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陜西省千陽縣畜牧獸醫工作站
?
規模奶牛場衛生防疫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張紅梅/陜西省千陽縣畜牧獸醫工作站
搞好奶牛場衛生防疫工作是養殖場的關鍵所在,是健康養殖的前提和基礎,更是創造規模場效益的一種必然選擇。如果奶牛場衛生防疫工作搞不好,一旦被動物疫病所侵襲,將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對養殖場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筆者通過對奶牛場在日常監管中發現部分中小型規模奶牛養殖場在衛生防疫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應對措施。
1.奶牛養殖場建設不符合動物衛生防疫條件。
(1)在選址方面:距離城鎮居民人口集中區域及公路等主要交通干線不足500 m。
(2)在布局方面:場區出入口設置的消毒池不符合與門同寬,長4 m,深0.3 m的要求,也沒有按要求添加消毒液,并隨時更換。生產區入口處沒有更衣消毒室,各養殖棟舍入口處沒有消毒池或消毒墊。生產區內清潔道、污染道沒有徹底分設。
(3)在人員、設施設備方面:沒有與其規模相適應的執業獸醫或者鄉村獸醫,由于養殖效益不理想,獸醫人員工資得不到保障,或工資偏低,導致人員流動頻繁,沒有固定的獸醫為其服務,所以在動物疫病防治和資料記載中,沒有系統性和連貫性。場區入口處沒有配置消毒設備。圈舍地面和運動場選擇材料欠佳,設計坡度不符合規定要求,難以清理、消毒,糞尿排出受阻,致使奶牛長期在糞尿和泥濘中生活、運動、休息,從而引發奶牛乳房炎、肢蹄病和細菌性疾病的多發。場內沒有配備疫苗冷藏(冷凍)設備,消毒、診療等防疫設備的獸醫室,或者雖然有,但不符合要求或不能正常使用。沒有與生產規模相適應的無害化處理、污水污物處理設施設備,致使污水污物到處橫流,糞便隨地堆放,臭氣熏天,蚊蠅亂飛,不斷傳播細菌和病毒。沒有獨立的引入動物隔離舍和患病動物隔離舍。
(4)未按動物衛生監督機構要求建立免疫、用藥、檢疫申報、疫情報告、消毒、無害化處理、畜禽標識等制度及養殖檔案。
2.養殖場負責人對動物衛生防疫知識認識不到位,重視不夠,衛生防疫各項措施得不到落實,流于形式。
近年來,由于國家在涉農惠農方面支持力度較大,投入項目和資金較多,好些投資者都是門外漢,主要是沖著項目資金而來,投資搞規模奶牛場建設,想贏得更豐碩的效益,而對如何養牛,如何管理,因疫病帶來的風險等相關知識匱乏,只知道只要建場就能得到項目資金,或把牛養好,能擠奶,能產犢那就是效益,對因日常的衛生防疫不到位,而存在的隱患根本不關注,不重視,在落實衛生防疫措施上怕花錢,不投入,不按照上級業務部門的要求去執行,你說你的,我該怎么辦就怎么辦。
3.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養殖場奶牛衛生防疫制度。
(1)沒有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在生產管理中,沒有結合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或者雖然制定有,但不符合農業部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方案要求,在日常預防中也不按制定的程序執行免疫接種,只是與散養戶同步進行,每年實施春秋兩季奶牛口蹄疫(O型I型、A型)免疫,其余病種基本不去接種預防,一旦發病直接治療或無法治愈的等待死亡處理。另外,對免疫過的奶牛也不進行詳細規范建檔,免疫信息平臺網絡化錄入和更新,都是由鎮獸醫站人員具體實施。
