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宣武中醫醫院(100050)趙玉清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100010)莊志宏△
現在中醫中藥越來越受大家喜愛,但對中藥的煎服方法許多人還不甚了解。本人從事中藥工作30余年,經過多次學習,并結合多年工作經驗,對中藥的煎服法談談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1.1 煎煮容器 歷代醫家早有論述,如梁代陶弘景說的“溫湯勿用鐵器”。明代李時珍說的“煎藥忌用銅鐵器,宜銀器瓦罐”。現在醫院藥房普遍應用高溫高壓煎藥機煎煮中藥,其煎煮機主體是不銹鋼材質。有研究表明,不銹鋼在加熱條件下與中藥中的生物堿或有機酸反應,可促使鉻離子析出,有致癌并誘發基因突變的作用[1]。再有煎藥機不能進行先煎,后下等特殊煎法的操作,不能很好地發揮中藥療效。瓦陶器皿具有受熱均勻,不與藥物發生反應的特點,可根據要求進行特殊煎法,對治病療效有保障。建議醫院藥房或個人煎煮中藥時盡量多采用陶瓷的電熱鍋,恢復傳統的煎藥方法,不要用鐵,鋁,不銹鋼材質的容器以免與藥物發生反應,影響療效,從而讓中藥在治療疾病中更好發揮治病的作用。
1.2 飲片浸泡 由于中藥飲片,以干品為主。在煎煮湯藥前要對飲片進行浸泡。其主要目的是使中藥飲片濕潤變軟,細胞膨脹,利于有效成分的滲透和擴散,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1.2.1 浸泡用水量 一般在室溫條件下,用自來水冷水浸泡。先加水以沒過飲片1寸為好,經過一段時間浸泡后,再將飲片適當攪拌加壓后,添加水量,使液面沒過飲片2~3cm為佳。湯劑加水量的多少,直接影響煎藥的質量。水量過少,會造成煮不透,煎不盡,使有效成分不易全部煎出。稍一煎炙,藥汁就干枯,飲片就焦糊不能服用。水量過多,會使加熱時間延長,藥液得量過多,造成藥物成分破壞和病人服藥困難。所以藥物浸泡后再二次調節水量是必要的。
1.2.2 浸泡時間 浸泡時間要根據藥材性質和季節而定。一般對花,全草等質地疏松類藥材的浸泡時間為20~30分鐘。對根,種子,果實等結構緊密類藥材的浸泡時間為60分鐘。夏天氣溫高,藥材浸泡時間可縮短,冬天氣溫低,浸泡時間可延長。但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引起藥物的腐敗,導致藥效的改變。
1.3 煎煮時間、次數、藥量
1.3.1 煎煮時間 一般藥物第一煎煮沸后20~30min,第二煎煮沸后15~25min。解表藥及芳香類藥物,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維持10~15min,第二煎沸后5~10min,久煮可致香氣揮發,藥性損失;而滋補藥則在煮沸后,用文火維持40~60min,第二煎沸后30~40min,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2]。但是由于醫師對藥物成分了解程度不一和用藥習慣不同,往往對諸如砂仁,豆蔻,番瀉葉,鉤藤等應后下的品種沒有腳注說明,臨床就把此類藥與群藥同煎,造成藥物有效成分的損失[3]。為避免損失有效成分,本文認為可將中藥的頭煎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第二煎或第三煎再根據藥物作用的不同做相應調節。這樣可保留各種藥物的成分不受損失。可以充分發揮中藥的療效。
1.3.2 煎煮次數 一般藥物煎煮2次,而質地致密或滋潤的補益劑可煎煮3次或更多。提示:在濾過藥汁后,要對藥渣進行擠壓,以減少藥汁在藥物中的存留,提高其煎出率。在煎煮第二、三煎時,添加熱水,避免用冷水,也有利于提高中藥的煎煮成分。
1.3.3 煎得藥量 一般成人藥量200~300ml/次,兒童50~150ml/次。每服湯藥得藥量成人應該在500~600ml,兒童在100~300ml。而病人在實際操作中,藥汁往往會超出此藥量。提示:在兒童服藥和患者有胃病等情況需要濃縮藥汁時,需把藥液放入容器中再將其放在水浴鍋中加熱濃縮,這樣可減少有效成分的損失而達到濃縮的目的。
1.4 特殊煎法 由于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沖服,烊化等的特殊煎法與以往無異,在此就不詳敘述。現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健康要求不斷提升,代茶飲在預防和治療疾病方面逐漸被重視。代茶飲始于唐,盛于宋,成熟于清代。常用于治療:感冒、咳嗽、頭痛頭暈、不寐、眼疾、咽喉諸病、胸部疾病、胃氣欠和、二便異常等疾病[4]。現在應用代茶飲治療慢性咽炎,高脂血癥也都有一定療效[5][6]。并且在治療畏寒嘔吐,病后陰傷以及老年的便秘,口干,咳嗽等都有治愈病案的記載[7][8]。因此服用中藥代茶飲需注意:①中藥飲片過大或堅硬的需要搗碎,以便藥物的成分溶出。如天花粉,青果,半夏,川貝母等。②除去飲片浮塵和農藥殘渣。用沸水沖泡飲片10秒左右倒出水分,再用沸水浸泡,溫度適宜時服用。一日可多次飲用。③兒童服用代茶飲時,盡量煎煮2~3分鐘,以開鍋算。增強殺菌效果,避免出現消化道不良反應。
服藥一般采用每日1劑,每劑分2~3次服。病情危重的可每隔4小時服藥1次,以增強療效。兒童可采取多次服用,以免1次量多不宜服下。服藥一般宜溫服,服藥時間通常早晚各服1次。在早飯前,晚飯后,這樣有利藥物吸收及時發揮作用。但對有消化道胃病的患者,可采取飯后半小時服用[9][10][11]。
通過本文的分析介紹,在中藥煎服法方面希望能給一線藥師以幫助和借鑒。能更好地為患者解答有關中藥煎服法方面的一些疑惑和問題。從而保證中藥治療的準確性和穩定性,最大限度地發揮中醫藥的治療效果。并且建議在醫院藥房的用藥咨詢窗口開設課堂,發放宣傳畫冊,打消大家在使用中藥時各種顧慮。使大家了解熟悉中藥的煎服法,使作為中國國粹的傳統中醫藥能更好地服務于廣大患者,讓祖國的中醫藥為人民的身心健康更好地發揮保駕護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