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作用

2016-04-04 21:43:49李景平杜璐璐
齊魯藝苑 2016年5期
關鍵詞:轉型經濟文化

李景平,王 燕,杜璐璐

(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

文化創意產業在我國經濟新常態下的作用

李景平,王 燕,杜璐璐

(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山東 濟南 250300)

自2012年,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換擋期,走向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經濟增長形式轉換和經濟動力源泉的更新之路。在這一過程中,文化創意產業發揮強大的要素資源黏合功能,推動資源配置方式的演進和財富的增長,在經濟轉型的常態下起到戰略性推動作用。

文化創意產業;新常態;經濟轉型升級

一、 我國經濟新常態

1.我國經濟新常態的提出

最早使用“新常態”這個詞的是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華爾街的金融學家用“新常態”形容金融危機之后西方國家經濟恢復的緩慢而痛苦的過程。2012年之后,我國經濟增速在連續30年高速增長之后,出現連續后落,并成為常態。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第一次提及“新常態”:“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1]這是中國領導人首次用“新常態”一詞來描述中國的經濟。2014年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黨外人士的座談會上重申了上述新常態觀點。他指出:“要正確認識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一步增強信心,適應新常態,共同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2]2014年11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首次系統的闡述了“新常態”,向世界描述了中國經濟的一系列新表現,包括增速變化、結構升級、動力轉變,特別闡述了新常態派生新機遇,指出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發展前景更加穩定。

2.我國經濟增速進入換擋期

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實現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1978年,中國的GDP總量僅有3650. 2億元人民幣,人均GDP僅為382元人民幣。2015年,中國的GDP總量676708億元人民幣,中國人均GDP為49473.47元人民幣,按當時匯率計算7943.21美元;2014年,中國人均GDP為46531元人民幣, 7575美元,比2013年的人均6629美元增長14.3%。2013年中國人均GDP全球排名第86位。

從增長速度看,1979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GDP增速為9. 8%,1991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增速為10.2%,2001年到2013年平均每年增速為10. 0%,2011年到2013年的平均增速為8. 3%。

然而,2010年由于宏觀經濟政策效應達到10. 6%,2011年增長9.3%,從2012年開始,經濟增速持續走低。 2012年GDP增速為7. 65%年,2013年GDP增速為7. 67%,2014年增長7.4%,2015年增速6.9%,創25年以來新低。

從需求的三駕馬車來看,出口方面,2012年2013年增速都是7.9%,2014年6.1%, 2015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4.59萬億元人民幣,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4萬億元,下降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從投資看,2012年增長是20.6%,2013年9.6%,2014年5.7%,2015年10%左右。從消費看,2012年增長14.3%,2013年增長13.1%,2014年增長12%,2015年增長10.6%。

這些數據反映,中國經濟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進入中高速經濟增長換擋期。中高速到底是多高?政府提出7%左右,學界認為可能會降到5%左右。如果按照我國經濟保持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人均GDP將達到12615美元,達到12615美元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經濟轉型升級不是我國的特有現象,而是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共同路徑和規律。通過經濟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體制的更新、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結構的提升、支柱產業的替換,是一個國家經濟由量到質、由弱變強的必然過程。

二、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原因

1.工業化發展進入到新階段。黃群慧和賀俊(2013)長期跟蹤中國工業化發展階段的研究表明,2010年中國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己經達到工業化后期階段標準,工業產能全面過剩。

工業化后期階段的特點是重知識和技術的重化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相交融發展的階段。重化工業階段,自2000年以來,一直在延續,重化工業內部又分為兩個階段,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過去十多年的上半場,以資源能源密集型的重化工業快速發展,如今我們的煤炭、鋼鐵、水泥、重化工等幾乎全部產能過剩,現在步入到重化工業發展的下半場,知識和技術密集型重化工業快速發展。根據歷史的經驗,重化工業的這個階段拉動經濟增長的能力不如前面那個階段,所以經濟增速下滑。

2.內生動力不足與過去粗放的發展模式遇到瓶頸。經濟增長依靠三駕馬車的共同拉動,過去我們過多地依賴投資和出口,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兩駕馬車”拉動的,內需培育不力,發育滯后,經濟增長的內生力量不健全,特別是在經濟出現困難時,基本上是靠政府施加外力刺激經濟。目前,這種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從外需來看,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至今未走出國際金融危機的陰影,世界經濟陷入低速增長階段,國際市場需求不足。在這次世界經濟的深度調整中,發達國家的“再工業化”、“制造業回流”和去“虛擬經濟化”趨勢明顯,國際貿易競爭將空前激烈,另外,由于人工成本上升導致中國制造的比較優勢逐漸降低,加劇了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需求的減少。2008年以來的7年中,除了2008年和2010年貨物和服務凈出口需求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率是正值之外,其他5年均為負值,2009年的貢獻率更是達到-37.4%。我國出口導向型的經濟驅動模式受到嚴峻挑戰。從投資來看,我國的投資邊際產出明顯下降,2012年,每百元投資創造的GDP僅為138元,是10年前的49.8%。我國投資的三大主要陣地,即基礎設施、房地產和制造業對經濟的投資支撐作用也在減弱。

