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軍 卞曉波 張 良 朱 璞 程林潤
(1.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農技站,浙江金華321000;2.浙江省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金華321000)
?
浙中丘陵地區馬鈴薯
—水稻水旱輪作高產高效栽培技術
陳軍1卞曉波2張良2朱璞2程林潤2
(1.浙江省金華市金東區農技站,浙江金華321000;2.浙江省金華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浙江金華321000)
摘要:為提高浙中丘陵地區復種指數,改善馬鈴薯連作障礙,減輕馬鈴薯病蟲害發生程度,我們摸索出了馬鈴薯-水稻水旱輪作高產高效栽培模式。該模式可顯著增加農民經濟效益,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馬鈴薯;水稻;水旱輪作;高產;高效
浙中丘陵地區是浙江省重要的糧食生產功能區,水稻作為其第1大糧食作物,在糧食生產中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隨著《浙江省人民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旱糧生產發展的意見》(浙政辦發〔2013〕128號)、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以及2015年底浙江省出臺的《關于完善旱糧生產扶持政策的意見》(浙農專計〔2015〕69號)等政策方針的出臺,馬鈴薯在浙江省糧食生產中的地位迅速上升。馬鈴薯-水稻水旱輪作模式,復種指數高,水旱輪作后既可有效改良土壤理化性質,提高肥力,又可減少病蟲害發生。該模式鮮薯667m2產量1800~2200kg,高產地塊可達2800kg以上,水稻667m2產量500~650kg,經濟效益顯著,現將其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1種薯選擇,消毒催芽
馬鈴薯采用塊莖繁殖易受病毒侵染導致種性退化。春季栽培應選用早熟優良脫毒種薯,以利于提高產量和品質,如東農303、興佳2號、中薯3號、中薯5號、費烏瑞它等。種薯表皮常攜帶多種病原菌,播前需用甲基托布津浸種5min或噴薯堆后覆蓋薄膜悶蒸2h進行消毒處理。為節約用種,大、中薯應切成25g帶有2~3個芽的種塊,要保證每個切塊均有頂部芽眼。未完成生理休眠的種薯,播種前15~20d用1~5mg/kg赤霉素催芽,芽長0.5cm即可播種。
1.2精細整地筑畦
馬鈴薯根系主要分布在30cm表土層中,應選擇土壤肥力中上、土層深厚、排灌方便的沙質壤土種植。馬鈴薯為高產作物,全生育期消耗養分較多,每產1000kg鮮薯需吸收純氮5.8kg、磷2.5kg、鉀10.8kg,N∶P∶K比例為2∶1∶4。由于馬鈴薯生育期較短,結薯早,前中期需養分多,加上地膜覆蓋不利于后期追肥,因此應重施基肥。播種前,結合秸稈還田,667m2追施有機肥1000kg、過磷酸鈣15kg、硫酸鉀15kg作基肥,結合施肥耙碎整平田塊,開溝筑高畦,畦面寬0.8m、高30cm。齊苗后和現蕾期視田間長勢追肥。
1.3適期播種
春季栽培馬鈴薯,根據早春終霜期和后茬作物等確定播種期,一般以10cm土溫穩定在7℃以上為宜,金華地區一般在1月下旬2月上旬播種。地膜覆蓋栽培的,可提前10d播種。為節約勞動力,可采用寬畦的寬行窄株方式播種,株行距為60cm× 30cm,穴播,每667m2栽4000株左右。出苗后及時開孔揭膜放風。
1.4中耕培土,清溝排水
中耕培土2次,第1次在出苗期,結合破膜放風,用清溝土壓膜封口;第2次在封行前,結合清溝排水進行根部培土,同時可減少馬鈴薯露青比例。浙中地區降雨量較大,遇陰雨天氣應及時清理排水溝,防止田間積水。
(下轉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