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人民醫院(518106)潘旭東 徐楚燕 文道林
近年來,肺癌發病率呈直線上升的態勢,已經成為引起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肺癌患者在早期無特異性的表現,絕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經發展到晚期,治療效果不佳。有調查稱,肺癌患者治療后,五年生存率僅為10%左右[1]。為了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需對患者給予及早診斷和治療。血清腫瘤標志物在肺癌的診斷應用中具有較長的歷史,為進一步分析腫瘤標志物NSE及CYFRA21-1聯合檢測對肺癌的意義,我院對132例肺部患者的腫瘤標志物情況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5月收治的132例肺部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疾病類型分為觀察組(70例)和對照組(62例)。觀察組均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肺癌,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齡為35~82歲,平均為(63.2±1.4)歲;病程為1~10個月,平均為(5.3±1.2)個月。對照組為肺結核及肺炎病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6例;年齡為37~83歲,平均為(63.1±1.5)歲;病程為2~18個月,平均為(5.7±1.0)個月。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的比較上無顯著性差異(P>0.05)。

附表 兩組患者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陽性率對比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NSE和CYFRA21-1聯合檢測,于清晨空腹抽取靜脈血3ml,采用德國羅氏生產的羅氏cobase601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儀進行檢測,試劑為配套裝備。將收集的血樣以3600轉的轉速離心五分鐘,進行分離。用配套的定標品進行定標,確保儀器運行狀態良好,按儀器操作說明書,把分離好的樣本血清放進儀器自動檢測。檢測完畢后,進行檢測結果的收集,用統計學分別統計出兩個項目聯合檢測在確診病例中的陽性率。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包SPSS18.0實現全部數據的分析和處理,用率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檢測,P<0.05提示組間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NSE及CYFRA21單獨檢測的陽性率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聯合檢測的陽性率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見附表。
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大、吸煙人口增多,及工業化進程的發展,使得空氣污染越來越嚴重,肺癌成為臨床最常見的腫瘤之一[2]。提高肺癌的早期診斷率是臨床工作的重要問題,目前,臨床多采用影像學、病理檢查等方式進行肺癌的診斷,該方式具有無創的優勢,但是敏感度較低;病理學檢查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度,但是會對患者產生傷害。由于肺癌早期較難發現,因此,尋找新的、特異性及靈敏性較高的肺癌診斷方式迫在眉睫。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具有無創、操作簡單等優勢,適合肺癌的初步篩選。
腫瘤標志物指在腫瘤發生及發展過程中,腫瘤細胞本身產生的可反映腫瘤存在和生長的物質。NSE源自神經層寄神經內分泌組織,為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在非小細胞癌患者血清中上升明顯[3]。相關研究表明,NSE是糖酵解中的關鍵因素,可對2-磷酸甘油酸的分裂及增殖產生催化作用;糖酵解作用可產生氧離子及乳酸,對腫瘤細胞的生長產生不良影響[4]。因此腫瘤細胞為了保持細胞中酸堿值的穩定性,將細胞中過量的氫離子排出體外,形成細胞外為中性,細胞內偏堿性的環境,以利于腫瘤細胞的生長。理論上NSE應該為肺癌敏感性寄特異性最強的腫瘤標志物,本組研究中,單獨檢測NSE時,觀察組與對照組之間的陽性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原因可能在于,肺結核及肺炎中,一些病理過程可能促使NSE在血清中的含量升高。CYFRA21-1主要分布于食管部及肺癌等上皮起源的腫瘤細胞中,為非小細胞肺癌的重要標志物,敏感性較高。該物質可通過單克隆抗體對細胞角蛋白進行識別,細胞癌變時釋放進入血液中。本組研究中,兩組患者單獨檢測CYFRA21-1的陽性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在進行聯合檢測時,觀察組陽性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聯合檢測腫瘤標志物NSE及CYFRA21-1可有效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的陽性率。
綜上所述,聯合檢測血清腫瘤標志物NSE及CYFRA21-1可有效提高肺癌早期診斷的陽性率,為后續治療提供參考,值得臨床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