消費需求增速平穩下降成為新常態。2014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2391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2.0%,實際增長10.9%。2006年到2013年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分別為13.7%、16.8%、21.6%、16.5%、14.8%、11.6%、12.1%、13.1%。從中長期看,如果沒有消費需求支撐,新增投資將進一步加劇產能過剩。

3.人口方面。2011年,我國15歲-64歲生產性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開始下降,人口紅利消失,社會的老齡化提前到來。對中國經濟的增長產生了重大影響,導致近幾年經濟增速的下滑。

以往中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導致了農村勞動力供應充足,價格低廉。隨著改革開放逐步打破二元經濟結構,大量農村人口轉移到城市。2012年的調查數據顯示,農村25歲以下的勞動力己經有70%不在農村了,以往供應充足的農村勞動力條件不再存在,這種改變使得中國工人工資增速全面提升。以往的人口紅利伴隨著2004年出現的民工荒和工資上漲為標志喪失了, 2011年中國16-59歲人口達到峰值94072萬人后,開始逐年下降至2011年的91583萬人,年均下降0.88%。

同時,人口老齡化現象日益凸顯,“未富先老”對中國經濟增長形成挑戰。作為一個擁有14億人口基數的人口大國,隨著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65歲及以上人口數量從1982年的4991萬人增加到2014年的13755萬人,占總人口比重由4.9%增加到10.1%。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共同撰寫的《2013中國人類發展報告》預測顯示,到 2030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將提高到18.2%左。根據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費理論,社會中的年輕人與老年人所占比例大,則社會的消費傾向就較高、儲蓄傾向就較低;中年人比例大,則社會的儲蓄傾向較高、消費傾向較低。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不斷變化,儲蓄率下降的潛在壓力是存在的,而儲蓄率下降意味著投資來源的下降,這會對中國投資驅動型的經濟增長帶來巨大挑戰。

4.國際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個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使中國出口經濟受到了約束;另一個方面的變化,隨著中國經濟總量成為第二以后,國際社會對中國采取了越來越多的抑制行動,意味著中國對外利用國際市場拉動經濟高速增長的空間受到限制。

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后,是西方主要經濟大國在這輪調整中首要考慮應對的“變量”,其基本戰略是合圍堵截,千方百計掣肘阻撓我國經濟的發展。2013年,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貿易救濟調查92起,比上年增長17.9%;我國連續18年成為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以及連續8年遭遇反補貼調查最多的國家。另外,我國還將面對氣候變化談判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所有這些,將使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日趨嚴峻,發展的中長期環境將會越來越不寬松。

三、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1.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包括產業高度化或高級化,即由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再轉向第三產業,產業高級化這是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產業高端化,是指產業內部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轉型的過程。

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主要目標和任務。近幾年來我國經濟產業結構發生了一些積極的轉型,第三產業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技術含量高的裝備制造業在工業中的比重上升,而高耗能行業、采礦業等比重下降,服務業中的高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也快速發展。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資料顯示,2013 年,我國第三產業占比已達 46.1% ,首次超過第二產業;到2014年,第三產業占比48.2%,第二產業占比42.6%,第三產業占比已經超過第二產業5.6個百分點。2015年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高于第二產業10.0個百分點。標志著中國經濟增長長期由第二產業主導加快向第三產業主導轉變。

2.要素投入結構轉型。由原來主要依靠一般性的生產要素,比如土地、勞動力、資源來拉動經濟增長轉向主要依靠高級要素:技術、人才、信息等來拉動經濟增長。要素升級,也就是使創新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動力。

從科技水平看,經濟強國都具有很強的科技創新能力,掌握著各自的核心技術,在科技創新、產品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都具有比較優勢。2014年7月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我國在參與測評的143個經濟體中,居世界第29位。目前,我國每十萬人申請專利的數量不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研究經費支出占GDP比重比較低。據世界銀行統計,2012年,高收入國家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平均為2.32%,我國為2.0%。每百萬人口中研發人數,美國為4024人,德國為4139人,我國為1020人。我國原創性的發明不多,關鍵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達50%,顯現出我國整體科技實力不如發達國家,科技基礎相對薄弱。

