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榮
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王東榮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依托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度假、旅游觀光、養生養老、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手工藝等,使之成為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新興支柱產業。”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是發揮農村的獨特優勢,深度挖掘農業的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撐;是農業和農村實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轉變農業增長方式,讓農村成為可以大有作為廣闊天地的重要途徑。
本世紀初開始,上海郊區在推進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的農業旅游等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存在缺乏規劃和有序發展等方面的不足。但隨著市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費需求的提升,上海周邊地區較高品質的鄉村旅游和休閑度假產品越來越受到市場青睞,上海市民到郊區出游的人數從2013年以來呈減少趨勢,發展高品質的鄉村旅游和休閑度假產品已成為郊區農村旅游業亟待研究的問題。本期發表了一組專家在這方面的研究文章,供大家研究參考。
我們要提高思想認識,把思想統一到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上來。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發布了一系列鼓勵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文件,國務院辦公廳發了國發[2014]31號、國發[2015]62號文件、國土資源部等部門下發了國土規[2015]10文件,對加快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相關扶持政策都作了具體部署,各級領導和主管部門應提高認識,加快落實。要強化規劃引導,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財政貼息、設立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扶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業發展,著力改善休閑旅游重點村進村道路、寬帶、停車場、廁所、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服務設施。
要積極扶持農民發展休閑旅游業合作社。引導和支持社會資本開發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休閑旅游項目。加強鄉村生態環境和文化遺存保護,發展具有歷史記憶、地域特點、民族風情的特色小鎮,建設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魅力村莊和宜游宜養的森林景區。要依據各地具體條件,有規劃地開發休閑農莊、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露營、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振興中國傳統手工藝計劃。要開展農業文化遺產普查與保護。
要積極保障旅游業發展用地供應,有效落實旅游重點項目新增建設用地,對符合相關規劃的旅游項目,按建設時序分別及時保障落地;加大旅游扶貧用地保障;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通過盤活農村閑置房屋、集體建設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場和水面等資產資源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要將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項目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合理安排,對旅游業用地實行分類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