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喆/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
羊傳染性膿皰病的診治
王洪喆/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羊傳染性膿皰俗稱“羊口瘡”,是綿羊和山羊的一種由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為群發性流行。主要癥狀是口唇等處皮膚和黏膜形成丘疹、膿皰、潰瘍和結成疣狀厚痂。羊傳染性膿皰是一種常發疾病,1歲以內的羔羊易感,在羊群里極易由病羊傳播,形成流行,因而對養殖業危害很大。圈舍潮濕和擁擠、飼喂帶芒刺或尖硬的飼草、羔羊的出牙均可促使本病發生。
2013年7月,科區動物疫控中心接到育新鎮獸醫站報告,育新鎮幸福村多家養羊戶羊只發病。我和另兩個同志到幸福村,走了6戶養羊戶,對羊只進行診斷,發現各戶羊只出現相似癥狀。大多數病羊口腔內有皰疹和潰瘍,唇上有丘疹。據畜主介紹,一只病羊經治療已治愈。一養羊戶5天前購進羊107只,發病92只,打針治療,未見明顯效果,有4只羊死亡,剖檢發現肺呈黑色。走訪這幾戶發現羊只發病率35.3%,病死率2%,呈地方性流行。
病羊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消瘦。眼內分泌物增多,頭耷拉著。大部分病羊唇部有丘疹,有的結成疣狀硬痂,唇內面和頰部黏膜有皰疹。有的病羊齒齦有皰疹,舌面上有皰疹或潰瘍。病羊在發病初期在唇部和口腔內發生水皰或膿皰,膿皰呈暗黃色,經過幾天以后,膿皰破潰、變硬,唇上形成丘疹或結成疣狀硬痂,口腔內形成皰疹或潰瘍。有的病羊由于丘疹疼痛,影響采食。有的病羊鼻鏡上有潰瘍,病情較嚴重。有的病羊蹄叉皮膚上出現皰疹或結痂,跛行。
解剖一只病死羊,發現肺臟腫大,有出血點和大面積瘀血。肝腫大,有瘀血和壞死。皺胃有出血點。解剖另一只病死羊,發現肺腫大,呈黑色。病羊死亡多由于壞死桿菌引起的肺、肝膿腫所致,且死亡羊只多為幾個月大的羔羊。
根據臨床癥狀和流行情況,可診斷為羊傳染性膿皰病。主要發生于羔羊,多數病羊唇上有丘疹或結痂,頰部黏膜、唇內面有皰疹,幾只病羊發病迅速并傳染給其他羊只,呈地方性流行。由癥狀、流行情況可確診為羊傳染性膿皰病。
1.治療。對病羊用口蹄痘皰心肌康治療(A+B,A注射用頭孢噻呋鈉,B柴胡注射液),頭孢噻呋鈉25~40 mg/kg體重,柴胡注射液0.1~0.15 ml/kg體重,柴胡稀釋頭孢噻呋鈉合用,一日一次,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連用3~5 d。
2.防制措施。
(1)對病羊要隔離,防止傳染健康羊。
(2)加強飼養管理。精心飼養,飼料和飲水要清潔,多墊軟草,多給飲水。
(3)由于羊傳染性膿皰主要由創傷感染所致,要保護黏膜、皮膚勿發生損傷。應給羊只提供柔軟的墊草和粉細的草料,挑出帶芒刺和尖硬的墊草與飼草。加喂適量食鹽,減少啃土啃墻,保護皮膚黏膜不受損傷。
(4)可用清水清洗病羊患部,糜爛面上涂抹碘甘油,蹄部可涂抹魚石脂軟膏。
(5)對環境、飼槽、用具進行徹底清洗、消毒。畜舍應清潔、通風、干燥、暖和。
1.從外地新購進的羊只,由于長途勞頓,引起應激反應,抵抗力下降,易引發疾病。
2.發生羊傳染性膿皰時,應將病羊隔離,做好環境消毒,減少羊群密度。
3.發生羊傳染性膿皰時,應及時控制、治療,防止傳染給同群羊只,蔓延到其他養羊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