讓我們看到依法治理刷單的希望。”
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2015年的兩會記者會上就明確表示過,網絡交易不是法外之地,正在積極推進電子商務立法。只不過立法的推進不可能一朝完成,在傳統的監管方式已經完全不適應新形式的前提下,如何制定一部合適的法律法規,這無疑是擺在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唯有聽取電商、互聯網企業意見,加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才能共同破解網購中出現的新問題。
無論是夸大宣傳、制假售假,還是商品退貨難,網絡刷單制造虛假繁榮,這些不法行為層出不窮的一個重要原因還是違法成本太低。張茅稱,如果增加了違法的成本,使企業支付不起甚至無法經營,處處受到限制,甚至罰得企業傾家蕩產,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秩序才能有根本的好轉,這些假冒偽劣的產品才能逐步消失,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才能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