(2)檢疫凈化不到位。雖然我們每年對各規模奶牛場分配有“兩病”檢測任務,在鎮獸醫站人員的監督配合下,采集奶牛血清送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用虎紅平板凝集篩選法進行布魯氏菌病檢測,對可疑血清樣品再用試管凝集沉淀法進一步確診定性。結核病在所選的樣本牛中用皮內變態反應法進行檢測。對“兩病”檢測出的陽性奶牛,應按有關規定檢疫凈化,撲殺無害化處理。但由于養殖場負責人對“兩病”的危害性認識不清,怕撲殺奶牛對場子造成經濟損失,所以,根本不愿意做“兩病”檢測。
(3)沒有嚴格的消毒制度。在日常生產管理中,對門口消毒池、消毒室、消毒通道工作人員、出入車輛、場區環境、畜體等沒有消毒制度,消毒藥品、濃度、方式方法、間隔時間、由誰負責、出入人員(車輛)登記等沒有嚴格的要求,導致病菌不斷滋生蔓延,消毒工作流于形式,在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一再督促檢查下,泛泛做一下,也不做任何詳細的記載。
(4)疫情監測報告不到位。按照上級業務部門的要求,我們每年都要對規模場負責人和獸醫(防疫)員進行詳細的疫情監測報告和流行病學調查專題培訓,但養殖場還是對疫情疏于監測,即是在臨床上發現有可疑某種病,也不愿按規定及時上報,采取相應防控措施,只是偷偷治療。
(5)無害化處理措施落的不實。由于奶牛養殖場設施設備不完善,對糞污、醫療廢棄物、病死奶牛、產后排泄物等無法按要求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只是采取隨意掩埋了事,或對糞便亂堆亂放,對醫療廢棄物像生活垃圾一樣隨地亂扔,給社會公共衛生安全留下了嚴重隱患。
1.要按照《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有關規定進一步改造完善奶牛養殖場硬件設施設備,同時,按照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有關要求建立健全相關動物衛生防疫制度,達到正常生產管理衛生防疫條件,從基礎做起,把好養殖環節關,將因衛生防疫條件不合格引發的動物疫病風險降到最低程度。
2.加強規模奶牛場人員業務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切實提高職工專業知識水平,特別是奶牛場負責人,直接主載著養殖場動物衛生防疫措施落實的決策和生死存亡,要懂經營,會管理。
3.要聘用與其規模相適應的執業獸醫或鄉村獸醫為其服務,盡量做到人員常期固定,能夠切實做好本場動物衛生防疫工作,同時,對動物衛生防疫相關資料進行詳細記錄,并及時整理歸檔,以便追蹤溯源。
4.按照《動物防疫法》規定,國家對動物疫病實行預防為主的方針。結合本場實際,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依據農業部國家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要求和本地曾發生過的動物疫病史等制定免疫程序,包括動物疫病免疫、“兩病”檢疫、驅蟲、隱形乳房炎監測、蹄部保健等。特別是國家強制免疫的口蹄疫,規模養殖場奶牛每年進行三次O型I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犢牛90日齡左右進行初免,所有新生家畜初免后,間隔1個月再進行一次加強免疫,以后每隔4~6個月免疫一次。經強制免疫的動物,應當按規定建立免疫檔案,首次免疫必須加施畜禽免疫標識,實施可追溯管理。
5.積極開展奶牛布病、結核檢疫凈化工作。按照省畜牧獸醫局要求,禁止對奶牛使用布病疫苗免疫,要嚴格按照布病、結核病防治技術規范和乳用動物、種畜健康標準,對場內奶牛全部進行布病、結核病檢疫檢測,對檢出陽性牛應及時撲殺,并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對污染的場所、用具和物品進行嚴格消毒,防止疫情擴散。積極推進無布病、結核病奶牛場或小區建設工作,確保奶源、種源安全。
6.定期驅蟲,加強管護。每年春、秋季節各進行1次疥癬等體表寄生蟲的檢查,6~9月份,焦蟲病流行區要定期檢查并做好滅蜱工作,10月份對牛群進行1次肝片吸蟲等的預防驅蟲,春季對犢牛群進行球蟲的普查和驅蟲工作。
