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平 唐紀華
不斷創新經營方式浦遠蔬菜園藝合作社走上成功之路
■葉建平唐紀華
上海浦遠蔬菜園藝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目前已擁有配送中心1家,石湖蕩鎮綠葉菜生產基地537畝,泖港鎮綠葉菜生產基地800多畝,常年種植以青菜為主的綠葉菜。合作社實行“合作社+配送中心+生產基地+生產小組”的經營模式,綠葉菜年上市量1萬噸左右,年配送量2.5萬噸,年產值5000萬元。近年來,上海浦遠蔬菜合作社不斷創新經營方式,特別在綠葉菜的生產和銷售方面不斷創新務實,合作社在提高綠葉菜產量、確保質量安全、保證市場平穩供應以及提高菜農收入方面均取得較好的成效。
(一)抓生產
1.劃分生產小組,提高綠葉菜產量。專業合作社現共有基地種植面積1337畝。為了實現精準化管理,根據生產能力不同,劃分15個生產小組,并確定生產小組長。每小組菜農5-10人,生產面積57-110畝。每個生產小組長平時加強生產管理,產品均由配送公司負責銷售,各小組的生產人員在農業投入品和蔬菜銷售等方面沒有后顧之憂,集中精力種植青菜等綠葉蔬菜。由于單個品種的種植技術容易掌握,生產人員容易成為行家里手,種植水平得到較大提升。以青菜為例,常規的青菜生產基地,每人種植面積(大棚)3畝左右,而合作社每人可種植在8畝以上;而每畝青菜年產量達到10噸左右,高于常規青菜畝產量的20%以上。
2.組建銷售隊伍,提高蔬菜經濟效益。合作社組建了24人的配送中心,先后與復旦大學等23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常年穩定的供貨關系,簽訂配送合同。同時根據合同的蔬菜品種與供應數量,具體到每天分配到生產小組。根據配送中心的要求,生產小組只要將規定采收的青菜分揀整理裝箱,并稱重記錄產量,統一包裝標準、標識。配送中心按照當天市場價收購蔬菜,統計產值,交由合作社按月結算。在滿足配送中心需求的前提下,對超產的青菜,由合作社安排直接上市銷售,特別在上海市場青菜價格低迷時,積極尋找福建等外地市場,幫助菜農提高經濟效益。
3.加強培訓指導,提高生產水平。為提高單位面積的蔬菜產量和質量,上海浦遠蔬菜園藝專業合作社邀請市、區蔬菜技術部門,在蔬菜生產基地舉辦各類技術培訓和現場指導,提高合作社種菜的科技水平。合作社利用統一供應青菜種子平臺,積極組織推廣耐高溫、高產穩產的青菜品種,保證青菜在高溫條件下正常生長。同時,基地積極推廣“四誘一網”等綠色防控技術,減少病蟲害發生的基數,減少化學農藥使用次數和數量。合作社還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做好精準施肥,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特別在高溫期間,積極推廣遮陽網避高溫青菜栽培模式,提高“夏淡”期間的青菜上市量。
(二)抓質量
1.提高安全監管責任。合作社每年與種植戶簽訂安全使用農藥責任書,明確蔬菜質量安全責任。為了提高種植戶安全使用農藥的自覺性和責任心,規定在上市蔬菜被檢測農藥殘留超標,則扣除該批上市蔬菜營業額的5%-10%,作為罰款處理。
2.加強技術指導。合作社統一供應補貼推薦農藥,杜絕禁用農藥在蔬菜生產上使用。根據“四個最嚴”的要求,重點圍繞使用濃度和安全間隔期,對推薦農藥加強技術指導。幫助菜農做好田間檔案記錄,并及時做好信息上網,做到上市蔬菜質量可追溯。
3.加強上市檢測。合作社設有農殘檢測室,每天對每批上市的蔬菜進行快速定性檢測,做到“不檢測不上市,不合格不上市,不承諾不上市”。同時,結合市、區兩級定量檢測任務,加大對上市蔬菜抽檢的頻率,提高上市蔬菜質量。
(三)抓服務
合作社加強對生產小組和種植戶的服務。合作社每年為各小組組織大型作業翻耕機械,深翻土壤兩次,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保育能力;全年的排澇設施由合作社統一調度,以提高蔬菜生產基地的抗災能力;基地內大棚、道路、溝渠等生產設施由合作社負責維修,合作社還承擔土地使用費、設施維修費、水電綜合費用等,解決菜農在生產運行中的擔憂。同時,充分發揮生產小組長的作用。各生產小組使用青菜種子、農藥、肥料、小型農機具、小型翻耕機、噴霧器等農資,統一由生產小組長到倉庫管理員處登記領取分發,由種植戶各自操作使用。
上海浦遠蔬菜園藝專業合作社通過創新經營模式,培育了生產和配送的專業隊伍,提高了生產基地和配送中心的經濟效益。合作社根據各生產小組的產值,按合作社40%、生產小組60%的比例進行分配(如果市場價過低時,合作社所得比例會適當下調)。合作社對配送中心制定一系列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根據配送業務量、安全生產等指標綜合考核,獨立核算分配。由于合作社實行了切合實際的分配機制,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都未出現大起大落的現象,合作社總體效益較為穩定。各生產小組的種植者人均年收入可達到7萬元左右。
蔬菜生產成本逐年上漲,蔬菜生產經營效益下降,制約了青菜等綠葉菜品種的生產和供應,對規?;a基地和合作社的生存發展形成較大壓力。上海浦遠蔬菜園藝專業合作社通過創新經營形式,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其做法和成效對全市蔬菜生產特別是規?;献魃绲纳a管理具有啟示作用。
(一)抓好生產強銷售
蔬菜生產是基礎,蔬菜銷售是關鍵。合作社通過生產管理、技術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青菜生產水平,提高蔬菜單位面積產量,為提高菜農的經濟效益奠定較好的基礎。同時,合作社充分發揮配送中心的作用,不但做到定單生產,而且當出現氣候適宜青菜生長和菜價低廉時,積極開拓市內外市場,提高菜農的種菜積極性和經濟效益。
(二)統分結合強服務
通過提供服務,規范蔬菜種植。在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和合作社的蔬菜生產過程中,要做到統分結合。合作社按照40%與60%的比例分成,把合作社的發展與種植戶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充分發揮農民種菜的積極性,提高農民種菜的經濟效益。合作社在蔬菜生產過程中,在農業投入品、保護地設施菜田維護運行、抗災措施落實以及機械化操作等方面全方位搞好服務,讓菜農全心全意從事蔬菜種植,提高蔬菜上市量,從而防止合作社采取“一包了之”現象的出現。
(三)創新制度強考核
合作社在蔬菜生產管理配送等方面建立了制度,特別在蔬菜質量與銷售方面不斷創新,為合作社的正常運行提供了保證。同時,合作社建立對制度的考核,使制度落實于行動。比如,對生產小組長管理制度的考核,使組長真正發揮作用,在小組里落實各項措施,掌握生產人員動態情況,真正確保抗災等各項措施和任務目標落到實處。合作社還通過對生產小組長考核,發放種子之外等農資投入品。
(作者單位:上海市農業委員會蔬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