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518000)張斯杏 楊嘉慧 張雪雪
腎病綜合征屬于腎臟內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患者主要表現為蛋白尿和肢體水腫,治療難度大,易出現并發癥,使治療的難度進一步加大[1]。眾多的臨床和科研結果表明,降低并發癥有助于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康復[2]。預見性護理在眾多疾病的護理方面效果顯著,其主要運用專業的、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并根據患者病情做出個性化的判斷和分析,執行有效的措施預防可能發生的風險,提高護理質量[3]。本研究旨在探究預見性護理是否能降低腎病綜合征患者發生并發癥的風險。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腎內科2014年8月~2015年3月就診的腎病綜合征患者60例,并隨機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兩組患者在身體基本素質方面沒有差異。詳見附表1。
1.2 納入和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腎病綜合征的診斷標準;②血漿白蛋白范圍:20~31g,24h尿蛋白范圍:3.8~13.9g;③清楚研究目的,并簽字確認。排除標準:①嚴重的基礎疾病未治愈,或未得到有效地控制。②重癥監護室的患者;③意識模糊或精神異常,不能進行有效交流的患者。④依從性不好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臨床護理,主要包括督促患者臥床靜養、合理飲食以及藥物的服用和注射。觀察組在此基礎之上采取相應的預見性護理措施,其主要內容包括:制定符合患者自身的關于預見性護理的計劃;加強患者的心理輔導;預防患者發生不必要的感染和各種并發癥;保持規律的作息。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變化情況,以及發生感染、靜脈血栓、消化功能異常、急性腎衰竭、褥瘡等的比例。
1.5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軟件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用(±s)表示,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 將兩組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發生感染、靜脈血栓、營養不良的比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觀察組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附表2和附表3。
腎病綜合征是腎臟疾病患者常會出現的一種綜合性病變,其具有病情復雜,容易復發,治療時間長的特點。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并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4]。而在接受藥物和手術治療的同時,加上護理人員的專業護理及其對疾病的預見意識與所采取的積極主動的防范措施,可以顯著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患者住院期間的生活質量[5]。
本研究的具體科學依據和措施是:①預防感染:患者長期患病后免疫力下降,再加上服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導致患者發生感染的幾率增加。及時將患者口腔和呼吸道里的異物清除干凈,防止患者呼吸道阻塞,引起呼吸不暢。對于呼吸困難的患者要及時進行機械通氣,對于鼻塞咳痰的患者則需給予霧化治療。鼓勵患者多進行吸氣、咳痰和吐痰訓練以增強呼吸功能。保持病房內空氣順暢,溫度和濕度不易過高或過低,每天對地面和墻角進行徹底的消毒,每天燃燒2次蒼術對房間空氣消毒。臨床上要合理控制留置尿管的時間,避免不必需的插管,并且插管后應定時檢查和評估是否需要繼續使用的價值,在不影響患者整體康復的前提狀況下應盡早撤掉尿管,降低感染幾率[6]。②預防消化異常:為腎病綜合征病人提供富有優質蛋白,鹽含量低,而維生素含量高的食譜,控制水的攝入,多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對于不能自主進食的患者可以通過鼻飼進流食。鼻飼的溫度以38度左右為宜,抬高床頭至30~60度,患者身體允許可以采半臥位,少量多餐制。護理過程中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避免發生口腔潰瘍和呼吸道感染,預防胃潴留、腹脹、便秘和腹瀉。每隔一天對患者進行大便取樣,檢測是否存在消化道出血癥狀。③預防壓瘡:對于長期臥床不能運動的患者,要做好防壓瘡護理工作和簡單的肢體活動,重點觀察約束帶、胃管、氣管套固定帶位置的皮膚狀況。加強營養成分的供給,提高皮膚的彈性和抵抗力。勤給患者換床單和被罩,為其創造一個干凈舒適的就醫環境。④預防靜脈血栓:腎病綜合征患者的脂肪代謝異常,尿液的蛋白含量高,血液維持高凝狀態,導致血栓的出現。鼓勵患者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進行活動,仔細詢問和觀察病人的四肢末端是否出現麻木和發涼的癥狀,當發生尿量下降和腰部疼痛等癥狀時,立即通知主治醫師做出相應的處理。⑤預防急性腎衰竭:若患者發生有效血容量降低會出現腎血流量減少,尿量降低。密切注意患者的尿量變化,一旦出現減少,則通知主治醫師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透析治療[7][8][9]。

附表1 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比較(n)

附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情況比較(n%)

附表3 兩組患者的滿意度比較(n%)
由此可知,預見性護理在臨床康復方面的重要性不容忽視。護理人員必須及時幫患者清理呼吸道異物,以防引起呼吸不暢,排痰困難。在康復過程中注意幫助患者保護消化道黏膜不受損傷,以防引起或加重胃腸道等相關疾病,避免消化道發生出血現象。為減少泌尿系統感染,嚴格實行無菌操作,及時更換導尿管,在患者情況好轉后盡量使用小便器。長期臥床的病人,必須保持床單位的潔凈,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以促進血液循環,觀察受壓部位的皮膚,減少壓瘡的發生。這些合理的護理干預有效地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對兩組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發生感染、靜脈血栓、營養不良的比例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觀察組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并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兩組患者在發生急性腎功能衰竭方面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能夠顯著減少腎病綜合征患者的并發癥情況,在臨床上已取得理想的康復效果,亟待得到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