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麗
內容摘要: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范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并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 語文 備課
一、什么是新課程背景下的備課
《中國大百科全書》給備課下了明確定義:“語文教師在上課前的教學準備。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備課是一個古老的話題,凡有幾年教學經歷者都知道,都能從備教材、備學生、備目標、備過程、備教法等方面說個子丑寅卯。然而,反思我們的教學,則有一個突出的問題:語文教師很辛苦,但學生學得不快樂?!罢Z文教師很辛苦”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備課的有效性不大。有的備課走進了應付檢查、備課與上課兩張皮的誤區。但在新課程條件下,隨著語文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的要求,備課不再是教材內容的簡單的詮釋,教學過程的簡單的安排,教學方法的簡單的展示。它的性質、功能、方法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它要求語文教師從新課程理念出發,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在落實學生主體學習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實每一個學生自主學習上下功夫,在落實學生合作學習上下功夫,在防止學生的學習活動流于形式,切實提高課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語文教師備課已升華為語文教師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師備課的基本要求
1.備課要體現預設與生成的統一。在備課時,語文教師要把握預設與生成的內在聯系。所謂預設,就是根據教育目標和學生的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育活動。所謂“生成”是指師生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動態性調整,以引導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
2.備課要體現尊重差異性的理念。在備課中只有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把它當作一種資源去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潛能,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探索活動,各盡其長,各有所得,不同程度地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備課時尊重學生的差異主要體現在:首先,語文教師頭腦中要始終有學生的個體差異意識。其次,語文教師要設計分層教學教案。教學時語文教師必須真正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位置”,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在分層教學中讓學生各得其所。最后,開展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也體現學生的自身價值,從而產生良性循環。
3.備課要體現生活化的理念。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的生活,一些具有生命價值的生活資源應該為教學服務,為學生的成長服務。應該說,生活中蘊涵著豐富的資源,只要我們善于去挖掘,就能夠擁有大量“為我所用”的資料。備課的資料如何采集呢?一般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要分析教材,有針對性地搜集相關資料信息并進行篩選;其次,平時做個有心人,經常搜集一些教學資料;再次,學會儲備,平時搜集的資料要善于分類保管;最后,實現資源共享。
4.備課要體現課程資源整合的理念。課程資源的整合與拓展,既要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提高,又要完成對學生的因材施教,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有效地進行資源重組,合理運用多媒體整合課程資源,能夠較好地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
三、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語文教師備課備什么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關鍵,尤其是新課程改革的今天,筆者認為備課應做到“六備”。一是腦中有“綱”。這個“綱”指的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因為它是課改的綱領性文件,新課程的功能、內容、結構、方式、評價和管理的“六個改變”,我們必須了如指掌,做到心中有數。二是胸中有“標”。這個“標”指的是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國家對某一學科所提出的統一要求,它是編寫教材的依據、進行教學的依據、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年末督導評估的依據。其中學習水平目標寫得非常清楚,備課時必須清楚。三是腹中有“書”。這個“書”是指教材,教材是教學的主要依據,是師生對話的基礎,對教材要學會加、減、乘、除,“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教師要有專業底氣,對教材做到“懂、透、化”,也就是說教師要掌握教材的基本結構,做到融會貫通,使教材成為自己的知識體系,教師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學性融合在一起。
總之,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圣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準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作者單位:甘肅會寧縣大溝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