7.嚴格消毒,防止病毒細菌擴散蔓延。結合實際,詳細制定養殖場環境衛生清理消毒制度,日常堅持認真案制度執行,并規范填寫消毒記錄。
(1)消毒藥品的選擇:必須采購對人畜無害的高效消毒藥品。
(2)養殖場門口消毒池可用2%燒堿或藍光作為消毒液,每3天更換一次,雨天隨時更換,保持消毒池內藥液的有效性。
(3)出入場區人員、車輛要嚴格消毒登記。飼養人員、獸醫進入場區前必須在門衛室洗手,用消毒肥皂或消毒液清洗。進入生產區須穿專用膠靴,器具在入場前用藍光噴灑消毒。
(4)圈舍內外、場區道路每周定期消毒1次。舍內帶畜消毒可用對人畜無害的消毒液,如藍光、易克林等,可輪換使用。運動場及場內道路可用2%燒堿水或藍光消毒。空舍應當按照沖洗、噴燒、噴灑、熏蒸四步消毒。用堿水消毒的固定用具應徹底沖洗,除去消毒液,以免腐蝕皮膚和用具。
(5)奶牛在分娩前需對乳頭、陰戶用0.1%高錳酸鉀水或1∶800藍光擦洗后送入消毒過的產房待產。
8.乳房、蹄部衛生保健。
(1)經常保持牛舍、牛床、運動場、牛體及乳房的清潔,牛舍、牛床及運動場還應保持平整、干燥、無污物。
(2)擠奶時必須用清潔水清洗乳房,然后用干凈的毛巾擦干,擠完奶后,必須用3%~4%次氯酸鈉溶液等消毒藥浸泡每個乳頭數秒鐘。
(3)停乳前10天、3天要進行隱性乳房炎的監測,反應陽性牛要及時治療,兩次均為陰性反應的牛可施行停奶。停奶后繼續藥浴乳頭1周,并定時觀察乳房的變化。預產前1周恢復藥浴,每日2次。
(4)每年的1、3、6、7、8、9、11月份都要進行隱性乳房炎監測。對有臨診表現的乳房炎及時采取防治措施,對久治不愈的奶牛要及時淘汰,以減少傳染來源。
(5)每年春、秋季各檢查和整蹄一次,對患有肢蹄病的牛要及時治療。蹄病高發季節,應每周用5%硫酸銅溶液噴灑蹄部2次,以減少蹄病的發生,對蹄病高發牛群要關注整個牛群狀況。
(6)禁用有肢蹄病遺傳缺陷的公牛精液進行配種。
(7)定期檢測各類飼料成份,經常檢查、調整、平衡奶牛日糧的營養,特別是蹄病發生率達15%以上時。
9.加強動物疫情監測報告。在日常飼養管理中,隨時觀察牛群的臨床特征,生產性能等方面的變化,如果發現有某種可疑重大動物疫病典型癥狀時,應采取相應隔離措施,并按照《動物防疫法》第26條:從事動物診療以及動物飼養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應當立即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采取隔離等控制措施,防止動物疫情擴散。《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第16條:從事動物診療以及動物飼養等活動的有關單位和個人,發現動物出現群體發病或者死亡的,應當立即向所在地的縣(市)動物防疫監督機構報告等有關規定監測報告。同時,認真開展動物主要傳染病及免疫抗體監測工作,根據監測結果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對檢出的普通病病牛及時在病牛舍隔離,集中治療。對發現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奶牛,采取隔離控制措施,并及時按要求上報。
10.嚴格病死奶牛及其污物無害化處理。對病死奶牛尸體及相關動物產品、糞污、用過的疫苗、醫療廢棄物等嚴格按照《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范》、《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以及《動物防疫法》第21條第2款:染疫動物及其排泄物、染疫動物產品,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的動物尸體,運載工具中的動物排泄物以及墊料、包裝物、容器等污染物,應當按照國務院獸醫主管部門的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隨意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