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彥
淺談學生的自我教育
唐明彥
自我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學生要達到這種境界,離不開教師的巧妙引導和學生的積極參與。班主任要巧妙地尋找契機或教育媒介,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前進。
大多數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都會給學生婆婆媽媽,喋喋不休的感覺,總是怕學校的事情叮囑不到位,為了“放心”,甚至占用自習課的時間。但還是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為此,我反思了問題所在。隨后,在進行班級管理時,我就盡量少說。但是作為班主任,有的問題不說不行,于是,我利用班級日志作為引導學生參與的媒介,達到學生自我教育、增強責任心的目的。
我讓學生輪流當值日班長。當班長這天,這名同學和常規干部一樣,既是班主任的管理助手,又是值日生,負責紀律管理,在黑板上板書名人名言,認真記錄班級日志。我每天根據日志信息,及時處理班級事務和糾正學生的不良行為。第二天早上對頭天的情況做個總結,并從我的角度出發給同學們提出合理的建議和殷切的期望。好的建議、深刻真誠的學生感言,用文字的形式寫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優化了班級管理工作。
自記班級日志以來,我很少在班級里長篇大論。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班里的情況卻好了很多,自習安靜了,學習氣氛濃郁了,衛生也改進了。學生認同這種新穎的教育方式,學生之間更易溝通交流,沒有老師下壓式的教育,觀點更容易接受。書面語言本身具有可保持性,而口語往往不容易記住,且易產生聽覺疲勞。學生在閱讀文字的時候,比單純的聽更有思考的空間。道理想明白了,學生自然就樂于改變自我。實踐證明,值日班長填寫班級日志的方法,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實現學生自我教育,培養學生責任心,是行之有效的。它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媒介,是班級管理的信息來源,是學生能力提高的助力器。
劍鼻蝠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屬于雜食性動物。蝙蝠科動物的吻鼻部均長有鼻葉,這是一種構造復雜的皮膚衍生物,和蝙蝠自身具備的發射超聲波的功能息息相關。
不同區域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對當地產業結構的研究有利于指導正確的政策制定,有利于對具體問題的具體解決,有利于充分發揮地區優勢,有利于發揮部分促進整體的作用。對當地環境分析可以更好地吸收國內外各地區的優秀理論成果,結合當地的現實情況對當前的經濟狀況做出正確的分析,從而制定合理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
由上可見,“巧”“拙”字均有不少義項,兩個詞的較早義、引申義等均與道德倫理、心性問題等沒有什么關系。那么問題由此而來:“拙”、“巧”的義項如此之多,為何后世儒者卻偏偏把這兩個詞與道德倫理問題聯系到一起?而且,由前文考察可知,“拙”的“質樸、原始”義與“巧”的“人為、做作”義,都是后來才有的引申義,而非其原始義或者較早義。那么,“巧”“拙”與道德發生關聯的路徑是什么呢?
當然,每個學生都是不可復制的個體,隨著成長環境的不同,性格的迥異,每一種教育方法都不是萬能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盡可能的“身懷絕技”。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所以光是寫班級日志,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是不夠的。很多時候,班主任一旦遇到突發事件,就對學生大聲呵斥,甚至妄下結論,不利于學生之間矛盾和事件的平息。教師如果用一種冷處理方式對待,讓學生達到自我教育,很有可能使事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課間活動,學生之間出現矛盾甚至打架的現象在所難免。如果教師在事件的高潮時不加調查,武斷地對學生進行劈頭蓋臉的批評,各打五十大板,只能導致學生各執一詞,互相不服。教師如果在及時制止兩人的矛盾時,給予學生冷靜反思的機會,效果可能就不同。例如我班上曾發生過一起流血事件,小李同學將小張同學的頭打破了,還激化了雙方家長的矛盾。但在整個教育過程中,我并沒有對小李實施批評,而是利用課余時間將小李帶到小張家里,讓他切實體會頭被打破給小張所帶來的種種不便和痛苦。小李感觸很深,在小張家里痛哭流涕,悔恨不已。我正是將學生擱置處理,利用小李的身體力行,切實感受到自身的不當行為給別人帶來的傷害,充分喚醒小李內心世界的人性光輝,用自我的力量實施教育。同時,也讓他感受到班主任對自己的寬容和諒解,讓他在師愛的感召下自我教育,高效成長。
通過這個事件帶給我許多思考:首先,通常教育孩子都是正面的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但是長期的使用之后,就可能使孩子在情感上產生某種“抗藥性”。如果出其不意地采用“自我教育”的方法,有時效果會更好。從小李的轉變中,我發現“自我教育”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不丟學生的面子,雖然無痕卻有著驚人的力量。其次,對學生最好的教育,就是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種理智,即使學生犯了大錯,老師說話也不要過頭;而是要冷靜,轉移或化解一下自己心中的怒火。當學生覺得“暴風雨”要來臨的時候,老師給予的恰恰是平等的、冷靜的和風細雨,甚至只是發出一個不在意的暗示信號,反倒會產生理想的教育效果。從而調動學生內心的自我,實現教育的自我價值。
總之,教師與學生間的“無聲”交流可以是眼神的交流、沉默的暗示、日志的批閱等。文學巨匠巴金老人指出:藝術的最高境界是無技巧!教師工作中的“無聲勝有聲”,于此具有異曲同工之妙。“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讓無聲的語言增進師生的默契吧!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市臨桂區茶洞鄉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