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兒童醫院(300380)閻妍
醫生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應當是相互依賴的利益共同體,他們的共同目標都是為了治愈疾病。但是近年來國內醫患糾紛事件較多,醫患矛盾逐漸激化,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所以我們有必要對當前這樣一種不和諧醫患關系產生的原因進行客觀分析,從而探索出有效的醫患管理工作對策,促進和諧醫患關系的構建。
1.1 醫務人員與患者間的信任缺失 對患者而言,對疾病的治療效果主觀期望值較高,認為醫生應該做到藥到病除,如果期望達不到,便會對醫生產生不理解、不信任。對醫生而言,患者或家屬對疾病的認知水平有限,不能理解醫術的局限、理解“醫學有度”。患者同時缺乏承擔風險的意識,一旦出現糾紛動輒高額索賠或對醫生施以暴力,這也在無形中給醫生帶來了心理壓力,使得醫生有意識規避醫療風險,進行防御式治療[1]。
1.2 醫療水平和服務意識有待提升 醫療水平的高低和服務態度的好壞是醫患關系是否和諧的關鍵因素。隨著科學的進步和患者要求的不斷提高,疾病的復雜性和不可預見性使得許多醫療效果不能達到盡善盡美,致使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而溝通不到位引發的服務態度問題,更是導致醫患糾紛發生的重要原因。
1.3 薪酬水平與行業特征不符合 現階段國內醫務工作者的薪酬水平較低,與其勞動強度、勞動價值不成正比。價值定位過低,致使部分醫生產生失衡心理,加劇了過度醫療、過度檢查現象的發生,從而使患者戒備心理加強,不再輕易相信醫生開具的檢查項目和治療方案,破壞了醫患之間的關系。
2.1 轉變醫務人員觀念 部分醫務工作者將患者看成是“損壞零件的機器”,僅僅重視治病,卻淡化了患者,忽視了患者的心理需求。醫生是一個高強度、高技術、高風險的職業,需要得到患者的尊重與理解;而從患者方面來說,他們承受著心理上或生理上的痛苦,希望自己能夠早日治愈,因此醫務人員也應當給予患者同樣的尊重,給他們更多的關心,盡可能的給每一名患者都帶來熱情周到、方便細致、安全高效的醫療服務。醫務人員要轉變傳統觀念,樹立優質服務意識,堅持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理念,為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醫務工作者應當不斷汲取新知識,了解醫療新進展,努力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服務意識,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專業技術能力才能夠幫助患者更好的解除病痛。醫院可以組織醫務工作者積極參與專業技能培訓,或者派遣人員到國內先進醫院進修,讓他們的技術水平得以不斷提高。對醫務工作者而言,除了專業技術扎實以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因此我們應針對醫務工作者開展職業道德修養提升活動,并對醫務工作者進行醫德醫風的考核,由醫院領導、相關職能部門和患者對其實施量化評價,將考核結果納入績效考核,和職稱、薪酬等福利掛鉤。
2.3 努力加強醫患溝通 重建醫患之間的信任,需要加強醫患間的溝通。溝通是醫患之間交流的橋梁,也是一門非常有學問的藝術。特別對于兒童醫院的醫務工作者來說溝通更尤為重要,由于兒童往往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要采取更有針對性的方式讓患兒予以配合,促進患兒的治療。在治療過程中還應當多與患兒家長溝通,學會使用科學的方式來讓家長了解患兒的實際病情,理解醫學的局限性和病情的復雜性,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放心遵從醫囑。同時對家長的詢問給予耐心的解釋,設身處地的站在患兒和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學會換位思考。
2.4 堅決打擊醫鬧行為 醫院應當進一步加強相關政策法規的宣傳以及醫療基礎知識的普及力度,增強患者對于醫學基本常識的理解與認識,讓他們能夠了解醫學自身的復雜性與風險性,讓更多的患者對于醫務工作者職業性質保持應有的理解與尊重。如果存在醫患糾紛,應當合理的引導患者借助于法律途徑或者第三方鑒定程序來處理問題,不能夠僅僅憑借醫鬧的方式來處理。相應的行政執法和司法部門都應當把這種影響醫院環境、危害社會穩定、惡化醫患關系的不法行為制止下去。
總之,醫患關系屬于特殊的人際關系,對醫患關系產生影響的因素有很多,而構建和諧良好的醫患關系需要政府部門從本質上解決好人民群眾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同時更需要醫患雙方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