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腦外傷后癲癇并發多臟器衰竭的觀察與護理
尹慶, 杜愛燕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ICU, 江蘇 無錫, 214000)
關鍵詞:腦外傷;癲癇;多臟器衰竭
腦外傷后癲癇是顱腦損傷后嚴重的并發癥[1],發病率在顱腦外傷患者中為1%~10%,在重型閉合性顱腦損傷中為25%~30%[2]。腦外傷后癲癇多發生在早期,癲癇發作導致患者腦組織和腦神經進一步損傷,加重患者病情。早期癲癇發生后,患者如果不嚴格遵醫囑維持藥物治療,極易引起晚期癲癇的發作,導致病情加重且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本科室2014年6月收治1例癲癇持續發作合并多臟器衰竭的患者,經積極的治療和科學有效的護理,患者病情好轉出院,現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患者男,38歲,因“腦外傷術后抽搐1 h”入院。患者曾于2013年12月因“顱骨骨折、腦挫傷、硬膜下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行“血腫清除術、雙側去骨瓣減壓術”,術后出現過數次癲癇發作,丙戊酸鈉抗癲癇治療后痊愈出院。因患者肝功能異常,出院后未服用抗癲癇藥物。患者入院查體:體溫37.8 ℃, 脈搏69次/min,呼吸21次/min,血壓98/60 mmHg; 神志昏迷,無睜眼、無言語、刺痛肢體定位;GCS評分7分,查體不合作;雙側額顳頂減壓窗軟;雙側瞳孔等大,直徑3 mm,光反應靈敏,眼底檢查無明顯視乳頭水腫;肌張力對稱,雙側病理征陰性。實驗室檢查:總膽紅素52.5 μmol/L, 直接膽紅素34.3 μmol/L, 谷丙轉氨酶957 IU/L, 谷氨酰轉肽酶223 IU/L, 谷草轉氨酶720 IU/L, 乳酸脫氫酶996 IU/L, 肌酸激酶1983 IU/L, CK-MB 49 IU/L, 腺苷脫氨酶29 IU/L, 膽堿酯酶11 405 IU/L, 膽汁酸17.1 μmol/L, 尿素406.7 μmol/L, 肌酐253.3μmol/L, 葡萄糖0.33 mmol/L, 白細胞計數29.2×109/L,血氣分析提示酮癥酸中毒。入院當天下午患者出現氧飽和度下降至85%, 心率135次/min,呼吸35次/min, 血壓80/50 mmHg, 即刻予口腔氣管插管,接呼吸機輔助呼吸,升壓藥物微泵應用。入院后患者出現數次癲癇發作,次日患者出現肝衰竭、腎衰竭,予抗癲癇、保肝、糾正酸中毒、連續性血液濾過(CVVH)治療等搶救措施。7月24日患者腎功能較前好轉,進入多尿期,停止連續性血液濾過(CVVH)治療。治療3個月患者病情好轉出院。
2護理
2.1癲癇持續狀態的護理
由于該患者上次術后肝功能異常,未服用抗癲癇藥物,此次發病持續時間長,且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病情危重,護理人員需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患者床邊備好搶救物品和藥品,發現癲癇發作立即給予地西泮靜脈注射,如不能有效控制,可重復使用地西泮靜脈注射或地西泮緩慢微泵維持,并給予丙戊酸鈉靜脈維持。根據個體情況選擇單藥治療或聯合藥物治療,藥物劑量也應個體化[3]。同時將裹有紗布的壓舌板放至患者臼齒處防止舌咬傷,必要時使用約束帶保護防止意外發生。患者抽搐時不可用力按壓肢體,以免骨折、脫臼。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及時清理患者的嘔吐物及分泌物,嚴防誤吸。保持生命體征穩定并詳細記錄患者抽搐發作的部位、順序、持續時間、間隔時間、發作時癥狀和發作后的病情變化。患者抽搐停止后繼續嚴密觀察患者病情,積極采取措施預防病情反復發作。置患者于單間病房,保持病房安靜、安全、溫濕度適宜。病房嚴格消毒,加強管理,減少空調的開放,光線柔和,限制探視。操作盡量集中,動作輕柔,減少刺激,護理人員相對固定。遵醫囑使用丙戊酸鈉,由于藥物對肝功能有一定影響,需定期監測患者肝功能。本科在該患者病情發展出現肝功能衰竭時積極采取了替代治療措施,且及時使用保肝藥物減少對肝臟的損害。
