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性護理對外科臨床輸血護理效果、輸血風險及輸血誤差的影響
鄧娟
(陜西省安康市中心血站, 陜西 安康, 725000)
關鍵詞:輸血; 誤差; 風險; 針對性護理; 影響
輸血治療是臨床有效治療措施之一,也是外科臨床上常用的治療方式。外科臨床實踐[1]表明,患者輸血過程中具有潛在風險和誤差,給患者帶來嚴重危害。研究[2]表明,外科輸血治療時,輸血相關疾病是輸血風險的主要原因,而輸血誤差也是造成輸血風險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輸血過程中降低輸血風險和誤差是保障輸血治療的關鍵。研究表明,實施良好的護理干預對降低外科臨床輸血風險及誤差具有重要意義[3]。本文探討針對性護理干預對外科臨床輸血風險及誤差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間外科收治98例輸血患者。納入標準: ① 符合輸血指征的患者; ② 年齡在18~60歲之間; ③ 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患者; ④ 血型為ABO血型系統的患者。排除標準: ① 排除有敗血癥等血液相關疾病的患者; ② 排除既往有輸血史的患者; ③ 排除哺乳期、妊娠期女性。對照組男26例,女23例;年齡18~56歲,平均(36.2±4.3)歲;血型分布:A型血患者13例,B型血患者10例,AB型血患者18例,O型血患者 8例。觀察組男28例,女21例;年齡20~59歲,平均年齡(36.8±4.5)歲;血型分布:A型血患者11例,B型血患者11例,AB型血患者20例,O型血患者 7例。2組患者上述資料(性別、年齡、血型情況等)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輸血治療,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內容包括:輸液、吸氧以及專科護理等。觀察組采用針對性護理干預策略,內容包括以下方面。護理評估:患者輸血前有效的對患者進行健康評估,了解患者既往情況。護理人員需要熟知輸血注意事項以及輸血方法。護理診斷:在護理評估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診斷,如患者是否存在焦慮、抑郁等疾病,所輸血的成分,潛在的并發癥等。護理計劃:根據患者情況進行護理計劃的制定,如針對性的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輸血內容的宣教,以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心理。對年齡較大的患者嚴格控制輸血速度,存在并發癥高危因素的患者給予針對性護理等。護理實施: ① 健康宣教。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輸血相關知識的宣教,同時針對患者自身特點叮囑注意事項,說明輸血的必要性及治療效果,以及輸血期間或治療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② 心理護理。多于患者進行交談,傾聽患者心聲,以溫和的態度與患者相處,獲取患者的信任,鼓勵患者積極面對疾病并配合治療,消除患者消極的心理情緒。③ 輸血前準備。充分掌握患者自身情況,包括既往病史、血型等,對患者輸血類型進行統計,輸血前根據患者情況合理安排輸注速度及時間,預防可能出現的并發癥,輸血前嚴格遵守三查七對,進行交叉配血實驗。④ 輸血中護理。血液拿出血庫后盡快進行輸血治療。輸血前再次核對血袋上信息,使用一次性輸血器,在連續輸血5 h以上后,輸血器內會出現沉淀,不僅影響輸血速度,還能造成細菌感染,此時需要更換輸血器。輸血過程中嚴密監測患者生命體征情況,調整輸血速度。⑤ 輸血后護理。輸血后嚴密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不良反應,若出現不良反應需要及時針對性處理,并告知責任醫師。
1.3療效評價標準
觀察2組患者心理情況、輸血風險和誤差情況以及對護理滿意度情況。采用焦慮、抑郁評分量表(SAS、SDS)進行測評[4],正常:<50分(<53分);輕度焦慮(抑郁):50~59分(53~62分);中度焦慮(抑郁): 60~69分(63~72分);重度焦慮(抑郁):≥70分(>72分)。本研究選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滿分100分。滿意:90~100分;一般: 80~89分;不滿意:<80分。
1.4統計學處理

2結果
2.12組心理狀況評分比較
護理前,2組患者SAS、SDS評分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SAS、SD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對比±s) 分
與同期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輸血風險和誤差比較
對照組過敏反應、紫癜、枸櫞酸鈉中毒以及非溶血性發熱患者分別為5例、2例、6例、5例,輸血風險和誤差發生率為36.73%;觀察組過敏反應、枸櫞酸鈉中毒以及非溶血性發熱患者分別為分別為2例、3例、1例,無紫癜患者,輸血風險和誤差發生率為12.24%。觀察組輸血風險和誤差發生率顯著低與對照組(P<0.05)。
