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吉林 132011)
大學生就業能力形象塑造研究
張琦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吉林 132011)
大學生就業能力形象包括就業能力理念形象、就業能力形象及就業能力視覺形象。大學生就業能力形象傳播的途徑多樣,通過傳播,能夠建立信心,提高廣大師生的就業能力形象意識,提升學校在社會公眾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大學生;就業能力形象;傳播
所謂形象(identify),是指公眾對組織的個別或整體特征的總體印象和評價。組織進行形象塑造的目的就是通過向公眾展示富有個性魅力的組織形象來贏取公眾對組織的理解、認同、支持,提升組織在公眾心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所謂就業能力(employability),又稱可雇傭能力、可雇傭性,通常被認為是“在特定勞動市場的勝任素質或對未來職業的適應能力”。大學生就業能力形象(students employability identity)就是大學生及其大學生所屬的院校、院系、專業在當前勞動力市場的勝任素質、匹配度及公眾對其在未來職業適應能力的整體印象和評價。從形象的主體來看,它既可以是大學生個體層面的自身形象要求,也可以是學校、院系等組織層面的形象要素。
從構成的三個層次來看,“大學生就業能力形象”由視覺形象、理念形象、行為形象構成。其中視覺形象是理念形象、行為形象的外在表現,是公眾對就業個體及其個體所在學校院系的視覺形象。就業理念形象是視覺形象和行為形象的基礎,是三者中最關鍵的一環。
(1)就業能力理念形象。組織理念形象由組織的價值觀、使命、目標、個性等構成,價值觀是理念的核心。因此,一所高校所秉承的大學生就業能力理念,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該校將哪些能力視為對本校學生的就業能力,以及通過何種方式讓學生獲得這些能力。它反映了一所高校在當下對現實及未來就業服務模式的深刻理解,是一所高校在就業服務理念上區別于其他院校先進、獨特的個性,也是該校高層領導者眼界和水平的集中體現。將理念進一步融合廣大師生觀念、引導和激勵師生行為,理念逐漸由內向外輻射和傳播,爭取更多公眾的理解和支持。
根據用人單位及相關專家的調查發現,專業知識及應用能力、團體溝通合作能力、學習創新能力,社會交往及自我展示能力等是被提及最多的能力要素。隨著社會時代的快速發展,就業單位越來越注重“一專多能”的人才。這就意味著高校還應根據國家的相關政策、學科專業前沿動態、經濟社會發展趨勢、行業市場發展現狀以及學校優勢資源、發展定位等,在理性思考和綜合評估的基礎上,探索適合行業發展及該校學生、獨特的就業能力要素。從“行業——學?!獙W生”三個層面、“共性——個性”兩個角度去構建就業能力要素庫,并對要素庫的內容進行持續的評估和調整,使得無論是企業、學校還是大學生本人都能更為全面、靈活地確定既能適應當下,又能面向未來,既符合共性,又具有個性的就業能力要素目標及就業需求,為進一步大學生能力培養理清方向。
如何讓學生獲得相應的能力也是高校就業能力理念的重要內容。以前,高校常常采取“通識知識學習+專業學習+社會實習實踐”的方式讓學生獲得相應的就業能力。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多種資源加以整合共同促進學生就業能力提升更具現實適應性,在不久的將來,高校不僅要培養優秀的人才,更是要以就業服務工作為引擎,吸引更多相關的行業組織、生涯發展專家、學生家長、政府等各類公共資源、共同打造適合勞動力市場需要的人才,共同分享大學生就業能力提升帶來的收益。
(2)就業能力行為形象。行為形象是理念形象在組織及其成員行為上的具體表現,反映了組織理念對組織及其成員行為的引導、規范和約束。就業服務部門是高校開展就業服務工作的專門機構,是高校及其畢業生連接社會市場的紐帶,也是高校與廣大公眾在就業問題上進行溝通交流的“公關”部門。就業服務部門應靈活構建適合該校學生,順應社會人才培養需要的就業能力理念體系。作為個體就業能力的促進者,在原有的就業課程之外開展專家式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就業咨詢,舉行就業創業活動,創造更多的實習實踐機會;作為資源的整合者,需要采取多種方法吸引社會資源共同參與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作為信息的搜集和發布者,應在掌握相關就業政策法規、就業形勢、招聘形勢等信息基礎上建立集多功能于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和信息傳播集散中心。
專業知識技能是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核心、而這兩者與專業教育實踐密不可分。鼓勵專業教師主動更新知識技能,積極參與行業實踐,有效利用全校范圍內的學科資源和人才資源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加強校企合作辦學,開展特色的專業教育實踐。為引導和鼓勵廣大師生行為,制定與學校就業理念相符合的、科學的就業能力評價機制,滿足公眾的實際需求。例如制定就業能力評價指標、相關職業資格認證、舉辦技能大賽等。
(3)就業能力視覺形象。視覺形象是組織理念的視覺體現,是經過精心設計的,能體現組織理念及行為模式的視覺標識。通常包括組織的符號特征(如名稱、標志、標準字、標準色等)、外部特征(如自然環境、室內設計等)、產品特色(如產品的樣式、外觀、包裝等)、技術設備特征(采用何種獨特技術、流程進行生產加工等)等等。例如制定能夠體現學校就業能力理念的校訓、口號,設計與就業能力理念相符合的院徽、技能大賽的活動標識、比賽項目等。
國內高校就業能力形象傳播不僅要通過校內師生傳播,也要對行業組織、家長等社會公眾進行外部傳播;傳播內容不僅要以招聘信息、面試宣講會為主,而且要對學校的就業能力理念、培養模式等進行傳播:在傳播策略上不僅向公眾進行傳播,而且要在相關領域和行業內尋求反饋互動。國內高校要針對就業服務工作時刻擁有公關傳播意識。隨著全球化、“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及行業競爭加劇,高校必須建立起主動、敏銳的就業服務傳播意識。在廣大師生中展開就業能力形象傳播,增進社會公眾對學生就業能力形象的了解,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1)針對不同的公眾進行分類傳播。針對大學生增加社會實踐、創業的機會,在畢業前多參加就業單位的頂崗實習,了解未來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個人與工作的匹配程度。針對用人單位,注重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就業能力理念培養模式,做到定向培養,避免教育資源浪費。針對家長和公眾,傳播就業學生為社會帶來的回報效益,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就業能力形象。
(2)建立多介質、多渠道的傳播模式。電視、廣播等普通大眾傳統媒介、微信等互聯網移動新媒介、學校知名學者、專家、校友、用人單位、學生家長、社區等開展就業能力形象傳播,擴大傳播的范圍,提高學校的美譽度,增強學校及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就業實力。
總之,要通過大學生就業能力形象的塑造來改進就業服務工作的轉型和升級,不斷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公眾的滿意度。
[1]韓秀景.大學生提升就業能力重在打造良好職業形象[N].中國教育報,2009-1-14.
Research on Image Build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ZHANG Qi
(Jilin R ailway Technology College,Jilin,Jilin 132011,China)
The image of employ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cludes the concept of employability,image of employability and visual image of employability.Ways of image communi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 is diversified.The communication can build confidence,improv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imageawareness of the employability,and enhance the visibility and reputation of the school in the public.
college students;employability image;communication
G641
A
2095-980X(2016)12-0137-02
2016- 11-19
張琦(1987 -),女,碩士研究生,輔導員,主要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