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中醫醫院(510700)蔡全保 楊小蘭
急性胰腺炎是多種病因引起胰酶激活后所致的胰腺組織局部炎癥反應為主要特征,伴或不伴其他器官功能改變[1]。成人居多,平均發病年齡55歲。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飲食和飲酒習慣的改變,急性胰腺炎發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趨勢,盡管醫療水平不斷提高,但仍有5%~10%的病死率。提高對急性胰腺炎常見癥狀腹痛的認識,對早期準確診治急性胰腺炎非常重要。本文總結分析了我院近6年住院治療的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報道如下。
總結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根據病史記錄分析腹痛特點。所有病例均符合文獻[2]急性胰腺炎診斷標準:即典型的急性、持續性腹痛(偶無腹痛),血清淀粉酶≥正常值上限3倍,影像學提示胰腺有或無形態改變,排除其他疾病者。對所有病例觀察以下指標:①人口統計學資料:性別、年齡、職業、發病時間。②臨床表現:包括腹痛的誘因、部位、性質、時程、放射性、緩解因素、伴隨癥狀等。③治療與轉歸:主要為藥物治療腹痛的效果。
2.1 人口統計學資料 98例患者中,男68例,女30例。年齡17~83歲,平均45.3歲。職業:商業銷售人員27例,學生6例,干部13例,工人25例,農民18例,其他9例。發病時間上午(6~11時)24例(24.5%),中午(11~14時)6例(6.1%),下午(14~18時)15例(15.3%),夜間(18時至次日6時)53例(54%)。
2.2 臨床表現 本組98例均以腹痛為主訴。
2.2.1 誘因 有膽石癥者飲酒或進食油膩食物的28例(28.6%),有膽石癥清淡飲食者6例(6.1%)。無膽石癥者64例,其中飲酒后發作37例(37.8%),進食較多油膩或肉類食物的16例(16.3%),進食零食、果仁的5例(5.1%),無明確誘因者6例(6.1%)。
2.2.2 部位 腹痛位于上腹部(包括左右上腹)者84例(85.4%),位于臍周者8例(8.2%),位于下腹(包括左右下腹)部者6例(6.1%)。
2.2.3 性質 呈刀割樣劇痛13例(13.3%),鈍痛28 例(28.6%),脹痛25 例(25.5%),絞痛9例(9.2%),伴有陣發性加劇者12例(12.2%),隱痛或說不清性質者23例(23.5%)。
2.2.4 疼痛時程 持續性疼痛95 例(96.9%),間斷性疼痛3例(3.1%),伴陣發性加劇12例(12.2%)。
2 . 2 . 5 放射性 無放射性者56 例( 57 . 1 % ) , 向 腰 部 放 射 者18 例(18.4%),向背部放射者4例(4.1%),向腰背部放射者12例(12.2%),向右肩胛區放射7例(7.1%),向左下腹放射者1例(1.0%)。
2.2.6 緩解因素 俯臥位略緩解者13例(13.3%),屈曲或彎腰抱膝位略緩解者20例(20.4%),未描述緩解因素的65例(66.3%)。
2.2.7 伴隨癥狀 伴惡心、嘔吐者72例(73.4%),伴腹脹者24例(24.5),伴發熱、畏寒者43例(43.9%),伴腹瀉者2例(2.0%),無伴隨癥狀的7例(7.1%)。
2.2.8 藥物治療效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善寧(生長抑素八肽衍生物,進口)或思他寧(人工合成生長抑素14肽,進口)、抗感染、抑酸及對癥支持治療等。治愈87例(88.7%),好轉10例(10.2%),死亡1例(1.0%)。腹痛緩解時間,輕型2~4天,平均3.2天。重癥4~9天,平均5.7天。
急性胰腺炎是常見急腹癥,腹痛是其主要癥狀,絕大多數患者有不同特點的腹痛表現。
多種原因可以誘發急性胰腺炎,膽石癥和酗酒是誘發本癥的最主要原因,其他如高脂血癥、感染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均可誘發。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酗酒引發急性胰腺炎的比例越來越高,本組資料顯示飲酒、膽石癥及進食油膩食物是本病常見原因,與相關文獻一致。故詢問病史和飲食史非常重要,特別是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應注意持續觀察腹部情況,如出現酒后腹痛者應懷疑并發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應給予相應輔助檢查,以免漏診。
腹痛部位與病變部位和范圍相關。本組資料顯示,多數患者腹痛部位較典型,即位于中上腹部(84例,85.4%),如病變主要在胰體尾部則疼痛多在左上腹為主,部分向腰背部放射;如病變主要在胰頭部則疼痛在右上腹為主,多向右肩胛區放射,與文獻報道一致[3]。這些患者的腹痛范圍在最初8小時內有擴展趨勢。有少數患者腹痛位于臍周及下腹部等不典型部位(14例,14.3%),可能與胰腺炎癥滲出物擴散引起腹膜炎有關[4]。這些患者易誤診為急性胃腸炎、腸梗阻、消化道穿孔等。故應積極動態觀察并結合血清酶學及影像資料及早確診,以避免誤診。
既往急性胰腺炎臨床分輕型和重型,2013年我國發布了《中國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上海)》將急性胰腺炎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3類。疼痛的性質多與病情嚴重程度相關。可有劇痛、鈍痛、絞痛等,一般疼痛呈持續性。本組資料中多數患者具有典型的刀割樣劇痛、絞痛、鈍痛等(75例,76.5%),與相關文獻報道相近[5]。本組資料中老年患者(60~83歲)17例(占17.3%),腹痛性質不典型者13例(占老年組76.5%),可能與老年人反應遲鈍和對痛覺敏感性差等有關,這些老年患者由于癥狀欠典型或已使用鎮痛劑后,在門急診就診時易被忽略或誤診。故應引起重視。
本組資料中患者的伴隨癥狀以惡心、嘔吐、發熱、腹脹等較常見,可能與炎癥對胃腸道的刺激、腹膜炎、腸麻痹、壞死組織吸收、細菌感染等因素有關,發熱和腹脹的輕重與本病嚴重程度相關。
本組資料中除1例重癥患者死亡外,其他患者均經保守綜合治療治愈好轉,腹痛緩解時間:輕型平均3.2天,重癥平均5.7天。在常規的禁食、補液、抑酸、抗炎等基礎上加用生長抑素或其類似物,能更好地緩解癥狀和提高療效。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脂血癥、酗酒或暴食等因素所導致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比例越來越高,故這類患者急性腹痛就診時應高度警惕本病發生的可能,積極動態觀察和必要檢查,爭取早期作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