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丹
【摘 要】 班級是學校的細胞,而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一所好的學校必定有一支強有力的班主任隊伍。作為一個班主任,班級事務都要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忙”是很正常的,所以我們必須“勤”。但是,如果我們能想一些好的辦法,讓學生來“忙”一些,盡可能多地讓他們參與班級事務的管理,那么相對而言,我們班主任就要“懶”一些。
【關鍵字】 班級管理;“懶”;班主任
人們都說:班主任是世上最小,又是最大的主任。這足以看出班主任工作在人們心目中的重要性。我們教師一旦被學校任命為班主任,就要做好吃苦的準備。只要孩子在學校一天,班主任總有操不完的心。那么班主任該如何偷點“懶”擺脫這繁重的工作呢?
一、“偷懶”第一招:“懶”得管理
魏書生說:“管理是集體的骨架。”而這個管理者并不是老師,而是學生自己。我覺得若能讓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作為班級的主人的責任,都能意識到自己是集體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因此,我決定在班級建設方面偷點“懶”,讓學生自己做班級的主人。
1.值日班長輪流制
班上每個學生都是班上的主人,但平時并不是每位學生都有當班長的機會。如果采用值日班長制,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當一天班長,這一天學生會盡職盡責,給其他學生樹立好榜樣。還能將心比心了解老師,從而在今后的學習中更好地能約束自己。我班上就有一位很調皮的男生,平時他從不聽從班委的警告,老是打擾其他學生,我也曾找他談過好幾次話,各種方法都用到了,卻沒什么用。在執行了值日班長制之后,輪到他當值日班長的這一天,他很認真,上課也不做小動作了,自習課上還有板有眼訓斥其他學生不要講話。經過幾輪下來,他的成績突飛猛進,自習課上說話的人里也沒有了他的名字。值日班長簡單的來說就是老師的“小替身”,我每天不用去教室督促,學生就能自覺主動地學習,這樣何樂而不為。
2.評選班級之星
這個班級之星是評選一月一次,旨在從各個方面促進學生的發展,同時也在提醒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要注意哪些方面。如為鼓勵在學習上有進步的學生而設的“進步之星”;為表揚作業優秀的學生而設的“作業之星”;為激勵學生大量閱讀而設的“閱讀之星”;還有“紀律之星、禮儀之星、勞動之星、實踐之星”等等。可“星星”多了,麻煩也跟著來了:如果讓我一個人評的話,不僅我要花費很多時間,另外學生也不一定服氣呀!怎么辦?簡單!把這個“繡球”拋給學生不就得了!“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話一點不假!每到評選的那一刻,大家的熱情可謂空前高漲,評出的結果也讓人心服口服。特別是有一次,一位同學想要當選“藝術之星”,他在前一個星期就在著手準備,在選舉中,他拿出了一系列的手工制作,并進行了三分鐘的演講“我為什么能當選藝術之星”。同學們個個心服口服,全票通過。在這之后,學生們都以他為榜樣,為自己的目標一直在努力。
二、“偷懶”第二招:“懶”得批評
一說到批評學生,我就很頭痛,人孰能無過,更何況是小學生。老師們認為只有聲色俱厲,才會有威嚴,才會鎮得住學生。在小學校園的學習生活中,經常能聽到老師的大聲怒吼,往往一堂課下來老師的嗓子就沙啞了。我不否認嚴厲的批評會使學生記住教訓,但這也會使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漸漸疏遠。意識到這些,我決定在批評學生上也偷點“懶”。
1.少批評,多鼓勵
任何人都喜歡聽好話,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而小學生也是如此。每個學生的身上都有閃光點,而且他們都希望自己被別人肯定。因此,班主任要抓住學生的這個特征,在學生犯錯誤時,不要急沖沖對學生一頓臭罵,過分的批評難以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班主任要學會揚長避短,以鼓勵學生的方法,是學生自己意識到錯誤。
