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慧瑩
內容摘要: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學段的升高,閱讀篇幅的加長,閱讀要求的提高,閱讀“障礙”就增加了,學生閱讀能力發展緩慢,這些現象給英語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主要探討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閱讀能力 有效 策略
當前,學生的閱讀存在一定的問題,根據教師平日的觀察、記錄和反思,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缺少良好閱讀習慣
大多數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有很多不利于提高閱讀效率的習慣,有的人在閱讀時總喜歡用鉛筆或手指在書上的每一行左右移動,似乎怕遺漏任何一個詞;有的人擔心沒讀懂,反復地回頭閱讀;還有人沒耐心,一目十行。以上這些都不是正確的閱讀習慣,不符合閱讀過程的科學規律。
2、缺少良好的閱讀環境。
學生的閱讀水平的提高需要良好的閱讀環境。現在有許多家長本身對英語一竅不通,不能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和幫助,在家中也不能提供一個很好的英語閱讀氛圍,導致一些學生的閱讀水平不能有效的提高。
3、缺少相關的課外讀物。
學生的英語閱讀材料一般是學校下發的練習資料。當然,也有少部分學生家長到書店購買了一些相應的閱讀書。可是大多數學生天自覺性不強,在家根本不能靜下心來看書,做閱讀題目。
為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運用以下幾點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我們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感興趣才能真正調動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蘇聯教育家柯羅廖夫說:有趣味,有吸引力會使東西被識記的可能性幾乎增加一倍。閱讀也是如此,要提高閱讀能力必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表演對話
在學習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以表演對話,通過表演來直觀表現課文的內容。表演課本劇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復述課文
學生通過閱讀短篇后,用自己的語言把文章大意表述出來。既能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是對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鍛煉和培養。例如在學習“6B Unit 7A penfriend”時,讓學生能獨立的介紹筆友Peter的個人信息,再介紹自己的筆友或網友,從而達到提升概括的能力。
3、舉行英語小比賽
在學生學完一單元或兩單元結束后,還可以開展 “英語講故事比賽”、“英語模仿比賽”、“英語配音比賽”,讓學生通過多種不同形式的活動,來提高英語閱讀的興趣。
二、給予解題技巧、解題步驟
在做閱讀理解題時,有些學生往往拿不定主意,是先讀文章還是先看問題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解題時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景采用不同的解題步驟。做閱讀理解題常用的方法有:
1、先讀懂全文,然后做題,在做題過程中如遇到困難再重讀與解題有關的文字。這種方法只適合記憶力較好的學生。而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如采取這種方法,那么答題準確率也不高。
2、先讀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閱讀短文。這種方法的可取性在于目標明確,節省時間。如在6B Unit5 是介紹天氣情況的,在教學中,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帶著“倫敦的四季是怎樣的”這個問題進行閱讀。這種形式的閱讀對學生掌握文章的脈絡起了很好的作用。
3、先快速閱讀短文以期獲得總體印象,然后閱讀問題。對文中不理解的詞、句進行圈、劃,鼓勵學生通過上下文來猜測它們的意思。此種解題方法收效較好,它能使學生在瀏覽一遍的過程中分清短文的主題與細節,確保答題的準確率。
三、增加課外閱讀
俗話說“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要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單純通過教科書中的課文教學是不夠的,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定數量的讀物。閱讀材料的選擇是首要的。我們要選擇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的材料。這類材料一般可讀性很強,學生很容易被吸引,同時要符合小學生的實際,能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
四、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活動
組織閱讀交流既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如問題討論、表演、專欄展示、讀書體會、介紹自己最喜歡的書。讓學生把閱讀的書籍中自己最喜歡、最感興趣的部分通過表情朗讀、配樂朗誦、背誦片斷、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達出來,使大家在進一步理解的基礎上對文章進行鑒賞,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總之,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使用不同的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在教學中有針對性地教授學生相關的閱讀策略,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和能力 ,為小學的英語教學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清潭實驗小學)