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舒適護理對擇期剖宮產產婦舒適度及疼痛的影響
王飛, 史琳
(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醫院 手術室, 河北 唐山, 063699)
關鍵詞:剖宮產; 舒適護理; 產婦; 舒適度
舒適護理(CC)則是比較全方位的、整體性的護理方式,目的在于讓患者盡早地恢復身心健康,也更加注重患者的身心感覺,突出對患者的關愛之心[1]。因而,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即能夠及時地疏通剖宮產產婦的焦躁情緒,從而加快患者切口的愈合進度,能夠有效地強化產婦的醫治效果[2]。本文應用舒適護理對擇期剖宮產患者的舒適度與疼痛進行研究,取得較好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5月—2014年6月本院行擇期剖宮產的產婦46例,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23例。其中,實驗組產婦年齡21~39歲,平均(28±3.25)歲,其中,頭盆不稱者3例,羊水過少者2例,臍帶繞頸者2例,要求手術者3例,瘢痕子宮者2例,過期妊者3例,胎位不正者4例,多胎妊娠者4例。對照組產婦年齡19~41歲,平均(29±3.25)歲,其中,頭盆不稱者2例,羊水過少者3例,臍帶繞頸者3例,要求手術者2例,瘢痕子宮者4例,過期妊者3例,胎位不正者2例,多胎妊娠者4例。納入標準:初產婦,病癥為妊娠不正常,且屬于單胎妊娠,都未患有諸如妊娠高血壓等較嚴重的妊娠合并癥[3]; 分娩手術部位是腹部,采用橫切口方式;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術后預留一次性鎮痛泵加以備用;產婦意識清楚,不存在先天性精神障礙、心理或其他較嚴重病癥;產婦交流無障礙[4]; 產婦及家屬知情并與院方簽訂相關協議。排除標準:術前產婦使用藥物對血壓與心率產生負面影響;患有精神疾病。2組患者在年齡、孕周、文化程度等方面均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產婦采取腰麻聯合硬膜外麻醉[5]。對照組患者主要基于醫囑加以常規性護理,而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基礎上予以舒適護理。
1.3舒適護理
1.3.1心理舒適護理:產婦入院后,專業助產護士主動與產婦交流,及時疏導并克服患者的焦躁與畏懼,耐心細致地告知手術流程及注意事項,使產婦正確認識手術,樹立信心,積極配合醫生和護士順利進行手術[6]。在行麻醉與手術時,護士須全程陪護患者身邊,引導產婦在行麻醉前放松身體,用溫柔親切的話語鼓勵產婦,提高產婦的心理舒適度。
1.3.2體位舒適護理:引導產婦掌握正確體位姿勢,在平臥時雙上肢和身體維持恰當角度 (70~80°),上臂不能過度外展。為了避免產婦臂叢神經受到傷害,護士應將布單包裹于患者的雙上肢,其下則安放海綿墊。麻醉過程中,護士應根據手術進展實時引導患者擺出科學體位,若產婦始終維持著側臥弓腰的姿勢,護士應寬慰產婦以避免畏懼與緊張的心態,確保產婦的體位舒適度[7]。若產婦產生仰臥位綜合征,需把手術床調整為產婦舒適角度,多為30°傾斜。
1.3.3環境舒適護理:寧謐而溫馨的環境可緩解產婦焦慮情緒,有效促進身體康復。因此,護士須每日及時清理病房,保持干凈整潔。產婦病房的溫度維持適宜水平,夏日一般21~24℃,冬日23~26 ℃,濕度也應適宜[8]。同時,產婦家屬減少打擾患者,保證產婦休息時間充足。
1.3.4疼痛舒適護理:產婦產生疼痛情況時,護士應及時上報醫生,采取相應處理措施,尤其關注疼痛較嚴重產婦,若難以插尿管則應在麻醉產婦之后采取導尿術。同時,在取出胎兒過程中產婦出現顯著疼痛感,則應立刻采取深呼吸,適度地撫摸產婦,給予及時有效的鼓勵以順利分娩。
1.3.5術后舒適護理: ① 基礎性舒適護理:應讓產婦的家屬知曉術后注意事項,若切口敷料發生滲血或滲液,須及時告知醫師加以處理。檢測產婦的靜脈通道通暢與否,從而加以固定處理。確保產婦每天做好口腔清潔工作,洗滌會陰部,確保產婦局部器官清潔與衛生,勤換內衣內褲。及時替產婦擦洗身子,更置衣物。積極鼓勵產婦盡早下床進行活動,減少并發癥,促進產婦機體康復。② 產后體位舒適護理:分娩后使產婦平臥2 h, 基于產婦的需求確定舒適體位[9]。半側式臥位,產婦的重力支點于肩胛骨與髂骨的后面,下臂則放在胸部前,同時讓肘部處于彎曲的狀態,產婦彎曲上腿膝關節與髂關節,而下腿則稍微彎曲狀,上臂放在胸部之前,后背與肩部通過長枕加以支托,防止肢體出現外轉現象;側面式臥位,產婦左側或右側臥位,將兩手臂置前,膝關節與髂關節處于彎曲狀,且上腿的彎曲度要大于下腿,身體的重力支點主要是在髂骨與肩胛骨處;低式半臥位,即把產婦的床頭提升15~30°。③ 產后疼痛舒適護理:產婦分娩時及產后均會存在疼痛感,護士須精準地判斷產婦有關的傷口現象,根據實際狀況實施相應的處理方案。如果產婦疼痛難忍,護士須給她注射抗生素與鎮痛劑,可實施音樂醫治法轉移注意力,指導產婦科學地深呼吸。④ 生活舒適護理:分娩后,產婦會在一段時間內臥床,此時,護士須及時地幫助產婦清理皮膚、口腔與會陰等處的護理工作,讓病房寧謐而又干燥。⑤ 飲食舒適護理:在產婦行剖宮產后5 h引導產婦食用流質性食物,待肛門排完氣后,逐步地轉為半流質食物[10]。規避食用產氣類、刺激性以及辛辣類的食物,主要飲食的類型是易消化、高蛋白與高維生素等,盡量少食或不吃易產氣以及高脂類的食物。⑥ 引導母乳舒適科學地哺育嬰孩:在分娩前護士告知產婦有關母乳哺育的相關知識,在母嬰進入病房2 h后,引導開奶,讓嬰兒交替式的吮吸產婦的兩個乳房,同時和產婦通過皮膚加以接觸,從而促進產婦的乳汁分泌,進而也可以恢復母親的子宮。
1.4評價指標
