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
內容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傳統文化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同時,當前高校英語教學中依然存在“重應試,輕文化”的不良現象,這顯然不利于英語專業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合理引入傳統文化,已經成為當前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本文首先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弘揚傳統文化、確保文化平衡等方面,分析了我國傳統文化融合于高校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又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具體策略,即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完善英語教材、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提高教師素質等。
關鍵詞:傳統文化 英語 融合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對世界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傳統文化也日益受到世界各族人民的關注和喜愛。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合理引入傳統文化,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中不能一味的強調西方文化,應當做到有選擇的借鑒,并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進而增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并促進傳統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提高傳統文化在世界文化舞臺上的地位。
一、傳統文化融合于英語教學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外文化在風俗習慣、歷史地理、行為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多種差異。若不了解這些文化差異,就會產生交流障礙和誤解。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引入傳統文化,可以豐富學生的文化積累,引導學生了解更多的傳統知識,并啟發學生自覺探究東西方文化的異同,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2、有利于弘揚傳統文化
我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對我國的生活、學習、工作有重要的感化、教育和指導作用。因此,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讓學生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傳統文化,進而形成民族自豪感,自覺傳承民族文化,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與感染,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
3、有利于確保文化平衡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可以避免教學過程中出現文化輸入不平衡的現象。目前,部分高校的英語教學中忽視了傳統文化教學,導致學生無法用英語表述某些傳統文化知識,出現“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弘揚傳統文化,可以避免學生產生崇洋媚外的思想,提高學生的文化交流能力,增強學生的文化認知體驗。讓學生均衡了解中西方文化,進而形成科學的文化觀。
二、傳統文化融合于英語教學的策略
1、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時常遇到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短語、單詞和詞組,教師要為學生詳細講解相關的民族特質、文化背景和內涵。例如,Dragon一詞在我國傳統文化中代表“富貴、吉祥”的意味。但在西方文化中卻被視為“邪惡”。教師在講解這個單詞時,可以結合傳統文化知識,引導學生合理辨析和記憶這一詞匯,并增強學生傳承傳統文化的意識。再如,在學習與春節相關的單詞或語句時,可以為學生講解有關除夕的故事。而在學習有關端午節的英語知識時,教師則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屈原的故事。不僅要在英語課堂中滲透傳統文化知識,還應當積極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覺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比如,組織學生舉辦英語文化節、傳統知識競賽,安排學生觀看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英文電影。在這些活動中合理融入傳統文化知識,可以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也可以鼓勵學生組織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英語演講賽和辯論賽,引導學生自覺查找相關資料,并在活動中加深對傳統文化的了解。
2、完善英語教材
當前,大部分高校的英語教材中都甚少涉及傳統文化知識,這顯然不利于英語教學和傳統文化的發展。因此,若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傳承傳統文化,必須革新、完善大學英語教材,將傳統文化知識有機引入教材內容,豐富英語教學知識。例如,可以將大禹治水、端午節、孟母三遷、除夕、女媧補天、精衛填海等傳統知識引入英語教材。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也可以將一些經典詩詞或散文融入英語教材中,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3、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
傳統文化內涵豐富,不僅包括民風民俗、區域文化,還涉及道家文化、儒家文化,大部分知識都具有悠久的歷史,與當今大學生的認知相差較大。因此,若只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解,很難使學生形成理性認知。因此,應當在高校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多媒體手段,增加傳統文化知識的形象性和直觀性。以更加生動的形式將傳統文化融入到英語教學中。進而鼓勵學生自覺探究傳統文化知識。例如,在學習Wedding這一概念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為學生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并結合中西文化講解這一詞匯,用多媒體展示中外文化的異同,加深學生的理解。
(作者單位: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