我國經濟增長的舊有路徑之所以無法持續,核心在于創新水平低,構建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根本出路也于創新。2013年,中國的科研支出達2580億美元,科研投入居世界第二。中國是世界論文第一大國。但是,由于體制機制原因,我們的科研機構更擅長如何把“錢”換成“紙”,但還不擅長把"紙“轉換成“錢”,科學技術離第一生產力還差很遠。高科技發展是中國從制造大國向高價值經濟體轉型的關鍵,創新驅動是培育新興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的基因,在推動經濟轉型升級過程中,要按照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國家創新體系要求,著力培育企業創新機制,解決好“經濟”和“科技”兩張皮的問題。要更加注意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結合,通過完善科技創新評價標準、激勵機制、轉化機制,使科技創新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為產業創新提供方向和著力點。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引擎是人力資本的質量提升和創新驅動。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對人力資本質量的要求就上升到至關重要的地位,這也是解決“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關鍵。而人才又成為推動創新的重要保障,中國經濟無論是技術、機制、模式還是流程的創新,都離不開人才。

3.經濟增長的動力轉型。表現為經濟發展由投資拉動向消費拉動轉變。在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投資、出口、消費)中,我國過去長期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

我國的需求結構長期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即消費率過低。2013年,我國最終消費率僅為49.8%,其中居民消費率為36.2%,與國外的差距較大。按照世界銀行統計,目前世界各國的平均消費率穩定在73%-79%,一些發展中國家也達到65%-70%。消費率過低,使經濟增長過度依靠出口和投資,既容易造成大量生產能力閑置,容易受到外需波動沖擊,更造成了我國內需發育長期滯后。

然而,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即將完成,社會財富的大量積聚,人們的消費需求不斷升級,隨著發展型消費、服務型消費和符號化消費、審美化消費、網絡化等新型消費熱點的不斷涌現,我國的消費需求將進一步擴大,成為經濟中高速增長的重要支撐。有數據顯示,2014年,消費對GDP的貢獻達51.2%,2015年達66.4%,超過投資對GDP的貢獻率也表明出經濟發展更多依靠消費拉動的大趨勢。

四、文化創意產業在經濟轉型中的作用

1.文化創意產業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

國際經驗和我國的實踐都表明,在以知識創新為發展的主要動力的經濟轉型中,創新的動力來自于兩個部分,一是科學技術,二是文化藝術。而在我國的現實研究中往往更加注重科技的創新和驅動,而對文化藝術的創新驅動作用認識不足。

而恰恰是文化創意產業作為后工業化社會和體驗經濟時代背景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與主導產業,越來越呈現出發展潛力大、產業融合性強、資源消耗低與科技含量高的特性。進入新世紀,與信息產業一起成為新經濟的標志性產業。文化創意產業在各國經濟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不斷擠占傳統產業的市場份額,成為各發達國家搶占的產業制高點和戰略性支柱型產業。

“創意產業” 最早是由當時的英國首相布萊爾及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作為一種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明確提出的。英國于1998年和2001年分別兩次發布研究報告,分析英國創意產業的現狀并提出發展戰略,成功并快速地使創意產業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英國創意產業所創造的年平均產值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1%,超過了任何一種傳統制造業所創造的產值,是僅次于金融服務業的第二大產業,更是英國雇傭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至2003年所創產值占GDP的7.9%,就業人口195萬,全國第一。是英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支柱產業。

1996年,日本政府正式頒布《21世紀文化立國方案》,正式確立了文化立國戰略。1998年日本政府又頒布《文化振興基本計劃〉,對文化立國戰略進行闡述,指出21世紀依靠本國文化資源與文化優勢開始新一輪發展。日本的文化產業日漸成為日本經濟得以發展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2000年日本文化產業的市場規模為850570億日元,約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17%。目前,動漫畫、游戲軟件、日劇等文化產業已成長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動漫制作和輸出國,全球播放的動漫產品六成以上出自日本,廣義的動漫產業占日本GDP的10個以上百分點,是其第二大產業。游戲軟件銷售額為世界第一。

韓國政府1998年制定的《文化產業振興基本法》,提出文化立國的國策,將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確立為21世紀韓國的立國之本。2000年后,韓國政府在主要規劃中,又將文化產業表述為“知識經濟新產業”、“知識經濟核心產業”、“國家核心戰略產業”、“國家經濟新的成長動力”。1999年,韓國文化內容產業規模達到171億美元。2003年增長到3l0億美元。2009年,韓國文化產品占世界市場的份額為7%,韓國文化產業的總產值在2011年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6.2%。數字游戲產業成為韓國的國家戰略產業。韓國影視業在亞洲脫穎而出,被業界稱之為“韓流”。其文化內容產業已經超過汽車產業,成為韓國第一大產業。游戲產業、動漫產業、影視產業、人物形象是其強勢產業。