2.2病情觀察
實施多功能生命體征監護,嚴密觀察患者神志、瞳孔、生命體征變化,并注意觀察有無惡心、嘔吐、肢體活動及癲癇發作等情況。準確記錄患者24 h出入量、每小時尿量。根據醫囑采集患者血液進行相關化驗,并根據化驗結果遵醫囑進行相關治療。
2.3氣道護理
2.3.1吸氧護理:根據患者缺氧情況予以合適的氧氣流量和吸氧方式。使用呼吸機時,如病情允許,床頭抬高30~45°, 積水杯處于最低位,及時傾倒冷凝水,注意不讓冷凝水反流入患者的呼吸道。管道每周更換,隨臟隨換。做好消毒隔離,嚴防交叉感染。
2.3.2吸痰護理:患者癲癇發作時唾液和支氣管分泌物均會增加,護理時必須及時有效地清除口腔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通氣和有效控制肺部感染必不可少的手段[4]。選擇合適的吸痰管和壓力,對有呼吸道出血的患者應適當減小吸痰壓力,避免加重氣道出血。吸痰順序為氣管-口鼻-氣管,間隔時間3~5 min,持續時間≤15 s[5]。觀察患者痰液情況,評估吸痰的必要性,按需吸痰,避免過度吸痰導致患者氣道黏膜損傷。
2.3.3氣道濕化護理:對于痰液黏稠者應加強氣道濕化,將0.45%氯化鈉注射液[6]加入面罩內藥杯,每小時10 mL,霧化氧氣流量為5 L/min。必要時予藥物霧化吸入。
2.3.4氣管切開護理:套管妥善固定,煩躁患者應約束肢體,以防自行拔管。氣管切開套管敷料每班換藥,有分泌物及時清除。一次性氣管套管采用專用的氣囊壓力監測表監測氣囊壓力,每4 h校正1次氣囊壓力,使氣囊壓力在1.96~2.94 kPa安全范圍內[7]。金屬套管每日更換內套管2次。
2.3.5口腔護理:根據患者口腔pH值選用口腔清洗液[8],同時加用銀爾通活性銀離子抗菌液預防口腔潰瘍。口腔護理每日2次,使用呼吸機時,口腔護理增至每日4次,以抑制病菌生長繁殖,防止感染。
2.4連續性血液濾過(CVVH)的護理
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治療開始前仔細評估患者的病情及血管通路,關注患者的化驗結果,對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數。開啟電源設備后應充分預沖管路,排凈空氣,管路予以充分彌散,對于術后時間較短須行無肝素治療的患者應遵醫囑予以肝素鹽水預沖管路后密閉循環10~20 min,上機前予生理鹽水沖凈管路內的肝素水以防加重術后出血。上機后仔細觀察管路的情況,觀察靜脈壓、跨膜壓是否在正常范圍,一旦發生管路內凝血第一時間予以回血,避免患者血液丟失;透析過程中仔細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特別是血壓的變化,根據患者的出入量及時調整超濾量,嚴防容量性低血壓的發生。患者高熱時,調節置換液溫度35.5~36 ℃,維持低體溫狀態以降低機體消耗并保護重要臟器的功能。
2.5飲食護理
此患者神志昏迷,且經常發生抽搐,機體消耗大,處于負氮平衡狀態,醫護人員應根據患者病情選擇合適的腸內營養和腸外營養。因早期腸道營養可以增加胃腸血流量,保護腸道屏障功能,減少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發生,且腸道營養費用低,因此患者應盡早行胃腸內營養[9]。入院第3天,協助醫生予患者留置胃管,并予腸內營養混懸液營養泵胃管內泵入。每日進食量根據患者情況調節。癲癇發作時,暫停鼻飼營養液,以防誤吸而增加肺部感染的機會。
2.6心理護理
因患者第1次出院后生活可以自理,且該患者為中年男性,家人對其依賴性比較大,此次發病對其家人造成比較大的心理問題。針對家屬的心理狀態,醫護人員應做好心理護理,緩解家屬壓力,使家屬更好地配合患者的治療和護理。每日家屬探視時,告知家屬患者目前的病情狀況、治療情況、每日費用情況;對家屬提出的問題,醫護人員予以耐心、詳細地回答;盡量滿足家屬合理的要求。患者病情穩定時,護士應聯合家屬共同為患者進行康復鍛煉。在護理過程中,護士應尊重患者家屬的文化需求、健康與疾病的觀念、信仰和行為方式,向患者家屬提供多層次、多體系、全方位、高水平的心理護理干預,有效提高患者家屬的生活質量[10]。患者出院后,護士應鼓勵患者的親戚、朋友、同事多探望和陪伴患者,因社會支持作用如能發揮好,會對家庭支持起到補充作用,更容易促進患者回歸社會[11]。
