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威
?
班級衛生管理的密碼
□嚴威

萬瑋攝
打掃衛生,只是“亡羊”后的“補牢”措施,并不能治本。班級衛生管理的重心是凈化心靈,而非凈化環境,因為凈化心靈既是出發點又是歸宿點,而凈化環境有助于更有效地凈化心靈。
潔凈的地面、潔白的墻壁,學生一般都非常愛惜,不會輕易破壞,更何況老師有要求,班規有約定。但是,一旦學生不小心,無意識地把地面或墻壁弄臟了,沒有得到及時清掃或清除,則有可能產生“破窗效應”,遍地垃圾,滿墻污漬。因而,治理班級“臟亂差”,班主任需要關注“破窗效應”。
所謂“破窗效應”,是指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不久后,其他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墻,如果出現一些涂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地,墻上就會布滿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干凈的地方,人們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出現垃圾后,有人就會毫不猶豫地往地上扔垃圾,絲毫不覺得羞愧。
一片紙屑,一點污漬,不礙觀瞻,無傷大雅,容易被忽略。但是,會引起連鎖反應。其他同學看到地上有紙屑,墻上有污漬,也許會毫不猶豫地往地上扔垃圾,在墻壁上涂鴉,導致教室里“臟亂差”。特別是墻壁上、玻璃上的污漬不及時清除,一旦形成頑漬,清除的難度大大增加。校園里的衛生死角,都是長期沒有徹底打掃而形成的。
避免“破窗效應”是班級衛生管理的關鍵點,重在防微杜漸,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防止產生“破窗效應”,需要小題大做、小題真做,對一片紙屑,一點污漬,都不能寬容、容忍。寬容,則是縱容。眼里容不得沙子,便容不得一片紙屑,一點污漬。班主任最好要有點“潔癖”,只有這樣,任何紙屑或污漬才逃不過班主任的火眼金睛,才能得到及時處理,不至于產生“破窗效應”。
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對紙屑、污漬的零容忍,帶給學生的是滿滿的正能量。慢慢地,學生就不會受到“破窗戶”負能量的影響,去砸其他的“窗戶”,而是及時主動地把“破窗戶”修補好。
一般情況下,一個班級中,大部分學生往往都具有良好的衛生意識和習慣,只是少數學生的衛生意識和習慣差。但是,令班主任頭疼的卻是衛生習慣差的學生,他們破壞力大,導致班級保潔質量差。因而,提高班級保潔質量,班主任需要重視“木桶原理”。
所謂“木桶原理”,也稱“短板效應”,是指想要一只木桶盛滿水,必須每塊木板都一樣平齊且無破損,如果這只桶有一塊木板不齊或者某塊木板下面有破洞,這只桶就無法盛滿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決于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
同理,一個班級的衛生清潔程度,不是取決于那些衛生習慣好的學生,而是取決于衛生習慣差的學生。一個班級只要有幾個喜歡亂丟亂扔的學生,教室里的清潔衛生便沒有保障。這就是“短板效應”。
補齊“短板”是班級衛生管理的重點,重在幫助衛生意識和習慣差的學生提高衛生意識,養成講衛生的習慣。但是,學生衛生習慣的轉變,需要一個過程。班主任要克服急躁的心理,對學生充滿信心,充滿期待。
補齊“短板”,方式很多,可以采用“生生捆綁式”,即安排衛生習慣好的學生幫助衛生習慣差的學生;可以采用“師生結對式”,即發揮科任教師的作用,請求科任教師與衛生習慣差的學生結對幫扶;也可以采用“家校聯動式”,即班主任與家長聯手,共同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
補“短板”,需要各個擊破,加長每一塊“短板”。只有這樣,班級衛生才能夠得到有效改善。
無論是教室,還是衛生責任區,如果沒有打掃干凈,老師們往往認為,是學生的責任心差所致。對于這些所謂責任心差的學生,許多老師要么批評,要么懲罰,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學生依然責任心差。有的老師只好搖頭嘆息:“孺子不可教也,朽木不可雕也?!弊犯菰?,學生責任心差,“不值得定律”是罪魁禍首。
所謂“不值得定律”,是指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這個定律反映出人們的一種心理,一個人如果做的是一件自認為不值得的事情,往往會持冷嘲熱諷、敷衍了事的態度。不僅成功率小,即使成功了,也不會覺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如今的學生絕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對班集體的事務不關心、不熱心,認為打掃清潔衛生是不值得做的事情。甚至有學生如東漢的陳蕃一樣,有鴻鵠之志:“大丈夫處事當掃除天下,安事一屋?”所以,即使在老師“高壓政策”的逼迫下,打掃衛生時,他們也抱著敷衍了事的態度,消極應付。
此外,有些老師習慣于用打掃衛生懲罰違紀或違規的學生,這間接告訴學生打掃衛生是“不值得做”的事情。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他們都有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一旦他們形成思維定勢,認為打掃衛生是老師懲罰學生的手段,他們就不會積極主動地打掃衛生。
破解“不值得定律”是班級衛生管理的難點,重在引導學生在打掃衛生或勞動中,體會到快樂和成就感。但至少有兩個方面值得注意:一方面,面對當今的“陳蕃”們,不要急于強制他們掃一屋,因為他們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而要耐心引導他們明白,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另一方面,要杜絕把打掃衛生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即使學生逃避打掃衛生或沒有打掃干凈,也要慎重處理,杜絕追加懲罰,以免誤導學生,對打掃衛生抑或勞動形成負面的價值判斷。
只有讓學生認為打掃衛生值得做,他們才會把打掃衛生當作自己應盡的義務,自覺做好。
(作者單位:湖北省安陸市紫金路小學)
(特約編輯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