我班有一個學生,行為習慣不好,學習成績很差。對此,同學們對他很反感,家長也管不了他。有一次,在玩鬧中,他把一個學生的臉給抓破了。在我了解到情況之后,我怒氣沖沖地把他喊到辦公室。當我看到他那一臉無所謂的表情,我知道今天我再怎么批評他都無濟于事。于是,我強壓心中的怒火,先避開這件事,和他聊起了家常。他有些詫異,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我的問話。我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發現你是一個很有愛心的孩子,上次高磊同學流鼻血,你第一個給他面巾紙,還陪他去清洗。”他不好意思地撓了撓頭。我接著說:“其實你還是很喜歡班上的同學的對不對?”他點了點頭。“老師相信你今天犯錯的錯也不是有心的,今天的事情你自己知道怎么處理嗎?”他眼中含著淚水,有些哽咽地說:“老師,我做錯了,我不該欺負其他人的,我再也不這樣了。”在這之后,學生來我這打他小報告的越來越少了,在學習上愿意幫助他的人也越來越多。
2.延遲批評
在批評學生時我們不要一看到學生的缺點,就劈頭蓋腦、喋喋不休地批評個沒完沒了,而是要“緩刑”,要給學生一個自省的“緩沖地帶”并創造有利的時機讓他們進行反思和糾正,這樣做會讓學生自己進行反思,自己改正錯誤。
記得有一次班上一位成績還不錯的男孩子周末回家的作業沒有完成,當時我很想狠狠罵他一頓,尋問沒有做作業的原因。但我轉念一想,這孩子平時很靦腆,如果我貿然去教室批評他,可能會打擊他的自尊心。我不動聲色地把作業發下去,說:“到了英語課上我要講作業。”他頭悶著,也不敢抬頭看我。等到了上課時,我發現他特別積極,一直舉手要回答問題,想要引起我的注意。我走過去,看到他的作業已經補起來了,字寫得工工整整。到了下課的時候,他主動把作業本拿到我面前要我批改,我假裝疑惑地問:“怎么回事,作業不是改好了嗎,你的怎么沒改,難道是我改漏了?”他的臉紅了,低聲說:“老師,對不起,我回家作業沒寫。”“怎么回事?”我詢問原因。原來他在周末和爸媽出去玩,把這作業給落下了。他主動向我承認了錯誤,并保證以后一定會按時完成作業。我沒有大動肝火地去批評學生,讓他得到教訓,而是偷了“懶”,讓學生自己在內疚中改正自己的錯誤。
三、“偷懶”第三招:“懶”得動手
我一直相信,只有“懶”老師才會培養出一群勤奮的學生。在班級上,我開始只做指揮,不再動手,只動動嘴皮子,教學生如何掃地又快又干凈,更加細致地進行了分工,規定了時間。漸漸地學生知道值日生到底有哪些事情要做,怎么去做,值日也做得更快、更好,并且我時不時地給予表揚,學生對衛生勞動也更積極了。
有這樣一位學生,她患有輕微的心臟病,家里人十分寶貝她,什么也不讓她干,就連教室的衛生打掃,也是她奶奶來打掃。起初,她很無所謂,奶奶在和其他學生打掃時,她就在一邊玩,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漸漸地,她看到其他同學積極地在打掃衛生,而她在一旁玩時,她都覺得不好意思,自己主動地打掃起來。在一次,我在班級上表揚了她打掃細心后,每次放學后,再也沒有了奶奶的身影。后來,她奶奶悄悄對我說:“這段時間,孩子懂事了很多,以前在家什么事都不做,現在每天放學回家搶著做家務。
做一個“懶”班主任并不是真的懶惰,而是學會放手讓學生做主,老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孩子才是班級的主人。班主任適時的偷個“小懶”,把成長的權利還給了學生,培養學生自律自強,自我發展的意識,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一定會呈現出蓬勃向上的勁頭。所以說,為了學生的前途和未來,我們班主任“懶”要有懶的境界,“懶”要有懶的秘訣,就讓我們退到學生身后,把我們從繁瑣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參考文獻】
[1] 魏書生.魏書生班主任工作藝術[M].南京: 河海大學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