2.32組滿意度比較
對照組滿意16例,一般22例,不滿意11例,滿意率為77.55%;觀察組滿意29例,一般18例,不滿意2例,滿意率為95.92%。觀察組滿意率顯著高與對照組(P<0.05)。
3討論
輸血治療在外科臨床中廣泛應用,使得外科輸血治療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醫學界的重視和關注[5]。盡管中國不斷加強采血供血機構人員的培訓以及規范化管理,但輸血過程的復雜性導致輸血風險依然較高。臨床護理作為輸血的最后一道屏障為保障患者輸血安全起到關鍵作用和重要意義,是整個安全輸血過程中核心環節之一[6]。如何實施有效的護理對外科輸血患者的安全起到重要影響。
針對性護理干預是在近年來興起的護理干預基礎上的有計劃的護理策略,在應用于外科輸血治療時起到重要作用[7]。研究[8-9]顯示,讓外科患者及家屬了解輸血的目的、過程以及注意事項,能夠緩解患者恐懼、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主動配合輸血治療,可有效減少輸血過程中帶來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情況,降低輸血風險和誤差,達到最佳治療效果。同時良好的護理有效的滿足了患者的需求,為目前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起到緩解作用[10]。
對本院輸血治療的患者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策略,包括輸血前、輸血中以及輸血后護理,涉及心理、輸血的了解以及輸血并發癥等多方面的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SAS、SD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出現輸血風險和誤差的發生率也明顯低于對照組。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有效的緩解了患者負性心理情緒,促進患者積極主動配合輸血治療,降低輸血治療的風險。且觀察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針對性護理干預符合患者需求,改善醫患關系,與目前研究相符。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干預策略對外科輸血治療患者具有重要意義,極大的降低了外科臨床輸血風險,改善患者心理情緒,符合患者需求,利于護患關系的良性發展,值得臨床應用及推廣。
參考文獻
[1]Hijji B, Parahoo K, Hussein MM, et al. Knowledge of blood transfusion among nurses[J].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3, 22(17/18): 2536-2550.
[2]余鳳嬌, 夏敏. 基層醫院貫徹輸血新規范的舉措和效果[J]. 護理學雜志, 2012, 27(13): 16-17.
[3]張曉梅, 劉瑞榮, 穆欣, 等. 臨床靜脈輸血護理安全管理現狀[J]. 護理學雜志, 2015, 30(16): 110-112.
[4]譚延偉, 宋俊榮, 張亞平, 等. 臨床輸血護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河北醫藥, 2012, 34(24): 3813-3815.
[5]Kessler C. Priming blood transfusion tubing: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blood transfusion process[J]. Critical care nurse, 2013, 33(3): 80-84.
[6]張斌, 劉愛, 張哲, 等. 血液病患者輸血前焦慮狀況及影響因素[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2, 18(20): 2397-2400.
[7]李飛, 翟曉碧. 臨床輸血的護理[J]. 中國輸血雜志, 2011, 24(5): 441-441.
[8]林敏詩, 廖玉聯, 陳瓊芳, 等. 非溶血性輸血反應的臨床分析與護理[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1, 30(9): 1426-1428.
[9]彭道波, 郭叔珍, 周宏珍, 等. 臨床輸血管理護理子系統的設制與應用[J]. 護理學雜志, 2011, 26(12): 13-15.
[10]王亞寧, 鄧麗花, 劉貞, 等. 輸血路徑在臨床輸血護理中的應用評價[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4): 308-310.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6-164-02
DOI:10.7619/jcmp.201606057
收稿日期:2015-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