2002年11月中共十六大提出:一方面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維護人民群眾公平享受文化成果的基本權利;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加快文化市場體系的建設,不斷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指出“發展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 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將文化產業上升為國家的戰略性產業。2011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 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推動文化產業跨越式發展,使之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支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為推動科學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2.文化創意產業成為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

文化創意產業就是在知識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以人的創造力即創意為核心,以知識產權保護為平臺,以現代科技為手段,將創意物化,形成高文化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產品和服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進行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以提升經濟競爭力和提高生活質量的產業形態。人才的創新是創意經濟的基本動力,而知識產權是創意的有形載體,是創意商品化的表現形式,知識產權及其交易的本質是通過市場對創意進行合理定價,是創意的第一次飛躍。通過知識產權的交易使創意轉移到不同類型的廠商手里,與其它生產要素結合,轉化為物質或精神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創意的第二次飛躍。從而使創意實現了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的經濟循環過程。正是這樣一個循環過程,促進了傳統的工業經濟、服務經濟、甚至是農業經濟向高附加值的創意產業的轉化。文化創意產業之所以成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是因為它具有強大的要素資源黏合能力和整合功能,進而推動資源配置方式的演進和財富的快速增長,成為當代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創意產品引導和創造了巨大的需求;文化創意活動大大提高了人類對已有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力,有效提升了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生產能力;以版權、專利和設計為內核的創意產業,居于價值鏈的高端,廣泛快速地滲透到社會既有的各種產業中,推動傳統產業的變革,促進產業的升級換代。同時,那些具有較強市場吸引力的創意產品,特別是文化產品,具有明顯的溢出效應(產業鏈條的延伸),市場擴張和滲透功能較強。文化創意產業改變了以往經濟的形態,成為知識經濟的核心內涵,由此成為新經濟的標志性經濟形態。在文化創意產業中,創新能力、知識產權、文化價值、智慧、品牌、創意理念占據了核心位置,傳統的產業注入了文化、知識、智慧和創意的含量,附加值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創新能力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

3.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服務化、信息化、知識化,使傳統產業不斷“脫胎換骨”,傳統一、二、三次產業界限日趨模糊,產業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新趨勢。創新是產業結構優化的動力,表現在推動產業結構的高級化,即推動一二三次產業內部結構循序遞進,由低向高升級。通過對第一產業注入文化、科技的含量,使第一產業不斷實現農業現代化、文化化和創意化,延伸農業種植、養殖、生產加工和旅游、休閑、創意的全產業鏈條,促使傳統農業向休閑觀光業、旅游度假業、采摘體驗、文化旅游業等現代服務業的升級轉型;使第二產業不斷柔性化,提升第二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文化內容含量,從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數字化、服務化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一個目標,制造業服務化或者說服務型制造業,是現代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面。沒有制造業,服務業也會空心化;沒有服務業,制造業也不會有長足發展。制造業不但要向用戶提供實物產品,而且要向用戶提供服務。生產性服務業重點要發展處在產品生命周期的兩端:一端是科技研發和藝術設計,一端是售后服務。 而文化創意產業的“設計”和“策劃”等文化藝術創意要素與制造業相融合,可以成為制造業產業價值鏈中的附加價值。將市場競爭的重心由對產業鏈的控制轉向對價值鏈的控制,通過咨詢策劃、廣告服務、軟件服務和設計服務等生產性服務,將創意要素融入傳統制造業,提高產業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使第三產業不斷裂變出新的產業集群,大大提高第三產業增加值。文化創意產業中傳統的傳媒業、文化藝術業在整個工業化和后工業中已經表現強勁的發展和帶動作用,而且,隨著技術創新與經濟社會的發展,不斷裂變出新的產業形態。如1997年,美國沿用多年的產業分類標準被新的“北美產業分類標準NAICS”所替代。新分類系統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設立了一個全新的二級產業——信息業。這個信息業沒有包括我們通常會想到的計算機等,卻包含了出版業(包括軟件出版)、電影和錄音業、廣播和傳播業、信息服務和數據處理服務業。這個代碼為51的產業群,就是內容產業。這種內容產業以創意為動力,將各種“文化資源”與最新數字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新的產業群落,建立了新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培育出新的消費人群,并以高端技術帶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更新換代,創造出了驚人的經濟社會價值。文化創意產業是一種智慧化產業,是產業高級化和合理化的重要推手。