3小結
腦損傷后癲癇病情危重,變化快,若病情反復發作則易引起顱腦不可逆的損害,導致其他臟器的功能受損,并發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如得不到科學合理的治療和精心的護理,死亡風險極大。對于此類患者,護士必須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第一時間發現癲癇發作預兆,并及時作出應對措施,以防疾病反復發作或進一步發展而導致難以預料的后果。本院對該例患者搶救、治療成功,為今后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因家屬對癲癇的了解有限,缺乏家庭護理知識,可使患者病情加重,因此醫務人員需對患者及其家屬做好相關的知識指導,告知癲癇搶救方法和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并定時對患者進行隨訪。
參考文獻
[1]Liu J Y, Thom M, Catarino C B, et al. Neuropathology of the blood-brain barrier and pharmaco-resistance in human epilepsy[J]. Brain, 2012, 135(Pt 10): 3115-3133.
[2]Wang H, Xin T, Sun X, et al. Post-traumatic seizures--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large case study after head injury in China[J]. Epilepsy Res, 2013, 107(3): 272-278.
[3]汪東良, 謝增華, 陳強, 等. 腦梗死后繼發性癲癇的臨床分析[J].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1, 34(4): 48-49.
[4]阮石爽, 劉芳. 1例癲癇持續狀態患者口腔糜爛的護理[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0, 16(33): 4079-4081.
[5]劉雪琴, 彭剛藝. 臨床護理技術規范(基礎篇)[M]. 廣州: 廣東科技出版社, 2007: 281-281.
[6]劉雪喻. 兩種不同濃度氯化鈉液用于氣道濕化的效果比較[J]. 護理研究, 2005, 19(5): 421-421.
[7]趙靜月, 趙向琴, 蔣芳琴, 等. 重癥監護病房人工氣道氣囊壓力連續監測的方法探究[J]. 護士進修雜志, 2007, 22(5): 397-398.
[8]江東紅, 曾清. 氣管切開病人ICU內肺部感染分析與護理對策[J]. 中華護理雜志, 2001, 36(3): 18-19.
[9]馬新華, 張麗娜, 艾宇航, 等. 重度顱腦外傷后早期腸內營養對胃黏膜pHi、Pg-aCO_2的影響[J].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 2007, 23(6): 455-457.
[10]王正梅, 李金芳, 朱霞, 等. 心理干預對腦外傷后腦疝患者家屬負性情緒的影響[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3, 19(23): 2781-2783.
[11]王春華, 錢文茹, 王樹艷, 等. 社會支持系統對腦卒中后抑郁的影響[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2, 20(6): 839-841.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6-204-02
DOI:10.7619/jcmp.201606075
通信作者:杜愛燕
收稿日期:2015-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