產婦舒適度:主要通過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CQ)來對產婦的舒適度加以評估,量化的分數區間在得分范圍30~120分,分數愈高表明產婦的舒適度愈高。同時規定,低于60分為低度舒適,60~90分則是中度舒適,高出90分則是高度舒適。產婦疼痛評估:借助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產婦的疼痛感加以評估。即于紙上劃10 cm的橫線,用0~10分別表示的是不同程度的疼痛感,即0代表產婦沒有疼痛, 10代表產婦具有劇烈疼痛感,數值愈大,疼痛感也相應地遞增。產婦基于自我疼痛的程度基礎上確定相應的數值。產婦的妊娠的情況。新生嬰兒的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2結果
2.12組產婦GCQ對比
實驗組產婦術后GCQ各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 心理精神指標超出90分,屬于高度舒適,生理、社會文化與環境指標均屬于中度舒適,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2組產婦不同指標的舒適度評分±s)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22組產婦疼痛VAS比較
2組產婦疼痛 VAS分數在術后6h比較不顯著(P>0.05),術后24h與48h,實驗組產婦的疼痛 VAS分數顯著少于對照組,存在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

表2 2組產婦疼痛VAS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32組產婦不良妊娠比較
實驗組產婦的不良妊娠人數、比例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見表3。

表3 2組產婦的不良妊娠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2.42組新生嬰兒不良狀況比較
實驗組不良新生嬰兒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2組新生嬰兒不良狀況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討論
研究發現造成行剖宮產術后出現疼痛的原因有客觀原因,包括子宮收縮、文化素養、腹部組織創傷與環境等;主觀原因,諸如產婦出現過于畏懼與緊張等情緒。為了避免或緩解疼痛感,產婦得保持被動體位,無法翻身與護理,增加術后并發癥風險,減少母乳喂養,導致產婦機體中的激素與酶系統的代謝出現非正常的后果,拖延切口的愈合進度;疼痛進一步誘發畏懼、焦躁與緊張等消極心理,反過來加大疼痛程度,進而陷入惡性循環。
舒適護理是對產婦的適應度及需求較為科學有效的護理范式。對于承受劇痛的產婦而言,舒適度是必不可少的護理需要。舒適護理能夠讓產婦在進行分娩手術時樹立自信心,對醫生、護士產生信賴,身心獲得滿足感與安全感,保證手術安全進行,推動分娩的順利展開,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削減術后并發癥,強化了護理服務的工作效率及質量。對于行剖宮產術的產婦而言,產婦在舒適護理的范式下,可有效緩解產婦的疼痛感。綜上所述,采取舒適護理能夠顯著減少擇期剖宮產產婦術后的疼痛感,提升舒適度。
參考文獻
[1]閆榮花. 舒適護理在剖宮 產護理中的應用體會[J]. 基層醫學論壇, 2014, 18(30): 4153-4154.
[2]柳青梅. 舒適護理在剖宮產產婦術后護理中的應用[J]. 西部中醫藥, 2014, 27(8): 140-141.
[3]余新珍. 舒適護理在剖宮 產術后產婦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21): 163-164.
[4]金海燕, 何蘭娟, 葉彩眉. 舒適護理對剖宮產患者疼痛及應激水平的影響[J]. 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6): 111-113.
[5]肖輝麗, 曲延麗. 舒適護理干預應用于擇期剖宮產患者術后康復進程效果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10): 110-111.
[6]陳蘭英. 舒適護理在剖宮產術后產婦護理中的應用[J]. 中國醫學創新, 2013, 10(36): 63-65.
[7]劉偉, 王曉玲, 徐永霞. 舒適護理在剖宮產護理中運用的效果研究[J]. 中外女性健康, 2013, 14(7): 47-48.
[8]李月萍. 舒適護理在剖宮產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 學術版, 2013, 15(6): 59-60.
[9]常衛華, 郭玉蘭. 舒適護理在急診剖宮產術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 長治醫學院學報, 2013, 12(1): 66-67.
[10]Good M, Albert JM, Anderson GC, et al. Supplementing relaxation and music for pain after surgery[J]. Nurs Res, 2010, 59(4): 259-269.
中圖分類號:R 473.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6-183-03
DOI:10.7619/jcmp.201606066
收稿日期:2015-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