4.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城市經濟結構優化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城市功能和空間結構向多功能、多組團轉型。隨著后工業化時代的到來,產業結構不斷“軟化”,信息產業成為主導產業,信息、科技、文化、藝術、知識等非實物形態成為城市間交流的主要內容,城市的生產和生活功能逐漸轉向以服務功能為主導的信息服務、管理決策、服務的中心,實現由制造業城市向服務業城市的轉型,由傳統城市向信息城市的轉型,由單一功能城市向多元功能城市的轉型。目前世界著名的城市都已經成為一個綜合功能主導的文化創意中心。在空間結構上,文化創意產業加速城市實現逆城市化的多組團、多核聚集模式,由靜態空間結構向多維空間結構轉型;創意產業在城市發展中多以群落形式出現,通過發展經濟、文化、藝術、科技等各種形式形成文化創意集群、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文化創意產業社區等,形成創意階層、創意組織和空間的集聚效應,它們使城市形成了一個個特色鮮明的單元,支撐起充滿活力的城市;同時,這種集聚效應逐步擴散,由國家城市向跨國區域城市乃至全球城市的轉型,由“城市”的城市向“區域”的城市的轉型,城市的空間結構出現了“城市是區域的城市、區域是城市的區域”等大都市經濟圈發展趨勢。

文化創意產業有助于推動城市的更新、復興與升級。由于廢棄的建筑、破敗的工廠無意中被畫家、藝術家重新雕琢,工業衰落的 SOHO 使紐約成為世界創意之都;鋼鐵、紡織和航運曾經使曼徹斯特輝煌一時又轉瞬瀕臨頹敗,通過文化和藝術再造成為世界文化創意中心。一個博物館、一個舊社區、一座舊城區……通過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不僅保護城市的文化生態,而且傳承和延續了城市文化歷史風貌,使老工業城市煥發新的青年活力,成為世界卓越的創意和文化中心、開放多元的國際文化都會。文化創意產業有助于打造城市品牌,形成城市核心競爭力。從英國的倫敦、布里斯托,到美國的紐約、華盛頓、辛辛那提,到澳大利亞的溫哥華,日本的大阪、橫濱,全球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加入“創意城市網絡”項目。2004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立了“創意城市聯盟”,為手工藝和民間藝術、設計、電影、文學、美食、媒體藝術和音樂等方面有特色和實力的城市開辟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平臺,北京創意之都、上海和深圳創意之都、重慶美食之都,中國越來越多的城市通過加入創意城市聯盟打造創意之都,在全球范圍內形成良好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成為展示地域文化、促進國際交流合作,推動文化產品的多樣性的重要平臺。

[1]新華社.習近平在河南考察時強調:深化改革發揮優勢創新思路統籌兼顧 確保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社會和諧穩定[N].人民日報,2014-5-11.

[2]新華社.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 習近平主持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4-7-30.

(責任編輯:杜 娟)

10.3969/j.issn.1002-2236.2016.05.024

2016-07-10

李景平,女,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G124

A

1002-2236(2016)05-0120-05

王燕,女,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杜璐璐,女,山東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轉型經濟文化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英語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12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誰遠誰近?
轉型
童話世界(2018年13期)2018-05-10 10:29:31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灃芝轉型記
經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内精品小视频福利网址| a级免费视频|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成人黄色网址|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欧美a级在线|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在线看片中文字幕| 久99久热只有精品国产15| 色妺妺在线视频喷水| 国产欧美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免费观看男人免费桶女人视频| 婷婷色狠狠干|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67194亚洲无码| 久久国产精品夜色|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香蕉99国内自产自拍视频| 婷婷午夜影院| 午夜视频日本|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99人体免费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首页 |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亚洲制服丝袜第一页| www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一区在线视频观看| 免费亚洲成人|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免费看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奇米影视狠狠精品7777| 麻豆AV网站免费进入| 白浆视频在线观看| a色毛片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国产日韩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国产成人91精品免费网址在线| 成人福利免费在线观看| 经典三级久久| 欧美色综合久久|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天堂在线亚洲| 欧美国产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国产精选小视频在线观看|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 99久久无色码中文字幕| 欧美中文字幕第一页线路一|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亚洲色图欧美视频| 欧美精品色视频| 国产真实乱人视频| 91青青草视频| 亚洲欧洲天堂色AV|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AV网站中文|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伊人AV天堂| 亚洲va在线观看| 1769国产精品免费视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